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科技館"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展現中國悠久歷史

中國科技館"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展現中國悠久歷史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日消息,今日在中國科技館開館30周年之後的第一個霜序孟冬之季,由中國科技館自主研發的「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溫暖呈現,正式向公眾開放。


  11月1日上午,「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開幕式在中國科技館短期展廳隆重舉行。中國科技館副館長歐建成主持,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出席開幕式;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劉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劉鐵軍等專家受邀參加了開幕式。儀式上,殷皓館長向參加此次展覽的藝術家代表和魯班鎖捐贈人代表頒發了證書。簡短隆重的開幕式後,嘉賓、媒體和公眾共同參觀了展覽。


  榫卯,是利用木構件凹凸結構相互咬合實現構件連接的工藝。凸出的部分叫榫,凹進的部分叫卯,榫頭插入卯眼中,兩塊木頭便緊密連接,不再分離,使普通的木頭有了生命。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榫卯是肇始於我國古代七千年前的一項重大發明,上至巍峨宮殿,下至草房瓦舍,大到舟船車輛,小到桌椅板凳,都離不開榫卯技術的應用。在漫長的工藝探索中,我國古代工匠不斷創新,創造出樣式繁多、精巧無比、適用於不同器具的榫卯結構,顯示了古人的匠心與智慧。同時,榫卯也是中國建築最早具有科學設計意義的語言,它代表著比漢字更早的文化記憶。榫為陽,卯為陰,凹凸之間,相生相剋,體現著古代中國人深邃的哲學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世界觀。



  「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是中國科技館自主策劃開發的中國古代科技系列專題展覽之一。展覽以榫卯為中心,通過互動模型、微縮模型、虛擬現實等多種現代展覽形式,展示榫卯工藝在古代建築、傢具、造船、造橋等不同領域以及現代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旨在傳播古代科技、傳承文化遺產、弘揚工匠精神。展覽面積2000平米,展品38件(套),共分為五個主題分區。

  七千年前,我國浙江餘姚河姆渡地區的原始居民便使用榫卯技術建造房屋。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大到柱樑枋板,小至欄杆木楞,無一例外地採用了這種先進且密合的連接方式。在「七千年前的發明」主題展區,觀眾可以看到有七千年歷史的館藏文物珍品——河姆渡木榫卯,近距離感受它的滄桑和精巧;您可以看到巢居、干闌式建築的復原模型,了解榫卯的發明與起源,感受榫卯在我國的悠久歷史。



  在「古代建築的智慧」展區,佛光寺大殿、獨樂寺觀音閣、晉祠聖母殿等五座代表不同時代的古建築微縮模型一字排開,「燈火輝煌」的建築內景、「隨意開合」的隔扇門窗、「迎風搖動」的檐角風鈴,給人一種氣韻天成的視覺震撼。在這裡,觀眾可以從建築的整體到局部、從構架到節點,再到榫卯,一步步深入地了解古建築的內部結構,並通過AR互動方式,進入應縣木塔的塔內來一次虛擬漫遊,探索木塔歷經地震的考驗仍能安然無恙、巍然挺立的秘密之所在。


  榫卯,是中國古代傢具的靈魂。隱藏於古代傢具中的榫卯結構,其工藝之精巧,扣合之嚴密,可謂間不容髮,給人以天衣無縫、渾然一體的感覺。在「中式傢具的靈魂」展區,「穿越」回明朝,欣賞造型優美、線條簡約的畫案、格櫃、羅漢床和圓婉柔和、豐滿勁健的圈椅;可以通過爆炸模型觀察中式傢具的榫卯結構;還可以學習拆裝各種榫卯模型,自己組裝一件小傢具。


  除了在建築和傢具方面登峰造極的應用之外,榫卯還在古代人類生產、生活中的許多領域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在「形形色色的榫卯」展區,高大的商代戰車模型與宏偉的宋代海船模型比鄰陳列,觀眾可以在此觀察古代車輪「爆炸」模型、通過平板電腦了解古船的榫卯應用,比較中外古橋的結構形式,還可以探討鐵榫卯和石榫卯在應用中的功能與優劣。


  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技術在革新,雖然榫卯技藝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使用,但人們對榫卯的研究和利用卻向著更加精深的方向發展,成為繼承傳統文化、弘揚工匠精神的載體。在「現代榫卯的演變」主題展區,陳列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等建築模型,它們都是以榫卯元素作為核心理念設計建造的;設計簡約的現代榫卯傢具則反映了榫卯在傢具中的傳承與創新。展覽還引入了傅中望等著名雕塑家創作的榫卯主題藝術品,實現了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結合。


  「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將於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月10日在中國科技館一層東門短期展廳舉行,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首展結束後,展覽將啟動國內外巡展之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兩個爸爸也能生孩子?!科學家實現哺乳動物孤雄生殖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