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解決所有人生難題的第一步:對自己誠實

解決所有人生難題的第一步:對自己誠實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誠實




張輝 改變自己主創



  輝哥奇譚主創 | 佈道師






我在會員語音中,曾經多次提起過對自己影響至深的「35歲那一年的焦慮」,而幫助我走出泥潭的核心方法之一,恰恰是「接納」,即承認自己的一切現狀,並對所有問題負責,而不是否認問題或者欺騙自己。



這種態度上的轉變徹底改變了我與焦慮之間的戰爭態勢。此後,我又用同樣的態度克服了更多的人生難題。




解決所有人生難題的第一步:對自己誠實


原標題:各種困惑和不爽該怎麼破?—— 首先,要對自己誠實


作者:暖眼旁觀者

來源:暖眼旁觀者(ID:Nuanyan_psychology)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內心很迷茫,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或者很無力,覺得自己不管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現狀。抑或有些焦慮或恐懼,怕自己沒能達到預期的結果……




對自己誠實些,就邁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第一步。但這聽起來彷彿簡單得有點難以置信?而且誠實和上面提到的問題有什麼關聯嗎?別急,我會從 為什麼對自己誠實,對自己誠實的難點在哪,以及如何對自己誠實 三個方面來一一回答。



為什麼要對自己誠實??




簡單說就是:可以讓自己更爽。




稍微具體一點就是: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困擾,或者達成目標。



那麼為什麼誠實能更爽呢?




健康人格包括三點: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完善自己。




誠實是認識自己的根基。它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並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接納是誠實的養料。

接納自己意味著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並在此基礎上,依然相信並愛自己。接納給我們進一步去誠實地發現自己的勇氣。




完善是誠實的果實。

做到以上兩點後,人們才能抱著「成長和進步」的心態,有勇氣和心力以真正有效的方式去完善自我,從而解決開篇提到的問題。




困擾能夠得以更有效地解決,當然會更爽。




對自己誠實的難點在哪??




很多人會覺得,對自己誠實有什麼難的?不說謊不就行了!




可是,即使不想欺騙自己,我們的大腦也會在遇到不愉快的感受時,無意識地讓自己遠離真相。我將防禦機制的主要的表現類型歸納如下。但要注意的是,以下行為所有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防禦是無法避免也是正常的,而過度的使用則會滋生問題。




迴避:

迴避是最簡單的防禦方式,也是中國人的特長。人們時常以為,如果把問題埋在土裡,不去看也不去解決,它就會消失。其實不然,小問題會生根發芽,成長為更大的問題。中國家庭經常對於「房間里的大象」避而不談,可是偽裝的和平下,更容易爆發出危機。




迴避的手段不只有沉默,幽默也可以作為轉移注意力的擋箭牌。如老友記中Chandler因為少年時父母離婚,而自此「Use humor as a defence mechanism」。




否認:

否認是從心底不承認某些事實,而非有意識地說謊。《思考,快與慢》中提到,人的大腦很容易形成先入為主的想法,然後只去留意和此想法相同的證據。比如我們身邊肯定都有公認很優秀的人,卻堅信自己弱爆了,還會覺得「你們都沒看到真實的一面」。所以那些總聲稱自己考砸了的學霸也許並不是在說謊。抑或有人堅信自己事事都是正確的,一旦遇到不同看法就要去說服或抨擊。




棄療:

「如果我不能立刻做到完美,那我就不做了」。這種行為的背後是全或無心態,也是「不去做就不會失敗」的偽完美主義。比如當事情發展不如願時,人們可能會說「其實我也根本不稀罕」,而給自己一種「我還是在主導這件事」的幻覺。比如工作不順利,就說「我根本不喜歡這個工作」;難以在社會生存,就聲稱「我其實不愛財」;事情沒做好,是因為「我壓根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或者上學時考試沒考好,因為「學這個一點用都沒有」等等。




再比如,有的人在某件事上淺嘗輒止,或者做出很多無用功。並非他沒有能力完成這件事,而是潛意識裡在向自己和外界證明:「看,我努力過了,可就是不行。」比如我們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朋友對我們述說他的不如意,並詢問怎麼辦。可每提出一個潛在可行的想法,對方都會立刻說「但是……」,再給出一些證明它不行的理由。當然不存在高收益無風險的選項,想找理由反駁是永遠可以找到的。對方其實已經認準了「這個問題沒法解決」,那麼他付出的努力或者尋求建議不是為了解決它,而為了證明這一觀點。




順從:

順從的目的是避害,和防止承擔責任。如果將自己的人生決定交給別人去做,那麼失敗了,就會覺得是別人的錯。所謂「乖孩子」雖然看似讓父母省心,但實則處境危險,他們的內心可能難以承擔起責任和風險,不敢為自己的人生做主。




轉移:

轉移是一種發泄,將不敢發泄的負面情緒時,傳遞給「好欺負」的人。最典型的比如上班時受了上司的氣,回到家對伴侶或者孩子使臉色;再比如覺得自己一輩子將碌碌無為的人,去逼著孩子完成自己未盡的願望,替自己實現「出人頭地」的夢想。




麻痹:

我們有時會用其他事物來麻痹真實想法,或者讓忙碌來填滿空虛感。眾所周知的方式便是煙酒毒遊戲等成癮。但有些看似健康積極的行為,比如追求藝術或體育,甚至付出加倍努力等也可能被歸位此類。雖然其結果未必是的不理想,但背後的情緒動機可能並非那麼正面。




我對此深有體會,有段時間工作壓力很大,卻找不到如此賣命又不開心的意義所在,內心十分迷茫。所以在周末不加班時通過戶外運動,用「充實感」和「刺激」(甚至危險)來填補自己的空虛,以感知和證明自己的存在。後來我逐漸學習去直面並解決問題,而非轉移問題後,對「瘋玩」的渴望也漸漸變淡了。




強強聯手




上述防禦機制時常聯合出現,製造出更難以識別的景象:




棄療加轉移:

比如,把自己生活的不如意,轉移到抱怨所學專業、成長環境、公司、所在城市、社會等無法改變的事物身上,然後覺得「我就這樣了,沒辦法。都怪…(某些外界因素)」。




麻痹加棄療:

有時候,我們看起來很努力,但是毫無成果。我們並不相信自己可以扭轉局勢,內心有些絕望,但是又不能接受自己將此事放棄。於是在一條隱約知道方向不對的道路上,很努力地奔跑。這種努力,卻是在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我都這麼努力了,還是沒有用,那真的沒辦法了」。




典型的行為就是低效率地加班。各大公司里都有一群年輕人在暗暗相互比拼,他們把多少的青春獻給了工作,也在證明給上級看「我是多麼努力呀」。且不說人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十幾小時,一旦心中帶著「反正我要加班,可以慢慢做」的心態,效率便會大幅降低。不管我們是想提高工作能力,還是加速個人成長,抑或升職加薪,低效加班真的是個可行的方式嗎?我工作後就一直陷入如此怪圈,最近決定通過提高效率來打破。在給自己今年年底前目標里,有一條就是「平均下班時間提前一小時」。




順從加轉移:

比如先勉強按照別人的想法去做,當結果不如意時,就發泄給對方「誰讓你非要我去這麼做!」。常見於較為緊密的關係中,如父母和子女間,伴侶間等。或者反過來,子女做出了一個決定,和父母意見相悖,之後當子女遭遇不如意時候,父母不但不提供心理支持,反而出來責怪「誰讓你當初不聽我的?」




如何對自己誠實??




首先要明確,並非事事都要苛求自己的絕對誠實。這首先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必要的。誠實本身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追求自我完善的手段。




接納並尊重自己




「誠實」是我們的一個朋友,一個強有力的幫手。它幫助我們在面對困擾時,找到更有效面對的辦法。它不是一個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審判者,不需要去發現我們每一個缺點並加以抨擊。




即使發現了讓自己不舒服的方面,也盡量先試著去接受它。我們發現或者不發現它,它都在那裡。如果產生了負面情緒,可以試著抱抱自己,理解自己一路走來的不容易,並表揚我們發現深層想法的勇氣和行動力。苛責反而會阻礙自我覺察。畢竟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當我們內心深處覺得一件事很痛苦,又找不到足夠強大的理由時,也很難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自我覺察?




既然對自己誠實的目的是完善自我,獲得成長。那麼首先,可以找到一個困擾我們的問題。它可以是存在了很久但是不緊急的問題,也可以是近期需要去攻克的難關。比如原生家庭的矛盾、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對未來的迷茫、持續了一段時間的情緒低落,也可以是近期的考試、緊逼的DDL、棘手的項目等等。




接下來,最好可以找一張紙和筆,也可以打開手機的記事本,思考並記錄下列問題的答案:




1)我為什麼想解決這個問題?




2)想像一下,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將會帶給我怎樣的收穫?我的生活將是怎樣的狀態?




3)我理想中與此相關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其實這個可能才是我們真的想去解決的問題)




4)我現在為了理想的生活狀態,做出了哪些努力?它是否有效?




5)基於自己真正想實現的目的,我目前的解決方法有什麼可以優化的地方?





這是更方便保存的圖片簡版




舉個例子




比如我在今年上半年經歷了一場十分痛苦的專業考試,要在連續幾個月里,拖著加班後疲憊的身體,回家複習至深夜。曾認為考試本身,是造成我焦慮的原因。現在我用上述問題重新審視當時的困擾:




Q1:為什麼要參加這個考試?




A:為了鞏固專業知識並應用於現在的工作,也為了職業發展。




Q2:如果考過了,會收穫怎樣的職業發展?我的職業會有怎樣的狀態?




A:想到這裡我會有點猶豫。因為複習時,我覺察到,複習內容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對工作需要的專業知識基本沒有幫助。那麼幫助現在工作的目的在沒考試時就已經破滅了。




能獲得怎樣的職業發展呢?我不太清楚。可能找工作時候簡歷多了一個證書會更好看?不過說實話可能不會產生什麼本質的變化。




Q3:我理想中的職業狀態是什麼?




A: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成就感,可以在工作中獲得成長。不求大富大貴,但不想只為錢工作。不過話說回來,上述想法和現實相去甚遠,甚至覺得它可能永遠只是個美好的幻想。




Q4:我為理想的職業狀態做出了什麼努力?




A:比如參加這個考試。不過通過第二個問題,我發現其實這並不能讓我接近理想的職業狀態……甚至,我根本不知道什麼職業可以有這樣的狀態!這樣一想,之前的努力實際是一種麻痹行為,讓自己彷彿心裡踏實點。另外,對於這個內心其實想解決的根本問題,我卻一直在迴避。




Q5: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目前的解決方法有什麼可以優化的地方?




A:這時,我會發現,我的「目的」已經從考試,變成了探索如何接近理想的職業狀態。那麼何止是可以優化方法?我根本沒有在解決這個問題!是之前沒有想過這是個問題嗎?並不是。只是一直抱著:我一直在學這個專業,做這個工作,別的什麼都不會,雖然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不過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於是就真的什麼都沒有做……這個問題以及想法,也在同齡人中找到了很多共鳴。這種共鳴反而加強了我的「棄療」:看,別人也什麼都沒做,那一定是沒辦法了。




如果不去迴避這個問題,而去直面它的話。會發現可以做出的努力有很多。每一個擔憂,都可以去各個擊破。

「不知道能從事什麼」並不是不行動的理由,反而是個行動的切入點。要問自己的問題變成了「如何發現有什麼職業以及它們在做什麼?」和「我喜歡&適合去做什麼類型的事?」。關於專業知識的問題,同理,「不會別的行業的知識」,變為了「我需要去學習什麼知識/技能來接近理想職業?」。「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這個問題,此刻也變成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考試」這個眼前問題,我發現了「職業發展」這個大問題。雖然它有些難以下手,但也通過我們的誠實面對,被分解成了很多具體的小問題。下一步,就是行動起來啦~行動的過程中,我們又可以不斷地去問自己上述問題,來發現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並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做出行動。




關於更有效地行動,最近在學習OKR方法,發現它和心理學非常相關,直戳內心!它不僅僅是目標實現的工具,更是積蓄心理力量的方式。



作者:暖眼旁觀者,在學習心理學的佛系90後。覺察自己,旁觀世界。


封面圖 by zara magumyan 




本周末的會員語音




有句話,「開始是你造就你的習慣,後來是你的習慣造就你」。我對此感同身受,我在最近5年代轉變可謂巨大,而幫助我最多的,並非豪言壯語,而是每日習慣的變化。這個周末的會員語音,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新的每日習慣,主題叫「輝哥的每日習慣」,相信會對你很有啟發。如果你希望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就來重塑自己的每一天。周日晚上見!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人一生有兩次新生,一次是出生,第二是覺醒。覺醒之後,你的每一天都不同。在上期會員語音「自我覺醒之路」中,我和大家分享了我從大學畢業到現在,覺醒之路花了18年,雖然未來還有很多事情要想清楚,但是有關人生的大事,比如感情、與父母的關係、個人成長、職業發展、財務自由等都已經有比較深入的理解,這改變了我現在的生活。下面是精選的會員反饋:




@會員  布布


2018年,因為焦慮開始就醫,因為剛進入社會對自己的不滿開始焦慮,在選擇心理醫生的同學開始不間斷的付費學習。在三個地方投入了精力和時間:改變自己,手帳記錄,理財學習。到現在為止的一個月,每一天都讓自己感慨:還好我選擇了這些。謝謝輝哥今天講的關於自我覺醒的課程,剛進社會一年的我,經過了剛開始的好奇,開始對自己產生厭惡和不滿,今天的課程不僅給了我信心,輝哥這樣成功的人也是曾經有過一段焦慮的時刻的,更給了我一些可行性。剛開始快聽完的時候就急切地想要開始行動,妄圖用一晚上的時間剖析自己的內心,最後一條有耐心給自己敲響了警鐘。慢慢來,好好想,快點行動,這三點是毫不矛盾的。

加入會員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經確定自己會持續訂閱下去,謝謝輝哥和彭姐。




@會員  黨愛武(微信名亮晶晶)


我在做,做的過程中在覺醒。一是每天鍛煉身體,發現自己特別容易改變「航向」,不能形成身體記憶和習慣。我似乎很抗拒形成習慣。這個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和調節。二是日更。日更帶給我的改變很多。


1、寫好後勇敢的發在星球里,基本都不會糾結,這比自己寫,或者發在小圈子裡更能促進自己堅持。曾被人譽為「一支筆」,但自己完全不能認可自己。願意寫但不願意發表。那個感覺就像我在前面掃地,媽媽的眼睛和嘴就在我的屁股後面挑毛病一樣很恐懼。在星球里,沒有絲毫的恐懼。發在星球里,其實就是我對自己的認可。(想到這個都想哭出來)


2、每天會花10分鐘復盤,雖然目前的能力只能寫出一件事,但復盤這個過程就會發現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而不是每天迷迷糊糊的就過去了。一點點來,會越來越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調整自己的不足。


3、最大的收穫是透過日更看到了影響自己行為的因素。如果當天怎麼都寫不出來,大腦一片空白,硬憋著扛著忍著,就是不願意去做,一定是發生了不被人認可的事,我的身體就會做出自主反應。所以如果當天不能日更,我就會反向反思那個影響我的事。找到了影響我的事件,找到了規律,我相信我還是可以寫下去的。關於寫作,我內心再也不恐懼啦!


謝謝張輝!




@會員  小可


輝哥,從大學跟著你們聽語音,自我感覺人生規劃的確比同齡人好一些。最大的改觀是參加司法考試的內心變化,大學的時候是毫無目的過不過無所謂,只是想拿證書的,結果是沒有通過。現在上班第四年,在工作任務最繁重的年紀在職通過了,是因為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我很希望在生活工作中身邊有你這樣一位導師,然而現實卻是應酬喝酒口無遮攔諷刺別人的同事,和對你想要進步想要考試有想法有意見的領導(我在公務員單位)。人生還很長吧,我的三十歲還有五年,如何讓自己內心和財物上自由一些,保持學習、努力實踐。




現在就加入會員




從現在起,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張輝的會員專屬語音《自我覺醒之路》作為額外福利。





想知道

會員

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改變自己 的精彩文章:

這個演講值得一聽:人一生只有9年的自由時光,務必好好度過!
自卑的本質是瞧不起別人

TAG:改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