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父母還健在,多回家看看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一個個年輕人告別山村,「流動」到城市去打工。在他們的身後,留下了一個個守望著家園的孤獨身影,人們稱這個特殊而龐大的群體為「留守老人」。他們一邊佝僂著身軀勞作於阡陌之間,一邊還要隔代撫養孫子孫女。他們在默默操勞的同時,內心還承受著對子女的牽掛與思念、生活的各種壓力以及孤獨和寂寞的煎熬和村裡的很多老年人一樣,儘管年事已高,但他們依舊需要下田勞作,辛苦的維持著生活。
記得上次去鄉下看到一個老爺爺,和他聊了起來留守老人的問題,他和我講生活中的艱難。早上下著小雨,他一個人拄著拐杖提著馬扎子,走了將近兩個小時的路來鎮上輸水,而正常人只需要半個小時,老人的行路艱難卻沒有子女照顧,真是讓人心酸。在農村留守老人中像這樣類似的情況普遍存在,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喪偶的老人日子過得就更加艱難。
子女外出務工是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活。少數子女每月會給予一定的贍養費,但大部分還是得靠他們自己。因為是在偏遠的農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經濟情況不允許,所以他們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種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氣或沼氣。
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紅絲鄉月亮村老虎壩組付志林老人著實盼望外出打工的孩子常回家看看。今年65歲的付志林,妻子雙目失明,兩個兒子常年在沿海地區打工。他告訴小編,大兒子10年前出去的,到現在沒回過一次家,二兒子一年最多回家一次。「家裡田少地薄,都窩在家要受窮;可現在兩個孩子都不在家,常年不回,和沒兒沒女沒什麼兩樣。」付志林無奈地說。
王奶奶,一個人住在貴州的某個深山窩裡,已經76歲。村子裡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前幾年兒子還把老人接去同住,不到一年年王奶奶就回來了。人生地不熟,氣候不習慣,吃得也不習慣,加之與兒媳也合不來,日子久了,越住越痛苦。回來後的王奶奶,越發不愛與人說話,也不會用手機,很多時候就在門口坐一天,從早晨看太陽升起,到傍晚看太陽落山,不說一句話。
※多大仇?男子開車將妻子兩度碾壓後逃逸,家庭暴力值得思考
※東方雙獅:早秋值得買的手錶為什麼會是這幾款
TAG:看時尚小雯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