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為何免死金牌卻救不了命?

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為何免死金牌卻救不了命?

文|小河對岸

朱元璋是歷史上屠戮功臣最為登峰造極的皇帝,雖然民間流傳「朱元璋火燒功臣樓」的故事乃系虛構,卻也很符合朱元璋那種毒辣的性格。明初的開國功臣,經「胡惟庸案」、「藍玉案」而被洗劫一空,而令人啼笑的是這些開國功臣們皆持有朱元璋當初賜予的「免死金牌」,為何「免死金牌」也免不了功臣們一死呢?

「免死金牌」的正式稱謂為「丹書鐵券」,因最早是用「硃砂」(丹砂)寫在鐵券之上,故稱「丹書鐵券」。而其本身又是君臣之間的一種「契約」,故也稱「丹書鐵契」。再後來,又改用金填字,於是,又稱金書鐵券。「丹書鐵券」是皇室給功臣們的最高褒獎,該制度最早始於漢高祖劉邦。

據《漢書·高帝傳下》記載:..天下既定,(劉邦)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

而早期的「丹書鐵券」並沒有免罪、免死等特權,僅相當於功臣們的「功勞簿」,以作為功臣們及其後世子孫晉爵襲侯的憑證。但隨著後世帝王對勛臣、權臣籠絡需求的出現,漸漸就將「免除死罪」書寫在鐵券之上,也就成為了「免死金牌」。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為籠絡功臣勛舊,也決定效仿前例,給功臣勛舊們授予金書鐵券(免死金牌),便從吳越王錢鏐的後世子孫那裡,找來唐昭宗賜予錢鏐的金書鐵券,而加以仿製。明朝的金書鐵券按尺寸分為七等,凡被封為公、侯、伯的勛臣。依其功績大小,皆被賜予等級不一的金書鐵券。而這些「金書鐵券」雖功效不等,但也都有「免死」功能。

那為何在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時,這些「免死金牌」卻統統失效了呢?

其一,明朝的「免死金牌」,是除謀反大逆之外,一切死刑皆免。即是說,「謀逆」不在免死之列。這也是朱元璋為何要大興「胡惟庸案」、「藍玉案」的原因所在,此兩大案皆屬「謀逆」,而不在「免死」之列。受此兩案株連,前後被殺者達四萬五千餘人。

其二,皇權至高無上而缺乏制約。儘管朱元璋以「胡、藍」兩案大肆誅戮功臣,可還是一些功臣勛舊精於「明哲保身」之道,而實在抓不到把柄。於是,朱元璋也就漸漸失去了耐性,將一些並無罪名的勛舊,直接賜死。如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等皆無罪賜死,此是對雙方契約(金書鐵券,本質上是君臣雙方的契約)的公然踐踏。

西方能有「契約精神」,乃是其層層分封,致使君權較弱,權力相對均衡,而整個西歐中世紀史上又處於一種「分裂」狀態。肆意「毀約」會遭致孤立而自絕前途,故都不敢輕易毀約。而我國自秦以後,便處於帝制時代,皇權至高無上而缺乏制衡力量,錯殺、妄殺功臣名將的政治風險很低,而帝制在本質上已淪為一種「流氓」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晉國卿位之爭,趙盾到底有沒有弒殺國君?
長平之戰導火索,為何上黨官民情願附趙而不降秦?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