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梁覆滅怪侯景?這個字畫詩詞樂舞樣樣精通的帝王才是禍首
在古代眾多皇帝之中,和梁武帝最相似的,應該是唐玄宗李隆基,都是功業和過失十分明顯的人物。他們都是前期精明晚年糊塗;都在宗教上一度迷失;也都是藝術才能頗為出眾。但蕭衍也有和李隆基很不相同的地方,這就是他恐怕是古代皇帝裡面少有的不好女色的孤家寡人。以《梁書》記載,蕭衍「五十外便斷房室」,天監十二年(公元513年),蕭衍始「不與女人同屋」。如果以他八十六歲去世來算,就有近四十年沒碰過女人,不論古今中外,絕對堪稱一個奇蹟。可信度高不高,並不好說。
梁武帝蕭衍在位長達四十八年,整個兩晉南北朝300多年間都堪稱第一。而且蕭衍的確有才幹,前期任用陶弘景也頗有政績。陶弘景是南朝最著名的道士,與北朝寇謙之齊名。《南史》對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譽,陶弘景與寇謙之都是道教宗師中參與世俗政權比較積極的人物。但齊梁時期,崇佛的大環境已經越來越興盛,陶弘景作為茅山派代表,最終還是迫於壓力出走。最後多少涉獵佛教理論,佛道兼修,如此避免了如寇謙之的新天師道一世而亡的下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蕭衍舉兵奪位時,陶弘景已經在山中修道,表示支持,派出不少弟子加入蕭衍的陣營。蕭衍登基以後多次要求他出山,但陶弘景並不願回到朝廷。一次,梁武帝親寫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詔詢問:「心中何所有?卿何戀而不返?」陶弘景寫一首詩作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這就是著名的《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武帝對這位高人無可奈何,但還是與陶弘景常有書信往來。有時候還前往山中諮詢陶弘景一些朝廷大事。所以,他在梁朝前期是一個對朝政有相當影響的隱士,因此人們稱陶弘景為「山中宰相」。
但稱帝的蕭衍畢竟不再是過去的蕭衍,隨著時間變化,他對陶弘景和道教的態度就有了變化,他開始轉向了佛教,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痴迷。蕭衍為什麼會在信仰上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史書給的信息不是很全面。由於他是一個學問不低的皇帝,最後竟然走到佞佛,搞得幾次出家「捨身」的地步。通過杜牧著名詩句,許多人都知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單單梁朝半壁江山內,佛寺已達2800多座,僧尼多達82萬餘人,所以,杜牧的詩句應該並不誇張。據說梁武帝天監中期以後,也就是60多歲步入晚年,一天只吃一頓飲,肉食一絲不沾,只吃豆類湯菜和糙米飯。平時穿極樸素的便服,作為一個很有藝術天賦的人,他後來不喝酒不聽音樂。除非祭祀宗廟,不舉行任何大會餐宴。到三次捨身佛寺,還有了昵稱「三寶奴」,大有走火入魔的趨勢。當年號稱竟陵八友之一的江南風流名士蕭衍,的確和前半生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完全是一個遵守戒律的信徒了。
在思想上,蕭衍有深厚的學識,他應該算是儒佛道都兼備,也並非單純的痴迷。他確實花費大量時間和心血研究佛學,並著有相關書籍如《涅萃》、《大品》、《凈名》、《三慧》等。梁武帝蕭衍在統治日益穩固後轉向佛教,一方面江南自東晉到蕭齊,佛教僧侶階層已經勢力大張。因為戰亂頻繁,佛寺收容人口和土地非常突出。武帝蕭衍試圖鞏固地位,加上注重新朝的聲名,也就繼續默認了佛教勢力和對梁朝政權的擁護。這一背景也是不容忽視的,與之相反的就是後來北周武帝的打擊壓制佛教,其實都有歷史根源。
武帝蕭衍在佛道影響下,確實表現了一些寬厚仁慈,包括希望各地官員注重清廉,要愛護百姓等等,這些方面做了一些表率。但另一方面,隨著蕭衍越來越年長,他也漸漸走向了昏庸。包括對家族子弟的包庇和縱容,有時候還懷著莫名其妙的猜忌。
蕭衍的六弟臨川王蕭宏本來是他十分信任的手足,奪位成功建立梁朝以後出任中護軍,掌管京師建康的兵馬。就算蕭宏曾經窩藏殺人兇手,蕭衍也不加懲罰,反而還加封官職,這已經有些不可理喻。蕭宏受到皇帝寵愛庇護,更加肆無忌憚胡作非為。蕭宏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武帝蕭衍的大女兒永興公主蕭玉姚私通,兩個人還謀劃要篡奪蕭衍的皇位。
蕭玉姚嫁的是蕭衍早年好友殷叡之子殷均。殷叡出身陳郡豪門殷氏家族,祖上有東晉太常殷融,劉宋有荊州刺史殷仲堪,祖父殷元素也是南康王府相,都是傑出名士。殷均為人品格不差,十分仁孝,生活質樸,喜好寧靜。殷均還是梁朝排得上號的書法家,尤其楷書很出名,偏偏永興公主蕭玉姚仗著是武帝長女,十分任性刁蠻,生活奢侈,而且慾望很盛。據說永興公主出嫁後另有住處,並沒和駙馬殷均共住一起,所以私生活很放蕩。也有另外的說法,因為殷均各方面和公主都格格不入,最要命的就是身體條件比較差。《南史》說「均形貌短小,為主所憎。」換句話說,蕭玉姚和這個駙馬爺可能根本有名無實,幾乎就是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傳奇樣板了。
史書記載了一次審查蕭宏府上的事件,結果卻以喜劇收場。有一次武帝帶了人,借故到蕭宏家喝酒,借著醉酒說要到後院走走看看。蕭宏顯得神色驚惶,武帝確實起了疑心,非讓他把後院的庫房打開。蕭宏的庫房中有三十間放滿了錢,據說達三億。其餘庫房放滿了細布絹絲蜜蠟等等用品,都是在建康和其他州縣巧取豪奪來的。武帝看到庫房裡並沒有傳言的兵器,很高興地說:「阿六,汝生計大可!」他頂多認為蕭宏是腐敗愛財,基本上相信蕭宏是不想謀反的。然而,雖然蕭宏沒有親自動手,但他唆使永興公主蕭玉姚出手,卻似乎比他動手更加陰險狡詐。就在一次家宴上,蕭玉姚的手下想要靠近皇帝出了意外,被侍衛發覺,從他們身上搜出兵器,密謀敗露,供出蕭宏和蕭玉姚主使。所以,蕭玉姚向武帝認錯,自知罪無可赦,最後自盡。而蕭宏則是被武帝冷落,到了天監十七年(518),武帝在光宅寺再次險些被刺殺,刺客還是供認主謀是蕭宏,居然武帝將蕭宏一頓動情的責罵,僅僅是免職!幾年後到普通年間,蕭宏繼續被武帝任用為司徒、太尉、揚州刺史,到普通七年(526)得病而死。武帝還在他得病期間多次去看望,可見這個六弟蕭宏一直受到蕭衍寵愛,這份兄弟手足親情應該也是真心,只是蕭衍實在過分縱容蕭宏。
當然,梁武帝蕭衍生平最昏庸舉動一是幾次捨身,導致花費高昂去贖他。附帶上下都崇佛,許多人出家,寺廟侵佔人力、財力和田地,對梁朝的經濟影響太大。但更致命的昏招還是收留了北朝來投的侯景,導致梁朝大亂,蕭衍被困台城餓死。
侯景是北方邊民,據說是羯族人,史書說他腳上有點殘疾,走路不穩,但依然精通騎射。侯景起初是北魏末年羯族權臣爾朱榮手下,但真正讓他崛起還是東魏大將高歡。侯景與高歡的關係非比尋常,兩人都是六鎮之一的懷朔鎮故舊(而另一方對頭宇文泰、李弼、李虎、獨孤信包括楊忠等出自武川鎮),在高歡對付爾朱榮勢力試圖平定六鎮時,侯景作為爾朱榮手下,已經改變立場站在高歡一邊。當然,高歡本來也屬於爾朱榮帶出來的六鎮邊將,可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幹才,對侯景大膽啟用,讓他擁兵達十萬眾,為收復各地起到很大作用。
從為人來說,侯景治兵比較冷酷,高歡對侯景算是信任,不過也知道侯景的手段不能長久。穩定北方以後,高歡臨終前卻叮囑兒子高澄要改變用人策略。筆者認為史書說高歡單單提醒高澄要小心侯景的說法可能不是很全面。從東魏到北齊立國,應該是對整個原來六鎮舊部勢力都大刀闊斧進行了整肅,並非單純針對侯景,這是十分複雜的一段秘史。但侯景一人牽動北齊、北周和梁朝三方,尤其直接導致南朝巨變,說他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應該都不算過分了。
侯景受不了高澄掌權以後對他改變態度,據說他計劃投靠西魏宇文泰,但侯景是一心幫高歡對付宇文泰的幹將,怎麼可能獲得宇文泰信任呢?加上東魏一直對他追擊,最後只有投靠南朝。梁武帝太清元年(547),由於武帝此前北伐一直收效不大,名將陳慶之死後,南朝幾乎無人可用。侯景的力量蕭衍多少知道,所以接受了侯景投降,給他河南王、大將軍、持節的待遇。高澄派大將慕容紹宗進攻侯景,梁朝派貞陽侯蕭淵明支援,結果大敗,蕭淵明被俘,足見南方軍事力量一落千丈,不然侯景怎麼敢憑區區數百親信就攪亂江南?不久,東魏試圖對梁朝提出和解,武帝打算進行談判。侯景感到恐慌,居然假冒高澄寫信,提出以蕭淵明交換侯景作為試探,武帝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惱怒,於是謀變,引發前後四年的梁朝巨變。
在侯景作亂帶來的動蕩下,梁朝蕭家不光被侯景所衝擊,自身也完全陷入一片混亂。武帝的第七子蕭繹,也是簡文帝蕭綱的弟弟,就趁亂殺不滿的侄兒輩蕭慥、蕭譽(河東王),還有兄長蕭綸(邵陵王),他的世子蕭方死於內戰。他打敗進犯的襄陽都督蕭詧(《文選》編撰者昭明太子蕭統的兒子),逼他投奔西魏。另外蕭家諸王之間許多也相互看不順眼,打打殺殺,內耗嚴重。最後,蕭繹看準時機同大將王僧辯、陳霸先對付侯景。所以,梁朝衰亡速度之快,不完全是侯景一個人的原因。只不過,侯景造成衝擊的確是整個南北朝的轉折,東魏、西魏都先後捲入其中。尤其西魏與蕭繹聯合對付武帝第八子蕭紀,西魏大軍攻入了蜀地益州,同時還攻下襄陽,這是宇文家族勢力開始超過東魏的標誌,一如當年秦國攻佔巴蜀後,國力就凌駕東方六國之上。
平定侯景立下大功的王僧辯也不是漢人,祖先是魏晉時期遷入河東地區的烏桓族。其父王神念同樣是從北魏投奔南朝的,這一點倒和侯景有些半斤八兩,與羊侃、羊鴉仁那樣祖上還算生活在南方的也不同。王神念本在北魏官職和口碑不差,獲封南城縣侯,出任地方官也很有成績,為何會帶兩個兒子投奔南朝(王僧辯是次子,另有長子王尊業做到太僕卿),原因不明。王神念在武帝普通年間去世,享年七十五。王僧辯一直在湘東王蕭繹府上任參軍、常侍。侯景大亂的時候,王僧辯已經出任竟陵太守,為表忠心,與親信手下返回江陵聽命蕭繹安排。
前面提到,比蕭繹更佔優勢的是位居武昌郢州(郢州是從荊州、湘州、豫州等地划出的新州,州治位於今湖北武昌區蛇山古郢州城,隋唐以後一般稱鄂州,後來郢州這一稱呼另指安陸鍾祥一帶)的邵陵王蕭綸,曾獲得武帝任命討逆,之後自然也受到擁戴為北討大都督,像尋陽公蕭大心、南平王蕭恪都很擁護他。由於蕭綸無所作為,他對蕭繹寫信勸說:「道之斯美,以和為貴,況天時地利不及人和。豈可手足肱支,自相屠害?即日大敵猶強,天仇未雪。余爾昆弟,在外三人,如不匡救,安用臣子?」蕭繹根本不願響應,他想的是爭位。先圍攻河東王蕭譽在長沙,將其殺死。
跟著派王僧辯借平亂的名義攻擊蕭綸,當時王僧辯行動稍有遲緩,說要等各方部署好在一舉進攻。蕭繹害怕蕭綸逃走,氣的將王僧辯撤下,還用刀砍傷,將他關押。蕭繹自己跑去指揮一通,毫無成果,只有將王僧辯放出。這時軍隊已經集中,王僧辯大獲成功,蕭繹才恢復他領軍將軍地位,進至巴陵(今湖南嶽陽)。蕭綸逃跑向高歡求助,獲封梁王,安置在汝南(非河南境內汝南,而是僑治於武昌一帶的汝南),但蕭綸仗著東魏支持,進攻北面安陸一帶,引起西魏反攻,大統十七年(551),宇文泰命大將楊忠領軍攻滅,將蕭綸殺死,拋屍江中。
天正二年(552)二月,蕭繹大舉傳檄討伐侯景。與此同時,在益州的武帝蕭衍第八子武陵王蕭紀自立稱帝。蕭紀治理蜀地史書評價不差,十七年基本太平無事,他減除了一些苛捐雜稅,今天貴州、湖北、湖南山區飽受戰事騷擾的許多少數民族紛紛遷徙入蜀,恢復邛州、戎州安置西南少數民族,這兩座城之前荒廢了百年之久。向南還發展寧州(今雲南省東南部)、越巂(今四川攀西地區)兩郡,促使邊疆部族生活安定起來,導致當時遠至西域的許多外族前來中原梁朝貿易或入貢都改走西南絲綢之路,來益州以後坐船順長江前往京師建康。所以,《資治通鑒》評價蕭紀「內修耕桑鹽鐵之政,外通商賈遠方之利,故能殖其財用,器甲殷積。」武帝蕭衍對蕭紀的表現非常滿意,對他既寵愛也信任,加封他為征西大將軍,因此蕭紀的聲望和地位在諸王之中一直比較高。
侯景之亂髮生以後,蕭紀在成都招兵買馬準備順江前往建康勤王。長江中游的蕭繹為了擴充實力,又擔心弟弟搶奪皇位,就寫信勸阻:「蜀人勇悍,易動難安,弟可鎮之,吾自當滅賊。」隨後又寫信說:「地擬孫、劉,各安境界;情深魯、衛,書信恆通」。想安撫和穩住蕭紀,然後坐等建康消耗以後才出兵。蕭紀看出蕭繹的野心,也不甘心落在他後面,反而先一步稱帝,揮師東征。這時,蕭繹在主持討平侯景,急於攻下建康,首尾無法相顧,所以他向西魏求助,派軍南下攻打成都。蕭紀已經到達巴東三峽地區,放棄成都繼續前進,但尷尬的是,手下大多是蜀人,士氣大降,最後身邊的將領樊猛作亂刺殺了蕭紀。西魏方面奉命奪取蜀地的主將就是後來李淵的祖父李虎,可入蜀的當年就死了(西魏大統十七年,551),由於史書沒有李虎傳記,這一事迹幾乎湮沒無聞。
回過頭再看這個侯景,領區區數百騎南下,徹底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梁朝方面,武帝蕭衍雖然佞佛昏聵,但畢竟安享太平二三十年,社會局勢大體是不差的。那麼,整個釀成動蕩的源頭其實在於北方的六鎮之亂,以爾朱榮為首的部族勢力使原來的北魏王朝趨於瓦解。
東魏高歡高澄父子在平定亂局的大目標前,首要任務在穩固自身,又與宇文泰有很大矛盾,導致宇文泰趁機下關中建立西魏,北魏的瓦解徹底形成。西魏剛剛落腳,所以當時的南北朝三方暫時傾向於平衡。就因為高澄繼承高歡的位子,導致侯景受猜忌。侯景在東魏立國前期有大功,正如爾朱榮在北魏末年掃蕩各方變亂也有大功。不少史書還評價爾朱榮在平亂這一點上堪比曹操。但侯景位居司徒,坐擁河南六州之地,部下十萬之眾,單憑高澄的資歷和名望壓不住侯景。另外一點是,侯景與高歡關係親密,卻與高澄卻頗有矛盾。這好比三國時投靠曹魏的孟達,在曹丕曹睿父子交替時也是處境大變,孟達很快就想要改換門庭,回到蜀漢,結果就遭到司馬懿出其不意的偷襲。
侯景之所以被梁武帝接納,也以為是可以利用他收取北方州郡。這一前提就決定,沒有誰真的會把來自北方的「狼」當成家養的,因為侯景是狼,遲早生變不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嗎?這也好比三國時代的猛將呂布,以及董卓、李傕、郭汜包括馬超,這一批西北邊鎮的人,在中原豪族士族的軍閥眼中,一直視為邊民野人。「反覆無常」一詞當時豈止針對呂布一人?那麼,幾百年後的侯景同樣被貼上標籤。假如侯景沒有投靠過梁朝,恐怕就混同在六鎮餘孽之中,也不會讓人戴上那麼著名的有色眼鏡。
但筆者始終認為,侯景只是梁朝覆滅的外因,更重要的還是內部問題,梁朝的垮台根本是自己造成的,侯景只是一根導火線而已。之前武帝蕭衍的昏庸已經滋生了很多破敗因素,簡文帝蕭綱可以看作一個悲劇色彩的人物,生於腐朽家族,空有一些文學才華,毫無治國才幹。不光他本人被侯景逼迫得逞,還犧牲了女兒溧陽公主。雖然種種凄慘可以博人同情,但也側面證明他存在諸多缺點。當然,蕭綱還不是梁朝衰亡的主要責任人,所謂平定侯景大亂的元帝蕭繹才是,因為他本就是梁朝最後一個皇帝,堪稱奇葩的終結者。
蕭繹,從今天的眼光看來,幾乎要算歷史上最為人格分裂的人物之一,遠比隋煬帝楊廣感覺令人費解和矛盾。原本也是梁朝蕭氏家族最有才華的人物——如果不是後來的史書有造假的嫌疑,足以令人瞠目結舌,他絕對是一個天才!
本來蕭家最流行的是文學才華,詩文才藝在蕭家子弟那是人人都能玩,已經很普通了,蕭繹毫無疑問名列其中。他的兄長——昭明太子蕭統負責編輯了一部《文選》已經光耀後世,而蕭繹是自己獨立寫了一部《金樓子》,雖然說起來不如文學理論的《文心雕龍》那麼出名,但在中國文論史上也絕對佔一席之地。
這不足概括蕭繹的才華,流傳下來他的《職貢圖》長卷的部分片段,記錄了前來南梁朝貢的各個小國使者的人物形象,有金髮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渾身只披一塊白布的黑人。這些從武陵王蕭紀治理的益州經過江陵,然後前往建康入貢的使節,這是蕭繹親眼所見,也可能負責接待過的片段記錄。據《職貢圖序》曰:「皇帝君臨天下之四十載,垂衣裳而賴兆民,坐岩廊而彰萬國。」顯然正是武帝在位時,梁朝相對繁榮,才有不斷有使者入貢的情景。這不但是藝術史上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國古代朝貢史極為珍貴的一份資料(後來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也根據這一方式重繪過《職貢圖》)。另外蕭繹還是音樂理論家,還對中醫有一流的研究,他的圍棋水平也算頂尖高手,因為蕭繹還寫了好幾本棋譜研究。另外他還是姓氏學家,也從事玄學研究,在眾多周易專家之中相信也可佔據地位。這個蕭繹甚至還寫了一本兵書《玉韜》。更叫人吃驚的是,蕭繹還花費時間在養馬的研究上面,並寫了一部專著《相馬經》。如此繁多的專業領域,蕭繹都佔有不俗的成績,哪怕有不少水分,但在煌煌中國古代帝王的人堆里,蕭繹也足夠顯示出不凡的地位了。
就是這麼一個有才的蕭繹,為人卻有著十分陰暗的一面。如果非要找一些理由,似乎是他從小一隻眼睛就瞎掉,生理上的缺陷令他背負沉重的負擔,屢屢因為獨眼而猜忌別人,與人發生不快。整個蕭氏家族,風流才子相當多。蕭繹生有缺陷令他很難突出自己,反而他和許多人關係都不大好。更有一層不幸是,他的夫妻生活極不美滿。蕭繹的妻子徐昭佩某種程度比蕭繹還要有名,這就是幾乎人盡皆知的「徐娘半老」典故,徐娘就是蕭繹的徐妃。徐昭佩屢屢用化「半面妝」的方式來諷刺丈夫,意思既然你只有一隻眼,那麼我也就只化一半臉的妝容讓你看,感覺肯定很不舒服。並且她與人私通,荊州瑤光寺的和尚都成了徐娘的佳客。蕭繹身邊的年輕侍從暨季江與她相好後感嘆:「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這句話流傳成了千古名言。有個別觀點認為,徐昭佩也只是有點風韻罷了,算不上什麼美人,蕭繹對她不大感興趣。因此徐昭佩不滿,就屢屢對蕭繹的眼睛進行譏諷,惡性循環下來,兩人就成了冤家對頭。
蕭繹本為湘東王,出任荊州刺史,自漢末三國以來就是軍事重鎮。侯景圍攻建康,鬧得不開交時,蕭繹卻暗藏私心,一面安撫位於上游的益州刺史蕭紀,一面放縱侯景作亂,造成梁武帝被逼死。起初他派兒子蕭方一度救援進行試探,但失敗導致蕭方身死。所以蕭繹就打消能夠輕易平定侯景的念頭,等待時機。對他過去有嫌隙,或者可能構成威脅的兄弟子侄也死了七七八八,然後才發兵勤王。同時打了一個小算盤,攻擊河東王蕭譽,除掉六哥蕭綸,還與西魏共滅蕭紀,把剩下可能的對手也基本都幹掉。益州並於西魏,襄陽也在西魏控制之中。因為蕭繹對岳陽王蕭詧也十分猜忌,蕭詧也招外部勢力與叔父抗衡,那麼,梁朝大量損失疆土,也並不是因為西魏宇文氏的進犯,基本是元帝蕭繹自己引發各種內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