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丟失襄陽對南宋意味著什麼?

丟失襄陽對南宋意味著什麼?

作者:貓斯圖

來源: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

金庸筆下的武林群俠曾經雲集襄陽城,希望團結一致抵抗蒙古大軍南下。雖然最終失敗,但他們的家國情懷在腐敗的宋軍襯托下更顯崇高,感染了一代讀者。

蒙古人一直擴張到東歐

南宋卻繼續活了很久

歷史上的襄陽守軍其實沒有那麼窩囊,但同樣是在蒙古大軍的凌厲攻勢下土崩瓦解,也宣告了宋朝離徹底滅亡不遠了。

和真實歷史還是有差距

那麼,為什麼襄陽對宋朝的存亡如此重要,金庸筆下的英雄們又為什麼要以死保護這座城市呢?

1

斷襄樊而南宋危矣

公元1268年,繼承了蒙哥大位的忽必烈經過一年的準備,從北宋舊都開封整兵出發,南下漢江流域,矛頭直指襄陽和樊城兩座雙子城。襄樊之戰一觸即發。

通過金庸的文學作品渲染,襄樊之戰已經成為了南宋抗元戰事中最為著名的一場戰役。儘管俠客為報國而奮戰至死的場景刻畫有誇張之處,襄樊之戰的重要性和艱苦程度卻是現實存在的。

一旦忽必烈大軍拿下襄陽、樊城

江漢平原門戶洞開,必然不保

長江下游便危如累卵

南宋方面率兵進入襄樊的,是與當時權相賈似道過從甚密的呂文德呂文煥兄弟。不過這兩人本質上還不是賈似道的親信,而是在南宋當時的地方軍閥博弈中和中央關係比較緊密的一支,即「荊湖制置司」。

呂氏兄弟所率領的衛隊雖然是冠以中央邊防部隊的名號,實質上卻是一支私人部隊。這種部隊性質,為後來南宋在荊襄之地的崩潰埋下了深遠的伏筆。

由於長江各支流具有較強的獨立性

依託於南方諸河谷盆地的南宋

也不得不面對地方軍閥做大的問題

(由於淮河與江蘇海岸線的變動,

下圖顏色並非準確表示南宋疆域)

當時的南宋軍閥普遍認為,擅長騎射野戰的蒙軍攻城水平並不值得擔憂。只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敵軍終究會撤退的。

但他們沒有想到,襄樊之戰雖然只是忽必烈南下攻宋的首戰,卻在事實上成為了一場決戰。雙方都主力盡出,蒙古軍隊的戰術能力也遠遠超出了宋軍的想像力,最終成就了一場令人咋舌的勝利。

蒙軍在陸續到達襄樊城下之後,卻一直處在集結的狀態而沒有擺出攻城的態勢。出乎呂氏兄弟意料的是,蒙古人非但沒有用弓騎兵進行騷擾,反而開始做起了不常見的土工作業,在城外挖土築起了高牆。

隨著時間流逝,城外的土牆日漸牢固,甚至出現了安置指揮部的平台。城外各處蒙軍據點連接起來有百餘公里之長,形成了巨大的包圍圈。城內守軍和城外的聯繫被完全隔絕,襄陽和樊城成為了兩座城中城。守軍反而變成了想要突圍的進攻方,可是突圍卻屢屢失敗。

已被團團包圍

遠在臨安的賈似道當然對這樣的局勢非常緊張。失去襄樊的代價就是蒙軍能夠順漢江南下,直接威脅南宋引以為天險的長江。於是1271年6月,在幾次增兵不成之下,賈似道再次派出由范文虎率領的十萬大軍,從水陸兩線沿漢水北上,孤注一擲地試圖打破蒙軍的封鎖圈。

但經過3年的準備,蒙軍的土工作業已經非常成熟,試圖增援的范文虎部隊成為了一支攻城部隊,攻擊難度大大上升。加上此時蒙軍已經從華北調來了水軍助戰,宋軍的水上優勢也並非壓倒性的,增兵襄樊終告失敗。

襄樊淪陷則長江危急

然而救援還是失敗了

在城中焦急等待中央援軍的呂氏兄弟沒有等來增兵,認為賈似道已經拋棄了襄樊。再加上呂文德陣亡,以及蒙軍新造回回炮對兩城城牆的猛烈打擊,最終呂文煥決定開城投降。持續6年的襄樊圍城戰,最後竟然是以幾乎沒有流血的狀態而結束的。

如今已是一座無望的孤城

2

為什麼是襄樊

拿下襄陽和樊城之後,忽必烈的攻宋之路就顯得順利多了。呂文煥甚至利用自己的荊湖一帶的私人影響力幫助蒙軍快速控制了包括鄂州在內的諸多城市。

此後除了賈似道親率水陸軍在蕪湖與蒙古統帥伯顏稍有決戰外,蒙軍沿江而下消滅南宋幾乎是一路摧枯拉朽一般,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僅僅用了兩年時光就打到了首都臨安城下。

開始摧枯拉朽模式

(由於淮河與江蘇海岸線的變動,

下圖顏色並非準確表示南宋疆域)

由此看來,南宋苦苦支撐一個多世紀的防守,最終的轉折點就在襄樊。襄樊的失守,徹底敲響了南宋滅亡的喪鐘。下苦功夫,甚至用蒙古人不熟悉的土工作業的方式硬攻襄樊,看來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但這並不是忽必烈的創見。對長江中上游的控制,是蒙古大軍南下時一以貫之的戰略。

俗話說守江必守淮

但是守江不止要守淮

還要守四川、守武漢

從蒙哥時代開始,蒙古人就非常想在長江上中游施壓,從而對最下游的首都臨安造成俯衝打擊。1251年蒙哥即汗位後,開始謀劃大舉南下,派遣弟弟忽必烈率兵南下進行了大量探索,熟悉了四川盆地和更西南大理國的情況。

根據復旦大學溫海清的研究,當時忽必烈在對整個西南的情況有了掌握之後,認為四川的防禦過強,取大理國而東進更為容易,這才力主優先攻擊大理國。

但是這個戰略其實遭到了蒙哥的反對,他不僅把忽必烈調回北方,更是在之後對四川的正式攻擊中雪藏了忽必烈。究其原因,正是因為蒙古高層對控制長江上游的極端重視。佔據大理甚至只是這個戰略的一個副產品。

1258 年秋,蒙哥率蒙軍主力四萬,號稱十萬,分三道入蜀。與此同時,蒙軍對鄂州和荊山(今安徽懷遠北)分別進行了攻擊,對長江上中游的全面施壓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如果蒙哥能夠順利控制整個四川盆地,那三路蒙軍會合一處,順江東下,南宋會早二十年滅亡。

然而蒙哥死在了重慶釣魚城,這個戰略沒有能夠實現。蒙古內部甚至陷入了奪汗內戰,給了南宋喘息準備的機會。

即使蒙哥沒有死在釣魚城

把重慶山區死磕下來的概率也很低

忽必烈上台以後,蒙古高層轉變了對長江中上游這些城市的看法。四川盆地內的川西和川中平原地帶當然好征服,可川東的嶺谷地帶對蒙古騎兵來說就太令人痛苦了。

與其死磕川東的山城,還不如在江漢平原和南陽平原交接處的襄樊下手。攻下襄樊之後,同樣能夠起到東進威脅江淮乃至浙北的作用,同時還能堵住四川援軍東出的渠道,比一味追求打下四川帶來的高勢能更為務實。

這才有了忽必烈對襄樊的不顧一切代價的圍攻,最終讓蒙古大軍完成了統一大業。蒙古大軍控制襄樊以後,從水陸兩路南下,進逼長江流域,威脅東方的臨安。

另一方面,從漢江南下,蒙軍也能利用降將呂文煥的個人威信取得長江以南的鄂州。從此,南宋引以為傲的長江天險也就不復存在了。當賈似道的軍隊和蒙古大軍在蕪湖對峙時,蒙古騎兵得以在江兩岸布陣,同時在江上也有著實力不弱的水師,勝負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南陽平原-江漢平原通道

滅亡在這條路上的可不止南宋一家

襄樊之戰對蒙、宋兩大政權國運的真正影響,其實必須通過對地理條件的解讀才能全面展現。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很多讀者說找不到笨鳥君了,

嚇得我的手都抖了三抖,

陪伴你們這麼久,

好怕你們再也找不到我們的醒腦好文啊!

不過別慌,

只需3秒鐘,把笨鳥文摘星標,

我們就再也不會錯過啦!

所以,趕快動動你的小手,設置一下吧!

- 還可以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笨鳥文摘 的精彩文章:

42歲趙薇、45歲蘇有朋讓我明白:活得漂亮的人,都有無齡感
大國巨嬰與瑞典乳滑事件

TAG:笨鳥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