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漢和明朝的宦官專權禍國,但和這個朝代相比算是小巫見大巫

東漢和明朝的宦官專權禍國,但和這個朝代相比算是小巫見大巫

宦官專權幾乎歷代都有,最嚴重的莫過於東漢、唐、明三個朝代。東漢有著名的十常侍之亂,明代有王振、劉瑾、九千歲魏忠賢等禍國殃民,然而,與唐代一比,卻又是小巫見大巫了。

無論是十常侍還是九千歲,他們看似權勢滔天,王公大臣都對其俯首帖耳、畢恭畢敬,但在皇帝面前,仍然是一條可被隨時丟棄的狗。一旦皇帝覺得他們有礙市容,轉瞬之間就可通過一紙詔書將其打回原形。

圖1 漢朝宦官亂政

但唐代後期的情形卻大不相同。不但文武百官匍匐在他們腳下,便是皇帝也要乖乖地喊爸爸。

安史之亂後,唐朝一路往下慫,但唐憲宗不服氣,想要讓大唐梅開二度,重振雄風。他一度的確做到了,「元和中興」講的就是這段時期,可他後來開始不斷嗑藥,並最終死在了宦官的手裡。

憲宗之後,除了被朱全忠策立的末帝唐哀帝外,唐朝歷經最後八位皇帝的統治,而其中七位,都是宦官所擁立的。唯一按正常程序走,遵循嫡長子繼承製上位的唐敬宗,卻又被宦官劉克明等人所終結了。

期間,唐文宗曾奮起反抗,試圖消滅擅權的宦官,但雖有心卻無謀,最終被反殺,釀成了甘露之變。最後,失敗的文宗只得自我哀嘆:「周赧王、漢獻帝因受制於權臣而無能為力,我卻更不堪,竟然被家奴所控制!」

對於這種情形,清代著名的史學家趙翼總結的很是到位,「至唐則宦官之權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古來未有之變也。」

圖2 李亨(711年—762年),即唐肅宗

那麼,為何唐代的宦官能這麼牛呢?吃激素了嗎?

究其根源,唐代後期的宦官能夠廢立乃至弒君,最為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們手裡有兵。而這一局面的產生,除了安史之亂的大背景外,有兩位關鍵人物起了很大作用,他們一個是唐肅宗,另一個則是唐德宗。

唐代前期的兵權由武將所掌控,宦官根本無從染指。宦官最早接觸兵權,應當是在唐中宗的皇后韋氏主政時期。在不知是不是因為抽風發作才弒殺中宗後,韋氏派遣宦官薛思簡帶領著五百人,前往筠州防範中宗的庶長子譙王李重福發飆;而後在唐玄宗時期,李隆基也曾派宦官楊思勖出兵征討蠻夷。

不過,這些都是臨時性的差事,宦官都是缺乏編製的臨時工,並沒有長期手握兵權。改變源自安史之亂的爆發。

因為安祿山與史思明的叛變,唐玄宗不免開始對手握重兵的大將心生猜忌,進而導致名將封常清、高仙芝被殺,哥舒翰被俘以及潼關失守,帝都長安也由此陷落。

圖3 安史之亂

而相較於玄宗,肅宗的猜忌之心更為嚴重。

一方面,他是安史之亂與禁軍主導的馬嵬驛之變的親歷者,肯定留下了大面積的心理陰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惶恐不安的環境中,時刻擔心被廢黜太子之位,對於權臣異常憎惡;再加上得位不正的緣故(肅宗是在玄宗避難四川之際,直接越過他老爹而登基),皇位的合法性有所欠缺,這進一步加劇了他的不安全感。

這種種原因使得肅宗不僅對外朝武將毫無信任感,連對親身兒子也多有猜忌,最終因為讒言而賜死了一度統領禁軍的三子李倓。將帥不可信,家人也可能會背叛自己,在肅宗看來,唯一可靠的只有「家奴」太監了,於是他便任命自己的心腹太監李輔國為判元帥行軍司馬,從而拉來了宦官統領禁軍的序幕。

肅宗死後,唐代宗當了皇帝,魚朝恩因為救駕有功而備受寵信,被任命為新的禁軍老大。但伴隨著權勢的顯赫,魚朝恩不可避免地膨脹了,而且脹的還有點大。史書記載,魚朝恩每次奏事,但凡遭到反對,便很生氣地喝道,「天下事有不由我者邪!」交橫跋扈的勁頭也沒誰了。

這當然為皇帝所不容,魚朝恩於是只能領便當了。經過這番鬧心的經歷後,代宗引以為戒,加上宰相也一再以理服人,他便決定就此取消宦官的領兵之權,將禁軍指揮權交由南衙將領。

圖4 唐德宗李適(kuò)(742年-805年)

如果就此發展下去,唐代後期的宦官擅權之禍或許便不會出現,但這時德宗出場了。

代宗死後,德宗即位。他胸懷大志,一心想恢復祖上的榮光,而這自然就需要解決范鎮割據的絆腳石。

公元前781年,河北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去世,他的兒子李惟岳依照慣例上書,請求德宗任命其為新任成德節度使,但正想除去絆腳石的德宗那裡會答應。李惟岳見此,心想皇帝這是要搞事情啊,既然如此,我就先搞一步吧。於是,他連同河北地區的其他三個節度使掀起了「四鎮之亂」。

德宗立刻派盧龍節度使朱滔、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等前去平亂。沒想到,朱滔等人卻被叛軍給忽悠瘸了,當場宣布要脫離唐朝黨中央的懷抱。其中深受德宗信任的李希烈更是直接稱了帝。

原本是去干架的,一瞬間卻變成了送裝備,這種突變不僅讓德宗削平河北藩鎮的美夢成了泡影,而且讓國家再次陷入巨大危機之中。

圖5 唐朝版圖

為了解決問題,德宗只得調遣五千涇源兵來救場,誰料涇源兵竟然在長安嘩變了。危機時刻,德宗趕緊召禁軍前來護駕,然而卻無人響應。

正當無助的德宗腦海中想起了孫子兵法,隨後便離開長安出逃到奉天。文武大臣如朱泚、源休、李忠臣等人紛紛站在叛軍的一方,只有宦官竇文場、霍仙鳴率領著宦官們及親王保衛著德宗做戰略轉進。

事情沒完。抵達奉天后,德宗又遭到以朱泚為首的叛軍長達一個月的圍攻,大唐帝國再一次到了最危急的關頭。幸好有李晟、李懷光等的及時勤王,才再次躲過這生死大劫。

悍將不斷叛亂、文臣缺乏忠心、危及關頭只有宦官守護在旁,這些發生在四鎮之亂、涇原兵變、朱泚之亂、奉天之難等事件中的場景,讓德宗深刻認識到了誰是致命威脅,而誰才是最可信的人。

自此以後,德宗一改即位之初「疏斥宦官,親任朝士」的態度,變得只相信太監,凡是手握重兵的宿將,通通被他罷免,即便是在奉天之難中有功的武將也不例外,禁軍的指揮權於是重新落在了宦官手中。

圖6 唐朝的軍隊

不止如此,德宗還從制度上做了創新,設立了管理禁軍的左右神策軍中尉,專以宦官充任。從此,宦官典兵成為一項正式的國家制度,而不再是臨時編製,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唐朝的滅亡。

當局勢動蕩之際,武將不可信任,但宦官就能嗎?德宗認為沒毛病,因為宦官只是家奴,離開皇權啥都不是,縱然會對皇權有一定侵犯,但並不會擁兵自立,進而危機皇權根基。很大程度上,他是對的。

然而,他沒有料到的是,當兵權被宦官牢牢掌控後,宦官便不再只是皇權的衍生品了,他的獨立性有了質的變化。縱然不能改天換日,但藉助兵權,宦官卻可以左右政局,以至廢立君主,成為凌駕於皇帝之上的太上皇。這種情形下,縱然還姓李,但這樣的皇帝又有啥好當的呢?

文:江河散人

參考文獻:《新唐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廟號、謚號和年號,為何清朝皇帝有這麼多讓人分不清的稱謂
孫悟空與豬八戒聯手都勝不了牛魔王,怎麼哪吒一人就完勝老牛呢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