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宣城坊間遊戲——抹不去的童心蕩漾

宣城坊間遊戲——抹不去的童心蕩漾

原標題:宣城坊間遊戲——抹不去的童心蕩漾



街市裡匆忙的行走,很多時候我們被節奏帶動著,機械的似乎找不到自我。但是偶爾於一個空隙里,眼光一瞥之間,看到身旁天真無邪的兒童,純真的眼眸,快樂的在他們無憂的世界裡玩著他們的遊戲,在那一刻,你是否會突然之間被一種情絲牽動,讓你回到似乎已經遙遠了的時光里,去把玩你曾經擁有的遊戲……


無論是誰,在他的一生中,大大小小的都會玩過很多種遊戲,只是隨著時代變遷,遊戲的形式變化各異,記憶烙印深淺不同。宣州境內隨著歷史長河的流淌,也曾流行過各種遊戲,有的經典久玩不衰,傳承至今;有的演變,推陳出新;有的卻正被遺忘;有的或已經或正處於消失狀態。而這些流傳在坊間的各類遊戲,卻真的是彌足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填補和充實了一代人生活的娛樂空間,在更大的意義上它們的印記還代表著一個時代,值得收藏把玩。


宣州坊間流行的遊戲大多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玩具易收攏、便於攜帶,具有社會性特色,參與意識強,富有集體精神和團隊意識。其玩法簡單易學、取材方便、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隨意性,一根棍子、一把石子、一根繩子就能開展一場遊戲,帶來一片快樂,留得一場回憶。

這些遊戲包含著濃厚的區域文化氣息,大多以兒童嬉戲娛樂為主,如打彈子、推鐵環等;很多遊戲還附兒歌唱和,孩子們邊唱邊玩,在遊戲中相互交流,逐漸學習表達,並豐富了辭彙,促進了語言的發展,如跳皮筋、編花籃等;也有一些遊戲是兒童和成人共享的,如拔河、踢毽子等,常常是節日喜慶活動里成年人娛樂競技表演的主要項目。遊戲生活氣息濃郁,沒有功利色彩,完全是從愉悅身心、活躍氣氛、開心逗樂出發,生動有趣,活潑可愛。


一、打彈子


打彈子很多年來一直流行在宣州的兒童間,是大多數男生熱衷的純技術性遊戲。最為常見的玩法是由參加者一人出一彈珠,於地面劃一條準線後用手指綳出,誰遠誰先打,或用其他方式互猜先後,按順序輪流擊打。每個人各自用自己的彈珠擊打對方的,被擊中者即喪失對彈珠的所有權。


打彈子人數自由,2人以上即可以玩,一些技術厲害的老手們,往往會在遊戲中贏得很多彈珠,讓玩伴們羨慕不已,因而,兒童們便由遊戲而引發了對彈珠的收藏欲,對於他們來說,倘若擁有了比夥伴們更多的彈珠,那可是一筆很值得炫耀的財富。



二、跳皮筋


跳皮筋也是一直在宣州少年兒童間流傳的遊戲,久盛不衰,為女孩子所鍾愛。課間的操場,三五成群,女孩子們從口袋裡掏出揉成一小團的橡皮筋,抖開來,或分組、或單上,然後由兩人用手或用腿將皮筋拉直,跳者口中一邊琅琅有詞的哼唱,一邊在皮筋上跳躍翻飛,輕盈活潑,童趣可愛。


皮筋富有彈性,容易拉伸變形,適合在上面做各種動作,遊戲要求一般最少得三人以上,兩人牽拉皮筋,一人跳,也有多人合作的,跳起來花樣繁多,哼唱的兒歌自編自唱種類也是層出不窮。



宣州跳皮筋分單皮筋和雙皮筋兩種,皮筋高度從腳踝處開始到膝蓋,到腰到胸到肩頭,再到耳朵頭頂,然後過頭頂「小舉」、「大舉」,難度逐漸增大,跳者要求只能用腳挑、勾、踩、跨、擺、碰、繞、掏、壓、踢……不能用手。

相比較而言,雙皮筋的跳法比單皮筋花樣要多,雙皮筋由首尾相連的皮筋組成,可以2人或多人拉成長方形、三角形、多邊形等多種形狀,每一邊都可以一人或多人上跳,比較適合集體跳。「小皮球架腳踢,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 四八四九 五十一 五五六 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 六五七 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 七五七 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 八五七 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 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這是至今還一直在流傳的跳皮筋歌。


三、抓石子


抓石子,在宣州鄉間又稱抓籽,是女孩們比較愛玩的遊戲。普遍流行的有7子和18子兩類,7子遊戲抓時將所有石子用手灑於地面,然後選擇一顆石子作為「拋子」,拋子上拋時,手要從地面抓起其它六子,然後必須還得翻手接住上拋的石子,沒有石子灑出為成功,地面六子抓接順序是1個、2個、3個,全部抓完後,再「挖子」(即抓成功後,將7子全部握在手心,然後上拋迅速翻過手背,用手背接子,接住多少算多少,然後再將手背接到的石子上拋迅速翻過手心,用手向前空挖抓接,抓接到的石子一顆算一分)積分,一場遊戲中誰積分最多誰贏。



18子的玩法是雙方或組隊對抓,即雙手捧住所有石子上拋,然後用一隻手背去接子,接住後再上拋迅速翻過手心,這時只能接住一顆石子作為拋子,然後按1個、3個、5個……單數的序列抓地面石子,抓的同時不能碰動其它石子,誰先抓完誰贏。


抓石子簡單易學、不受場地限制,一般以2—5人為佳,講究的是眼疾手快,要求做到眼手合一,很多時候大家席地而坐,石子拋哪,屁股貼著地面急急跟挪,不知屁股後面磨破了幾多洞。


四、跳房子


選一塊沒有車馬沒有干擾的空地,用粉筆或者石子划出方格,找一塊瓦片,就可以開始。跳的人一條腿彎起離地,另一隻腳著地還得踢著瓦片走方格,瓦片要依靠腳的控制力前行,人要到那個方格,瓦片必須踢到該方格里,不能踢出也不能壓線,同時踢的腳不能跳錯格也不能踩線,否則就算死掉,出局,換對手來跳。


單次全部方格跳完後,可以「蓋屋」,即背向「城」(格子),將瓦片從頭頂向「城內」丟,丟進「城內」就算「蓋屋」成功,再踢時,可以在「蓋屋」的格內休息(雙足可以落地),誰先將所有的格子蓋完,誰就勝出。


遊戲參加人數不限,可以兩人輪換對跳,也可以幾個人輪流跳,也可以多人分成組輪跳。


五、鬥雞子


對陣的雙方各盤一條腿,用雙手托住,單腿獨立,形似金雞獨立壯,然後互愁時機進行對碰,誰先雙腳落地誰就落敗。一跳一跳之間,就如同兩隻真雞在打頭,有趣之極。


這種「碰拐」的遊戲講究實力和技巧,看誰堅持能力強,是體力活,一般只適合男孩玩,很少有女孩子敢嘗試,可以是單挑,也可以群斗,人數不限。



六、推鐵環


推鐵環也叫滾鐵圈,動作要求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主要是單人遊戲,現在宣州境內已經很少見到。


推鐵環曾是男孩子們炫耀的資本,會推鐵環非常跩,非常風光。用一根稍粗的鐵絲或細鋼筋,彎成一個直徑約40—50厘米的圓圈,然後再用一根稍粗的鐵絲或者細鐵棍,頂端彎成V字型做把柄,勾住鐵圈推著前滾,並以把柄勾住鐵圈控制方向和重心,可直走,可拐彎,可上下坡,技術好的孩子能推著鐵環繞過各種障礙,甚至可以過水塘上樓梯,引得男孩艷羨,女孩追崇。



七、搭城牆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帶大刀,走進城門摔一跤,(逮人)問你吃橘子吃香蕉?」這是一種伴隨著兒歌唱和的遊戲,動作配著歌的內容走。


由兩個孩子選擇做橘子和香蕉組領隊,然後四手拉著,搭成城牆狀,其他孩子輪流從手下鑽過,一邊鑽一邊嘴裡哼唱兒歌,每到兒歌結束時,倆領隊用手逮住正鑽在城門裡的那個孩子,然後問其選擇橘子組,還是香蕉組,選擇誰站在誰的身後。


全部的孩子逮完分組後,往往是接玩老鷹捉小雞遊戲。



八、編花籃


「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南山有塊棉花田,朵朵開得像牡丹……」這是兒童們一邊做著編花籃的遊戲一邊哼唱的歌。編花籃一般要有4—5人以上,成圓圈手拉手站立,第一個人把腿搭到手腕處,第二人把腿搭在第一人腿上,依次進行,直到第一人把腿搭到最後一名腿上以後準備姿勢完成。


所有孩子用腿必須一致,要是左腿全部左腿,要是右腿全部右腿,不能相反,否則不行。花籃編好後,大家齊聲歌唱,跟著節奏按照順時針方法單腿跳動轉圈。



九、丟手絹


宣州人習慣稱丟手絹遊戲叫丟手帕,遊戲開始前,選中一個丟手帕的小朋友,然後其餘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或席地而坐,遊戲開始,被推選為丟手帕的人手拿手帕沿著圓圈外慢跑,中途要不知不覺地將手絹丟在圓圈中的某一個人身後,被丟者要迅速發現自己身後的手帕,然後起身去追趕丟手帕的人,丟手帕的要迅速跑往被丟的人騰出的空位,要是這中途被逮住,那麼就得按遊戲前約定的規則表演。

丟手帕遊戲是一個集體性的遊戲,參加人數最少要有5到6人以上,在各地都很盛行,成人間也常常見玩。



十、老鷹捉小雞


老鷹捉小雞也是一項多人參與的遊戲,講究團隊合作精神,遊戲開始前,通過石頭、剪刀、布或者其他的方式,選出老鷹、母雞和小雞們,然後所有的小雞依次牽著衣襟在母雞身後連成一排,母雞展開雙臂,擋住對面站著的老鷹。遊戲開始,老鷹一邊叫著一邊趕雞,一邊轉著圈去試圖捉住母雞後面的小雞,母雞一邊阻擋,一邊提醒身後小雞老鷹來的方向,極力保護身後的小雞們,而驚恐的小雞們在母雞身後左躲右閃,極力避讓,如果有一隻小雞被老鷹捉住,那麼老鷹就贏,遊戲再次開始。


此類遊戲需要一定的場地空間,適合在室外開展,現在宣州境內除了一些幼兒園老師偶爾還帶小朋友玩外,已經很少見到。



(作者系宣州區宣傳部幹部,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宣紙傳統製漿中的「劃棍子」
戲史正源——關於皖南花鼓戲源流的幾點思考(上)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