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他們被譽為壯族的「活化石」,卻很少有人了解

他們被譽為壯族的「活化石」,卻很少有人了解

原標題:他們被譽為壯族的「活化石」,卻很少有人了解


壯族,舊稱僮(zhuàng)族,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


著名的「歌仙」劉三姐便是一位壯族姑娘。



我們印象中的壯族人民穿的服裝都是五彩繽紛的,不僅色彩豐富,就連服裝上的花紋圖案也是多種多樣。



不過,在壯族中卻有這麼一個例外。



他們全身上上下下穿的都是黑色的,獨具特色。



他們就是壯族的支系——布嗷、布敏兩族。因身穿黑衣而被稱為「黑衣壯」。分布在廣西那坡縣的崇山峻岭之中。


黑衣壯最大的特點就是崇拜黑色,把黑色作為服裝顏色和民族標記,是個「以黑為美」的群體。



由於黑衣壯長期居住在偏僻、貧瘠的大石山區,在婚姻、生產、生活等方面都沿襲著原汁原味的族群習俗,時至今日仍然保留著最古老的壯族文化,因此被人類學家譽為壯族的「活化石」。


黑衣壯以「黑」作為穿著的標記和民族的標記,首先與歷史上土司制度的規定有關,在明清土司統治壯族時期,規定凡土民只准穿黑、藍兩色。


其次,黑衣壯由來的傳說也決定了黑衣壯服飾的形成和延續。


傳說一



相傳遠古時期,布嗷、布敏族人居住的地區山林茂密,土地肥沃,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有一天,布嗷、布敏族忽然遭到外敵入侵,一個叫儂老的首領帶兵抵抗,因寡不敵眾,被迫退進密林。危急關頭,他做夢得到本族老祖的指點:令族人採集藍靛草漚製成染料,把手、臉、衣服及刀槍都塗黑,天黑時潛入敵陣。最終,布敏族人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從此,他令族人都穿藍靛染制的黑色衣服,並代代相傳。族人見塗黑可以逢凶化吉,化險為夷,也把這黑色視為吉祥,以黑為美,以黑為榮,黑衣壯便因此得名。


傳說二



有一年, 部族突然遭遇外族入侵, 首領儂老髮帶兵抵抗, 在一次戰爭中不幸受傷。退入密林隱蔽時, 忽然發現一片青綠的野生藍靛, 他隨手摘了一把搗爛敷在傷口上,不久便腫消痛止, 傷口很快癒合了。因此儂老發便下令族人移植野藍靛, 擴大種植面積,並用藍靛染製成黑衣。


黑衣壯至今仍然保留著穿黑色的傳統,主要的原因是「以黑為美」的審美觀深入人心。同時,穿戴上的實用性與款式大方樸素美觀有機地結合完善了黑衣壯服飾文化的內涵。


時至今日,那坡黑衣壯仍保存著傳統的藍靛染織工藝,其文化內涵非常豐富,黑衣壯自種、自織、自染、自穿,是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黑衣壯的藍靛染織工藝,不但是黑衣壯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甚至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黑衣壯男子一般著前蓋大襟上衣,以當地土布製作。對襟或右衽上衣,,縫一排(六至八對)布結紐扣,胸前縫小兜一對,腹部有兩個大兜,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並於下沿左右兩側開對稱裂口。穿寬大褲。有的纏綁腿,這種裝束便於在山間生產和生活,頭上還纏著黑布頭巾。勞動時穿草鞋,節日穿寬口布鞋。



婦女的服飾更具特點,無論是老婦,還是中青年婦女或少女,都喜歡穿右蓋大襟和葫蘆狀矮腳圓領的緊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寬褲腳、大褲頭的褲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成的大圍裙,頭帶黑布大頭巾。



頭服是黑衣壯婦女服飾中最具特色的。當地人認為這種頭飾可以保護頭部,夏天戴頭巾可遮蔭避暑,冬天則用來防寒御冷,同時還可以避免風吹雨打。黑衣壯婦女頭服由內外兩個部分組成,內頭服是一條剛好包住頭的白頭巾,外頭服則是一條質地堅硬的長黑布條,折成大菱角形戴在頭上,風吹抖動都不會變形。



傳統的黑衣壯服飾都是自種自製的土棉粗布,質地良好,暖和又耐穿。黑衣壯婦女體服的上衣一般較短,下衣則是大筒長褲,腰系黑色圍裙。圍裙能用來裝飾,還可以把裙底翻上來當包袱用,勞動時裝些豆子和糧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服飾也有所改變,黑衣壯許多年輕人開始改穿藍色的上衣,女子的衣袖、裙邊、頭巾四邊也逐漸有了彩色的條紋裝飾,給她們莊嚴樸素的黑色服飾增添了一些明亮和歡快的色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黑衣壯與外界的交流也越來越多,逐漸為更多的人們所了解,甚至還被拍成了時尚大片。



「當某天我遇見黑衣壯,不禁由衷的感嘆,主體的黑色是植根於這個族群文化和歷史深處的記憶和夢想,是歷史對神秘的沉澱。也許在大多數人眼裡壯族服飾會顯得土氣,但我覺得她是經典的民族之美,所以我想打破傳統,通過現代的攝影展現出壯族服飾的另一種時尚和美。」攝影師徐小毛如是說道。



照片挺時尚的,不過要是能加上黑衣壯最具特色的頭巾就更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裘彤 的精彩文章:

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她 ,只因你缺了點「個性」

TAG:裘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