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小的豬鬃,在晚清卻成為世界搶手貨,甚至在戰爭期間可換軍火

小小的豬鬃,在晚清卻成為世界搶手貨,甚至在戰爭期間可換軍火

從清朝末期開始,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是一落千丈,從曾經眾人朝拜的大國變成了被隨意欺負的對象。這種欺負不僅僅體現在戰場上,像經濟這種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國也一直都在被壓榨。逼著我們簽訂了不少條約之後的列強們,將他們的各種商品丟進中國市場,很多重要產業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而傳統手工業則更是幾乎沒有什麼活路。

不過就在這樣的一種大環境下,有一個非常不起眼的產業,卻突然興起,不僅僅是火遍大清朝,甚至走出國門賣到了全世界,一度成為了歐美那些工業大國離不開的中國貨。在當時老百姓身陷囹圄的情況下,這個產業可是救活了不少人,也為中國注入了不少鮮血,那麼到底指的是什麼呢?豬鬃!

說起來,這好像都沒什麼人聽過,豬鬃不就是豬背上的那些硬毛嗎?這能有什麼用?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這東西就已經是非常實用的日用品了,一般都是被做成鞋刷或者是毛筆。即便是到了清朝,這項產業也沒什麼起色,就那麼不溫不火的生產著。家裡有豬的,一般也就是留一小部分備用,剩下的都扔到了糞池當中,等著賣錢那就是個笑話。

但是到了工業革命時期,豬鬃卻一下身價暴漲起來。因為這種東西不僅有韌性,吸附性也相當不錯,除了做日用品之外,大家發現它還可以用來擦拭槍械或者是其他武器,就連給飛機坦克刷漆也是一把好手。慢慢地,豬鬃就成了國際上非常重要的工業資源,和機械裝備維修僅僅聯繫在了一起,如果說哪個國家缺了豬鬃,那甚至可以導致一些工廠停產。

放眼整個世界,在國際上豬鬃生意口碑最好的是哪個國家呢?中國!因為我國一直都是以農牧業為主的,所以對於家豬的飼養非常擅長,生產出來的豬鬃質量也是一級棒。尤其是在鴉片戰爭前後,我國的家豬產業發展更猛,有些地方史料記載,每年在旺季的時候,豬肉的成交量可以達到20多萬以上,有一半都是出口貿易。

等到國門被打開之後,各國商人都來中國賺錢,而豬鬃就更成了搶手貨。到晚清的時候,基本上國家僅通過豬鬃一項生意就能拿到65萬的關稅,到滅亡之前,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450多萬。直到民國年間,政府開始頒布各項保護相關貿易的措施,後來更是有了完備的檢驗和銷售體系,徹底實現標準化生產。

在抗戰時期,豬鬃更是和軍火同一個級別,所以在七七事變之後,中國工業大受傷,導致國家上的豬鬃價格暴漲,抓住這個機會,我國一些百姓咬牙堅持,每年給資源短缺的中國用豬鬃換取一萬的收益。除此之外,豬鬃還可以直接換軍火,我國就用這些東西和德國換了不少工業設備和軍火。

後來美國對豬鬃也非常需要,用大量軍火來中國換,就在十四年的抗戰當中,光靠豬鬃,我國就和美英簽訂了一份11億美元的貸款協議。你能想像,這小小的豬鬃對中國有這麼大的作用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分鐘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棣命鄭和下西洋,結果找到了麒麟皇帝萬分高興,結果是一場鬧劇
猶太人歐洲生活很多年,納粹靠什麼分辨?有一種辦法是脫褲子檢查

TAG:分鐘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