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曹東勃 | 金庸世界的背後,是整個香港文化

曹東勃 | 金庸世界的背後,是整個香港文化





酒酣之際,聽到微信作響,打開手機,看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登時怔住,無限悲涼。

好難過,大半個青春,埋葬了。




還不認字的時候,就透過電視看老爺子作品的影視版。上初中的時候,跑到專門出租小說的書社陸續借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全集,在上課時老師眼皮子底下翻看。全部讀完猶嫌不足,還會明知假冒也要上當地去接一些諸如「金庸新」之類的作者狗尾續貂的前傳或後傳。




1996年的一段時間,每晚八點鐘就關上卧室門,假裝睡著,實際上進去之後就把枕巾擋在門縫處,防止光線外泄被父母發現,然後靜悄悄打開電腦,翻來覆去地通關《金庸群俠傳》。至今玩過的最後一款RPG遊戲,是2004年玩的《天龍八部》。






《金庸群俠傳》遊戲畫面




由於工作的原因,每年都要給學生作幾次形勢與政策報告。按照分工,我必講的題目是香港專題。眾所周知,近些年來香港發生了一些複雜情況,要拉近學生與香港之間的距離,從正面角度傳播和解讀,確實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




我選擇「求助於」金庸。

那是從20世紀的00後到21世紀的00後,縱貫一個世紀的中國人共享的默會知識和文化資源。

他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那是整整一個時代香港同胞熾熱家國情懷的具象化身。




近些年來,一種膚淺且自大的觀點認為,香港只是購物天堂,卻是文化沙漠。我在課堂上,首先會逐行播放一首歌詞:「萬水千山縱橫,豈懼風急雨翻。豪氣吞吐風雷,飲下霜杯雪盞。獨闖高峰遠灘,人生幾多個關。卻笑他世人,妄要將漢胡路來限。曾想痴愛相伴,一路相依往返。誰知心醉朱顏,消逝煙雨間。憑誰憶,意無限。別萬山,不再返。」然後提示學生,這是一部金庸影視劇的主題歌,請大家猜一猜是哪一部他的哪一部小說?很快有學生會說出正確答案:天龍八部。







《萬水千山縱橫》是港劇《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主題曲



我又問他們,知不知道詞作者是誰?95後乃至00後的孩子們大多不曉得。那是和金庸並稱香港四大才子的黃霑。




新世紀出生的孩子,看慣了各種版本的金庸小說翻拍影視劇,卻很少看過八十年代香港自產自銷的更早一批金庸武俠影視劇。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固然布景、道具、武打、特效都粗糙得很,但其令後人無法超越的是濃重的文化含量。比如前述黃霑先生所作的那首歌詞,我敢說,

無論是它與小說主題和人物命運的契合程度,還是其意境之美、用詞之當,至今無出其右。




這當然不是孤例。比如1984年周潤發版的《笑傲江湖》,主題歌是葉振棠、葉麗儀演唱,作詞鄧偉雄、作曲顧嘉輝。顧嘉輝先生與黃霑先生聯袂創造了香港詞曲的「輝黃」時代,不必多言。且看鄧偉雄先生的遣詞:「哪用爭世上浮名,世事似水去無定,要覓取世上深情,何懼奔波險徑。也亦知劍是無情,會令此心再難靜。那恩怨未曾問,縱是相聚也短暫。心中此際情,此際情也可永。哪懼千里路遙遙,未曾怕風霜勁。心中獨留,此生還剩,多少柔情,悲歡往影。過去悲歡往日情景。笑傲天際踏前程,去覓幾多滄桑,歲月匆匆再不問,心中此際情,此際情也可永。」這種恬淡以待的境界,在《笑傲江湖》歷次版本中也空前絕後的。



只有在那個融匯中西的香港,只有在那個開放多元的大時代,才能夠出現這種雅俗共賞、兼收並蓄的文化產品之集大成——沒錯,

不獨是小說,而是整個文創產業鏈,都是卓絕不二的優秀!




我們不應忘記,改革開放之前的三十年間,香港在時代與歷史的特殊機遇中擔當起祖國大陸「進出口超市」的重要功能,在改革開放以來最早一批進入內地投資建設,更不要說眾多愛國愛港人士熱心教育、熱心公益、造福桑梓的各類行動。我所掛職的雲南省某縣,自2014年以來就有古天樂、陳可辛、吳君如等香港人士捐資興建的14所鄉村中小學教學樓或宿舍樓。




我們也不應忘記,香港是1970年代初海外留學生群起率先發起「保釣」運動之後最先響應的地區,正是這種家國記憶的始終延續和傳承,才會有八十年代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我的中國心》,也才會有2016年底在香港大學一場講座中「一條大河波浪寬」響徹全場的聲浪。而當時回答「《我的祖國》這首歌是自己啟蒙歌曲」的浸會大學副校長以及教他這首歌的學長們,正是那個見證了七十年代以「中文運動」為標誌的家國情懷的一代熱血青年。






83版《射鵰英雄傳》是一代人的精神寄託




發端於香港的武俠世界已成為全球華人的精神桃源

。我們何其幸運地在自己的成長歲月中,有機會把金庸武俠世界裡的一個個人物對號入座

,或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理想類型,或為敬而遠之、鄙夷不屑的反面典型。坐觀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笑看風雲變幻、潮起潮落。閱讀金庸的背後,是多少個體心靈的救贖和人格的再造。



幾十年來,我們從香港受益的絕不僅是經濟。金庸作品在一個甲子之後仍在不斷翻拍、推陳出新並引發一代代人樂此不疲的追劇,也足以說明,香港哪裡是什麼「文化荒漠」,而香港文化的代表又何止金庸一人?







不同版本的小龍女




2002年,時值亞洲金融危機尾聲,但香港經濟仍未見復甦跡象,當時朱鎔基先生訪問香港,曾慷慨激昂地在演講中朗聲高頌顧嘉輝先生作曲、黃霑先生作詞、羅文先生演唱的《獅子山下》。他說:「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總是以有香港而自豪。」其情其境,令人動容。



在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今天緬懷金庸先生,更是在追憶香港文化的持久影響、感懷香港同胞的赤子之心、紀念改革開放的青春年代。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王笛 | 1920年代,貧民強烈反對修建春熙路
小林宏信:一個日本青年的焦慮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