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57.什麼是初發菩提心的二決定義?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57.什麼是初發菩提心的二決定義?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什麼是初發菩提心的二決定義?

宣化上人 講述

G2如來教示一門深入(分四)

H1分門以定二義 H2驗證以釋二疑 H3綰巾以示倫次 H4冥授以選本根

H1分二

I1標開妙修行路 I2教明二決定義

今I1

【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髮菩提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當爾之時,佛就很哀憐憫念這會中一切的大眾。大眾,有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這些在這個菩提心沒有得到覺悟的。「未自在」,就是在菩提心沒有得到自在,就是沒有開悟。及為當來佛滅度後:不單為當時在會的大眾說這個法門,也是為當來;「當來」,是什麼時候呢?就佛入涅槃之後。末法眾生髮菩提心:「末法眾生」,就是你、我現在的眾生。你不要以為佛沒有直接對我們講經說法;現在也就等於佛對我們直接講經說法一樣的。在當時,佛已經就知道末法眾生是難調難服,不容易教化,所以在楞嚴法會上,就講出這種「妙修行路」法門來,令我們現在的人修行容易成功。佛也要令我們現在這一些個末法眾生髮菩提心,所以開無上乘妙修行路:開示這最上的一乘,這一種微妙的修行法門、用功的方法。這個最上一乘,也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大白牛車」。

佛住世的時候,叫「正法時代」,這正法一千年。佛滅度後,過了正法一千年的時候,就是「像法時代」,也是一千年。正法的時代,人是「禪定堅固」,人都修行,參禪打坐而開悟;像法時代,人就「塔廟堅固」,就盡造塔、造廟,造很多大廟。像法一千年,那時候人就不修行了,不是禪定堅固,而是造廟,做功德,求福報。在佛住世的時候,人是求智慧的;像法時代,人就捨本逐末了!舍本,就不修根本的法,跑到末梢上了!好像那樹,根本他不顧了,跑到樹的末梢上去。所以像法時代,禪定就不堅固了,而是塔廟堅固。

過了像法時代,現在是末法時代了,禪定也不堅固了,塔廟也不堅固了。什麼堅固?鬥爭堅固。現在到處人與人鬥爭,家與家也鬥爭,國與國也鬥爭,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方,都在鬥爭之中。尤其某某黨,鬥爭得更厲害,一天到晚都要鬥爭的,惟恐天下不亂,願意把每一個地方都叫它不太平。這就是末法時代眾生的業報,才出現這麼多壞的事情!

所以想要這個壞事情好,我們一定要做好事!我們現在在佛教講堂這兒,這就是「禪定堅固」,也是「講說堅固」。我們又坐禪、又講經,這也是末法中的正法時代,我們在這末法裡頭行持正法的法。末法本來沒有人打坐,沒有人來聽經;你就拿個比較:中國人過去很多有誠心的,現在中國人,你看,很少有誠心的!現在西方人,大約應該走到正法時代了,所以有很多人歡喜打坐的。可是這要真真實實去做,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的,一定要腳踏實地認真去用功,才能有相應的。

我們現在聽見《楞嚴經》,這也就是末法時代的正法時代。我們現在也就是行持正法呢!所以你們每一個人,都要勇猛精進!我這個並不是像前面講的「提獎」,來獎勵你們,令你們用功。其實你們修行開悟,是給你們自己開悟,不是給我開悟的,我現在不過指示你們一條路!

I2教明二決定義(分二)

J1宣示總征 J2分判二義

今J1

【 宣示阿難,及諸大眾: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倦,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云何初心二義決定?】

宣示阿難,及諸大眾:佛也宣示給阿難「及諸大眾」,這「大眾」就包括富樓那和一切大菩薩、大阿羅漢都在內。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倦:你們現在決定發這覺悟的心,對佛法裡邊這個妙定不要生疲倦,不要生懶惰了!不要學懶蟲,一天到晚掛著睡覺,也不用功!不生疲倦,就是不怕辛苦;打坐我就打坐,研究經典就研究經典,一天到晚打起精神來學習佛法,來用功修行!

「三摩地」,又叫三昧、又叫正定、又叫正受,英文叫Samadhi;這加上一個「妙」字,這種三摩地就是不可思議的一種三摩地,也就是楞嚴的三摩地。這「三摩、三摩地、三摩提、三昧」都是一個意思,這不過梵語翻譯到中文,沒有決定這個詞語,所以有的時候就多少有些出入。有的地方說「三昧」,有的地方說「三摩」,有的地方說「三摩地」,有的地方說「三摩提」;這音都差不多的,這是音譯的問題,相差這麼少少。

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你應該首先要明白:發菩提心的最初這個心有兩種決定的義理,你要把它弄清楚了。「發覺」,就是發菩提心。

云何初心:怎麼叫初發菩提心的二決定義:兩個應該選擇決定的道理呢?你應該知道哪一個意思、道理是對的?哪一個道理是不對的?應該要知道。

J2分判二義(分二)

K1決定以因同果澄濁入涅槃義 K2決定從根解結脫纏入圓通義 K1分三

L1令審觀因果 L2示所除五濁 L3明伏斷證極

今L1

【 阿難! 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舍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

現在講到「果地」了!(眾笑──有皈依弟子名果地。)

阿難!第一義者:第一個道理、第一個意思。汝等若欲捐舍聲聞:你們現在這一些個聲聞,若想要舍了這個小乘;聲聞就是小乘,這「聲聞」就包括「緣覺」在裡頭,這二乘法。修菩薩乘,入佛知見:而修行菩薩乘,往最上的那個一乘,得到佛的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應當仔細觀察觀察,在最初這個因地發的是什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這個因地心與得到的果地覺,是不是一樣?是一樣、或者不一樣?什麼叫「果地」呢?果地,就是菩薩的境界,若加上個覺,就是覺悟了。

阿難哪!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你若在最初發心那個因地的時候,以你第六的意識那種生滅心,為你修行的基礎。「生滅心」,就是第六意識。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而想要成佛,想得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四德──常、樂、我、凈這種的境界,這是得不到的!

以是義故:以前邊所說的道理,你不能用生滅心來求佛道。汝當照明:你現在應該用你的智慧來觀照明了,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器世間」,就是所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這個都叫依報。你看看這個器世間,所有這一些個有形有相的可作之法,都會變,都會滅。

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阿難哪!你再看一看這個世間一切的事,可作之法都是會變滅的,有哪一個是不壞的?「可作之法」,是有為法、有相的法。

然終不聞爛壞虛空:前邊佛問什麼是不壞的?這所有可造作出來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是會壞的。無論是山、河、海,都會改變的,這是有相之法。可是始終你也沒有聽見過這個虛空什麼時候爛了,什麼時候壞了。你看這個虛空有什麼時候壞過啊?何以故:為什麼虛空不壞?什麼緣故呢?空非可作:因為虛空不是可以用人力造作出來的。虛空是本來什麼也沒有的,這才叫虛空;你若能造出來東西,就不是虛空了。因為它本來什麼也沒有,所以它就沒有一個壞和不壞,也沒有爛,也沒有壞。由是始終無壞滅故: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從始至終這虛空都不會毀滅的,始終都是存在的。

L2示所除五濁(分三)

M1克示濁體 M2總喻濁相 M3別列濁名

今M1

【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濕為水,暖觸為火,動搖為風。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

則汝身中:「則」,當「就」字講,就你身中的四大來講。「四大」都是什麼呢?堅相為地:這堅固的,就是屬於地大。什麼屬於堅固的呢?就是皮、肉、筋骨。你的骨頭就很硬的,肉雖然是軟的,這屬於暄土(浮土);骨頭,就是實在的土。潤濕為水:「潤濕」,就是津液、精血,這都屬於水大。津液,口裡有口水,眼睛有眼水,身上有一種精血、津液,這都屬於水大的。暖觸為火:「暖」,就是燥熱和溫暖,這屬於火大。它這種功能,是令你這個身體總有一股熱氣,這屬於火大。動搖為風:這搖動、運轉、呼吸,都屬於風大。

由此四纏:地、水、火、風這四大互相結集到一起,互相勾結,你和我就拉攏關係,我和你也辦一些個外交的手續。於是,這四大就合成一個,團結起來。團結起來幹什麼呢?喔,這也就成了一黨了!什麼黨呢?身子的黨(擋)。擋什麼呢?擋你本有的佛性。它在這兒一擋著,生出來一個黨,你這佛性就沒法子現出來了。這依真起妄,依這個真上生出來一種妄,這四大就纏縛不脫,互相來纏繞著。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分」,分開。「湛圓」,也就是說如來藏性。把你那個湛圓的如來藏性,那種真性菩提就給分開了。分開什麼呢?妙覺明心。你妙覺明心這個「真心」分開,有的就跑到眼睛那兒去,為視:就是見──視覺,視精。為聽:有的就跑到耳朵那兒去,就變了聽──聽覺,聽的這種精。為覺:有的就跑到身子那兒去,就變了覺。為察:有的就跑到意念那兒去,就變了察。這就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本來就是如來藏性那個真性的菩提,可是分到六根門頭去了,在眼睛就叫「視」,在耳朵就叫「聽」,在身子上就叫「覺」,在意念裡邊就叫「察」。

從始入終:從開始到終了,由地、水、火、風這四種,又變化出來五疊渾濁:有五種的渾濁,也就成了五濁惡世那個「五濁」了。

M2總喻濁相

【 云何為濁?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凈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汝濁五重,亦復如是。】

云何為濁:什麼叫「濁」呢?這五濁的意思,我現在把「濁」字先給你講一講。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比方說清水。清水它的本體,是清潔本然那個樣子的,一點也沒有染污。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這水,它是清潔的。拿塵土來講,那個塵土有灰,又有沙。「倫」,就是類。有同類的,即不是灰,就是沙;不是沙,就是灰;和這灰、沙同類的東西,「本質留礙」,土的本體是留礙的。「留礙」,就是不通的。「質」,就是個「體」。

二體法爾:什麼「二體」呢?就是這個水、土。水和土這兩個體相法爾,就是法爾現成的,它們本來就是這樣子。什麼樣子?水就是清潔的,土就是留礙的,沒有摻雜在一起,沒有混合在一起,這叫「二體法爾」。性不相循:這兩種的性不一樣、不順的,水也不會跟著土跑,土也不會跟著水去行。互不相循,你也不會順著我,我也不會跟著你,這兩個是不相同的。

有世間人:可是在這時候,就有一個世間人。這世間人就什麼人呢?就是這個凡夫俗子,沒有修道的人,是個愚痴人。他沒有事情,要找一點事情來干;沒有工作,要找一點工作來做,這叫「無事找事做」。根本沒有事情,他要找什麼事情做呢?取彼土塵:他把那個地方的土,拿來一部份。究竟多少?這沒有數量的,你可以說多,可以說少。他若用一碗水,就拿一把土就夠了;若用一缸水,就要擔一擔土;他若造一個大水池,那要用一噸土才可以。所以這沒有一定的,不要執著說一定多少水、多少土和到一起,這才算濁了。沒有的!這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無大無小無內外,自休自了自安排」,這也是這樣子,隨他安排去!他用多少就是多少。投於凈水:他拿來一些土,放到水裡了。你說怎麼樣啊?這回就發生了化學作用。這也是化學!

發生了什麼化學作用呢?土失留礙:土見著水,也就稀了,也就不那麼硬了。這土本來屬地大,它是堅硬的,現在見著水了,它也軟了。水亡清潔:可是土雖然變了質,由硬變成軟了,這個水也不是水本來的樣子了!水本來的樣子是清潔的,現在你說怎麼樣?變成渾濁了,看不清楚了。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這回這個樣子,混混沌沌的,看著那個水也不是水,也不是土了,發生一種化學作用。這化學,都是由這裡頭髮明出來的,你不要以為有什麼特別。起了化學作用了,就因為它「汩然」,就是看不清楚那個樣子,所以「容貌汩然」。這個「容貌」,不是人的容貌,你不要誤會了!這就是那個水和土本來的容貌,和到一起生了化學作用,就變成一種渾濁的汁了。這個形貌渾濁的東西,就起名就叫「濁」。

汝濁五重,亦復如是:在你這個地、水、火、風裡變化出來這五重的濁,也就像水和土和到一起,失去本來的質地,是一個樣的。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誦持〈楞嚴咒〉的人,能得到這麼多力量的保護
23.明身觸識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楞嚴經淺釋精選宣化上人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