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有為:歷史記錄的,只是另一個我

康有為:歷史記錄的,只是另一個我

[ 本文共計2770字 · 建議閱讀5分鐘 ]

文 / 武未

胡適先生說過,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將人或事臉譜化是最簡單的事兒,永遠沒有人會知道真相,那些被傳頌千遍、認為確鑿無疑的事情,到頭來也許只是一個謊言。比如康有為先生,他真的是位大聖人嗎?哪些人生細節是訛傳?誰又能說得清楚。

——施晗

說起康有為,這絕對是中國近代史上繞不開的一個人物。在我們熟知的教科書中,他曾是「公車上書」的發起人,是維新變法的幹將,是思想進步的先驅,是深受皇帝器重的寵臣。如果不是頑固派的阻攔,他定會在中國近代史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頁。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康有為真是這樣一位「大聖人」嗎?

康有為

雖有才華,人品卻是硬傷

康有為的確也算是飽讀詩書。他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的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在祖父康贊修的教導下,他自幼苦讀儒家經典,成年之後又拜大學者朱次琦先生為師,可以說,早期的康有為頗受儒家思想影響。

但處在風雲變幻時期的他並不滿足於儒學的學習,在當時處於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巨變當中,傳統的儒學文化顯然已經沒辦法拯救中國了。

什麼能救中國?孔夫子不行,程朱理學也不行,清代腐儒的訓詁考證之學就更不行了。於是,康有為決意離開自己的老師朱次琦,前往西樵山白雲洞讀書。在那裡,他接觸到了更多新思想。尤其是在遊覽香港之後,康有為開始由傳統的儒學轉向西學

康有為書法作品

其實,在當時那個人心思變的時代,康有為算得上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在儒學和西學上的多年研習,對西方制度的借鑒推崇,都足以看出此人能懂得識時務順大勢而為之。

可是,很多時候,才華遠不及人品來得重要。像康有為就是那種才華雖有,人品卻是硬傷的人。明代大思想家王陽明提倡做人應當「知行合一」,大概康有為一生都沒有做到吧。

"公車上書"並非康有為領導

很多人知道康有為大概都是從「公車上書」這件事開始的。但真實的歷史卻顯示,康有為並沒有領導過「公車上書」。

康有為書法作品

「公車上書」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是這樣的: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康有為領導上千名舉人向皇帝上書請願,反對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史稱「公車上書」。其實,這種說法,大部分來自康有為的自述。事實上,康有為只不過是組織了一場在松筠庵的集會,收集了1300名士子的簽名

但是康有為並沒有將這份「萬言書」呈遞上去,因為他這一年已經37歲了,好不容易中了個進士,生怕自己的功名有什麼閃失。可是這位康先生卻十分精明,在後來的流亡歲月里一直宣稱自己是「公車上書」的領導人。

不僅如此,康有為與光緒皇帝的關係其實也並不是後人想像的那樣,就連那張著名的康有為(右)、梁啟超(左)與光緒皇帝合影,後來都被證明是修改底片PS而成的。而康有為自己的說法卻是:光緒皇帝足足和自己聊了九刻鐘,也就是兩個多小時,非常信任倚重自己。然而,這是康有為撒的一個彌天大謊,所謂的兩個多小時的君臣談話,大多都是這位胡編亂造的。

慈禧太后起初默認變法

以往我們談起戊戌變法的失敗,都會認為是當時頑固派勢力太強大,在百般阻攔之下才導致我們變法最終不能繼續的。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起初,對變法這件事慈禧太后並未頑固地反對。如果慈禧太后從一開始就不同意,光緒皇帝根本就沒有能力將整個變法維持103天,所以慈禧太后對變法最起碼是默認的。

但是在康有為的忽悠下,光緒帝把變法想得太簡單了。這位年輕的君主太過於急切,改革措施過於激進,想要在三個月里把十年的改革都完成,甚至曾經在一天里下了一百多道政令。其中貿然宣布廢科舉更是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天下的讀書人一夜之間失去了向上的途徑,讀了那麼多年的書瞬間都白費了,很容易轉向革命。

康有為書法作品

面對這些激進措施,慈禧太后都容忍了。然而康有為卻做了一件事,徹底激怒了她。當時康有為指使楊深秀上書光緒帝,謊稱頤和園裡藏有秘密金庫,可以開掘秘密金庫為變法提供充足的資金。真實目的是讓會黨成員偽裝成掘金工人,進入頤和園殺死慈禧太后,以便光緒皇帝獨掌大權。這個計劃實在是荒謬至極,完全不顧及大局。

最後,這個計划走漏了風聲,被慈禧太后得知,她果斷決定動手。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從此宣告失敗,儘管出現了令人敬佩的「戊戌六君子」,然而罪魁禍首康有為卻溜之大吉了。

逃亡海外後大肆斂財

變法失敗時,康有為沒有挺身而出,而是逃到海外後借著偽造的光緒皇帝的「衣帶詔」,以營救皇帝的名義大肆斂財,收了南洋華僑很多錢。

康有為書法作品

不僅如此,這位「康聖人」私生活還極其混亂。他用籌集的錢,在歐洲買了一個風景迷人的小島,在那裡住了好幾年。被他忽悠的富商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這麼被康聖人揮霍掉了。

當時,康有為對外一直提倡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而自己卻娶了六房太太。直到1919年,康有為都已經是62歲的老頭子了,還看上了19歲的船家女張光,強行納為第六房太太。康有為的子女們都深以為恥。

值得一提的是,康有為56歲時娶的第四房小妾,是個年輕的日本女人。卻不料這個日本女人和康有為的長子私通並懷上了孩子,康有為為之盛怒。

康有為書法作品

在民眾矇昧無知,君主不通政事的環境下,一些「大忽悠」們很容易獲得生存空間。至於他們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究竟怎樣,所起的作用究竟如何,自有後人評說。

康有為的書法貢獻

康有為書法的最大貢獻是首倡北碑。他的尊碑思想將清代碑學在晚清又一次推向高潮,也為他本人贏得了書壇領袖的地位,尤其在清末帖學成風、「館閣體」盛行的歷史背景下提出更為難得。

打破了幾千年來帖學一統天下的格局,對二王傳統帖學構成了強有力的衝擊,形成了近現代書壇碑派書法創作的主流形態。他的《廣藝舟雙楫》體例嚴整,論述廣泛,從文字、書體之肇開始,詳敘歷朝變遷,品評各代名跡,論述執筆用筆,權衡優劣得失,實為一部前所未有的系統的書法理論專著。它又是繼《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及《藝舟雙楫》之後,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刻的總結碑學理論和實踐的一部著作,從而使碑學成為有系統理論的一個流派,並在書法史上牢牢地佔據了它應有的地位。

康有為書法作品

尊碑,是《廣藝舟雙楫》的中心思想。他認為碑刻有「十美」,即「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志奇逸、精神飛動、天趣酣足、骨氣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奉為書法的圭臬。

同時他在書學上崇尚「變」,其認為:「蓋天下世變既成,人心趨變,以變為主,則變者必勝,不變者必敗。而書亦其一端也。」這對於後世書壇的演變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書中,他對碑帖之優劣及書法的發展道路進行了充分的解說:第一,進一步闡述了書法推陳出新洗去千年的帖學詬病是書法革新的必須之路。第二,指出帖的病因所在。不獨六朝遺墨不可復睹,即唐人鉤本亦是鳳毛麟角矣,故今日所傳諸帖,無論何家、何帖,大抵宋、明之人重鉤屢翻刻之本,名雖羲獻,面目全非,精神尤不待論。第三,指出改革帖學的唯一出路是南北朝碑學,並對現已出土的碑版進行整理,划出風格,以益於學者取法。

康有為書法作品

受其理論影響,民國時期書法界許多人從碑版中尋找新的藝術資源,並用各種大膽嘗試解放自己的藝術創造力。

————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出品人 | 施晗

主編 | 李妙染責編 | 趙國林 王景

| 特別推薦 |

藝術·美學·品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文人書家筆下的率性,承載了最美的真實
原來他的草書竟這樣靈氣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