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古代風水對土壤的選擇 金井

古代風水對土壤的選擇 金井

在古代,墳墓之穴多選在砂土之處,因砂土的含水率低,滲水性和透氣性好,最利於木質棺槨的持久保存。如震驚中外的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雖經二千一 百多年的漫長歲月,隨葬器物保存完好,尤其墓主人的那具女屍,保存極好,甚至連肌膚仍富有彈性。這是與墓葬地的良好地質條件分不開的,馬王堆位於長沙市東郊五里牌附近,是瀏陽河平均水位約15米,該台地由網紋紅土及砂礫層組成。棺槨座落在厚約1.1米,層壓較緊的砂質粘土層上,下為透水的礫石層,四周則為網紋紅木所包圍。

棺槨以上是厚達16米的雜色夯土,地表水難以滲入到墓室。此外,又採取了在棺槨四周加以木炭、白膏泥填充等技術措施,終使其防腐性能達到 了很高的水平。 除土壤的物理性質外,地下水位層應低於屋基0.5米,以避免造成潮濕和塌陷。還要查看土壤的污染情況及蟻害、鼠害等情況以及地下有無古墓、古井、坑 洞、穴道、砂井等地下坑穴。而要探明這些情況,除了訪問調查外,進行實地勘探則是一種必要手段。常用的勘探方法有坑探、鑽探和觸探,而在古代人們常用的就 只有坑深了。

古代探察地質土壤情況而進行坑深的位臵,便是風水家所點的"穴"處。穴便是營建墓葬和住宅的具體地點,具體說來,"京都以朝殿為正穴,州郡以公廳為正 穴"、"尋龍容易點穴難"(《葬經》),穴是風水家最重視的了。

堪輿家察牧堂說:"定穴必以淺深為準的,當淺而深,則氣從上過;當深而淺,則氣從下過。" 這是說應找出利於保護棺槨的土層。實際上,風水家在點穴之後,均要進行坑探以判明土層地質真實情況,如不合適,則要前後左右移位,嚴重者則棄之不用。 從明清兩代帝王陵寢發掘資料來看,在陵寢地宮的核心,棺床正中央的位臵,有一個圓形通地脈的深孔,這便是頗具神秘色彩?金井"。《漢唐地理書鈔》說:古代有金人以杖撞地而成井,深不可測。

金者,寶貴也,故有"金井"之稱。流行於民間關於金井的傳說眾說紛壇,神秘色彩更加濃重。按風水之說,金井為風水之穴,藉以溝通陰陽地氣;有的則以"井"字附會,認為金井內有一股終年不竭不盈的泉脈。

除了許多神密離奇的傳聞外,由清代喪葬典儀的有關記載,說明金井是帝王帝後們生前所格外關注的,每每誠惶誠恐施之以禮。例如,在菩陀峪萬年吉地,慈禧太后曾親自到地宮看視金井,並把她手腕上的一件稀世珍寶"十八 顆珍珠手串"摘下來,投入金井,做為鎮墓之寶,以示息壤。此外,慈禧還屢派大臣自內廷前往地宮,在金井中安放了數量驚人的金玉寶器?金井"成了 貨真價實的金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沁修文化 的精彩文章:

論氣候因素的風水 五

TAG:沁修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