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不但嫵媚嬌艷,還特喜愛芙蓉花
原標題:「花蕊夫人」不但嫵媚嬌艷,還特喜愛芙蓉花
「花蕊夫人」不但嫵媚嬌艷,還特喜愛芙蓉花
「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這是蘇軾《和陳述古拒霜花》的詩句,他把傲霜盛開的芙蓉稱為「拒霜花」。
霜降過後,萬木凋零,遍地金黃,霜侵露凌,生機全無,而唯有木芙蓉凌霜盛開。宋代詩人陸遊在《拒霜》詩中寫道:「滿庭黃葉舞西風,天地方收肅殺功。何事獨蒙青女力,牆頭催放數苞紅。」宋代詩人范成大在《菩薩蠻·木芙蓉》一詞中說:「冰明玉潤天然色,凄涼拚作西風客。不肯嫁東風,殷勤霜露中。」詩人抓住木芙蓉的美艷和開在秋天的兩個特色,吟詠木芙蓉麗質天成,形容其如冰一樣明凈無瑕,似玉一般潤澤生輝,贊其孤芳高雅。
木芙蓉不像桃花那樣,芬芳妖艷,在萬紫千紅的春色中,爭有一席之地;也不像荷花那樣,風姿綽約,在百花盛開的盛夏中,亭亭玉立;亦不像梅花那樣,紅艷俏麗,而是獨佔深秋風情。芙蓉花因光照強度不同,引起花瓣內花青素濃度的變化,花在早晨開放時,為白色或淺紅色,中午至下午開放時,為深紅色。所以,又稱為「三醉芙蓉」「弄色芙蓉」。因此,古人以芙蓉代指美女,白居易有「晚函秋霧誰相似,如玉佳人帶酒容」的詩句。王安石也在《木芙蓉》一詩中寫道:「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抬青鏡欲妝慵。」
有些芙蓉花的花瓣一半為銀白色,一半為粉紅色或紫色,人們把這種芙蓉花叫做「鴛鴦芙蓉」。故芙蓉花又有愛情之喻。唐代才女薛濤因其才色過人,跟隨劍南節度使韋皋來到巴蜀之地,在府下任文秘工作,退隱於成都西郊浣花溪。公元809年,詩人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劍南東川。元稹久聞薛濤芳名,一到四川後,特地約她在梓州相見。此時,元稹年方三十一歲,俊朗瀟洒,才華橫溢。薛濤一見鍾情,被元稹的才情深深吸引。薛濤儘管比元稹大十一歲,但是,半老徐娘,風韻猶存,加之元稹的夫人新逝,雙方墜入愛河,有相見恨晚之感。
薛濤猶如初戀的少女,柔情萬種,飽含深情地寫下了《池上雙鳥》:「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兩人有共同的愛好和語言,談詩說文,議論時政,那段時間,二人形影不離,青城山麓、都江堰邊留下了二人纏綿的身影。遲來的愛情讓薛濤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然而,幸福卻是短暫的。
元稹得罪權貴,不得不調離四川。元稹有一首《好時節》的詩表露了此段時間的心情:「身騎驄馬峨眉下,面帶霜威卓氏前。虛度東川好時節,酒樓元被蜀兒眠。」相愛三個月,從此兩人勞燕分飛,關山永隔,只有鴻書傳情。纏綿悱惻的薛濤,很快就收到了元稹寄來的書信,此時能夠寄託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詩了。薛濤迷上了寫詩的信箋。她喜歡寫四言絕句,律詩也常常只寫八句,因此,經常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於是,她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薛濤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詩,人稱「薛濤箋」。薛濤朝思暮想,滿懷的幽怨與渴盼,匯聚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春望詞》四首。其中有「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的詩句,表達了她傷春之感、相思之情。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她不但嫵媚嬌艷還特喜愛芙蓉花。孟昶為討其歡心,下詔在成都土城上遍植芙蓉。每到深秋時節,芙蓉盛開,遠遠望去如錦似綉,滿城生輝,因此,成都有「芙蓉城」之美名。孟昶攜花蕊夫人一同登上城樓,相依相偎,愛意綿綿,觀賞紅艷數十里,燦若朝霞的芙蓉花。
後來,後蜀滅亡,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趙匡胤掠入後宮。趙匡胤早聞花蕊夫人能作詩,便令其作詩,花蕊夫人低聲吟道:「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與孟昶非常恩愛,將孟昶的畫像偷偷藏在身邊,以解思念之情。趙匡胤知道後,逼迫她交出畫像。但花蕊夫人不從。後人敬仰花蕊夫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尊她為「芙蓉花神」,所以,芙蓉花又被稱為「愛情花」。
(本篇完)
※羋八子之孫秦孝文王為何只當了三天國君?
※為了取悅美人,不惜害死親生兒子的皇帝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