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定都北京,皇帝的宮殿叫大明殿是巧合?

元朝定都北京,皇帝的宮殿叫大明殿是巧合?

原標題:元朝定都北京,皇帝的宮殿叫大明殿是巧合?


在遼朝南京、金朝中都的基礎上,元朝大都城,正式奠定了現在北京城天下獨尊的地位。為啥?遼朝偏安北方,金朝也只統治中原,而元朝則是大一統王朝。


元朝還在蒙古高原上打殺的時候,是沒有國都這一概念的,汗帳在哪,國都就在哪。等元朝滅金,公司規模擴大之後,就需要一個像樣的公司總部。


最早提出定都北京的,是不太出名的將軍霸突魯。元世祖忽必烈還在當王爺時,想勸蒙哥汗定都西北。霸突魯提出幽燕地勢雄偉,北連大漠和東北,南制中原及江淮。如果想征服天下,只能定都於燕。忽必烈大悟道:非卿之言,我差點犯了重大戰略錯誤。



忽必烈於公元1260年即皇帝位,而此時,距離元朝(蒙古時期)佔領金中都已過去了45年。蒙元時期之所以沒有遷都到金中都,主要原因就是戰火毀掉了中都城,水源斷絕。沒有水,去那幹嘛?

忽必烈統一天下已成定局,必須花大價錢營建一個全新的國都,這不但是統治需要,也是國家體面。元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先恢復了中都的名稱。之後的幾年,忽必烈一直為遷都中都做準備,比如派各種工匠800人去中都,造船和運糧。一切準備就緒後,公元1267年,忽必烈正式宣布遷都中都。



金朝定名中都,是因為中都位於金朝疆域之中。可元朝地盤那麼大,中都的名字就有點不合適了。改叫什麼呢?還是忽必烈大氣,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詔下:中都更名為大都。大都是突厥語,意為帝都。


營建大都的總工是傳奇和尚劉秉忠,在新團隊里,有一個人你一定不陌生——擔任都水監的郭守敬。郭守敬的任務,就是給大都「灌水」,浚通通州至大都的運河,打通大都城中各種泉眼,保證大都的供水。在大都城沒完全建好之前,一代天驕忽必烈蝸居在金朝時的別宮大寧宮。


元大都的圖紙並不複雜,金中都雖然燒沒了,但舊址還在,在原址上蓋一座規模更大的都城就行了。元大都仿造金中都,也是三重:大城、皇城、宮城。大城相當於主城區,三教九流都可以入住。大城呈南北長方型,其中南城牆就在現在的長安街。大城總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放到現在都是規模很大的新城區。


大都城共有城門11座。按過去的都到底是有學問的人!城規格,一面城牆有3座城門。大都城的東、西、南三面城都有3座城門,只有北城牆有2座城門。為什麼要弄成這樣不對稱的格局?劉秉忠說了,這是按《易經》所說,「天五地六」。「五」是天數之中,「六」是地數之中,結合起來,就是天地之中,是為大都。


到底是有學問的人!



皇城就不是一般人住的地方了,分三部分,北邊是娘娘們住的御苑,供她們吃飽之後勾心鬥角。東邊是宮苑,南邊是宮城——皇帝住的地方。早期的皇城道路比較狹窄,南宋入元的大畫家趙孟頫騎馬入宮時,掉到河裡差點淹死。為防止意外,皇城道路不斷擴寬。皇城的位置,北牆靠近北海,南牆在西華門大街附近。

皇城的作用是隔開大城與皇帝住的宮城,相當於防火牆。宮城是元大都的核心區域,非經皇帝允許,一隻蒼蠅也不能飛進來上朝。說宮城,名字可能有點陌生,說兩個你不陌生的名字:大內、紫禁城。



宮城周長4公里,分成兩部分,南邊以大明殿為主體,北邊以延春閣為主體,相當於前殿和後廷。有意思的是,忽必烈把大明殿建造的富麗堂皇,真是「金殿」,同時又在丹墀前種了幾株誓儉草。這是忽必烈從草原老家帶來的,說要讓後世子孫永遠不忘我們是草原來的,要學會勤儉過日子。


忽必烈坐在大明殿向天下發號施令的時候,萬不會想到,不到一百年,他的大元帝國會被一個叫大明的王朝給推翻了……


公元1368年,徐達與常遇春率明軍進入大都城,元順帝在之前就逃之夭夭了。朱元璋為了紀念打跑元朝,平定北方,將大都更名為北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長眼量 的精彩文章:

澳大利亞的首都,為何在兩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之間?
乾隆登基時說了一個預言,竟然應驗了

TAG:風長眼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