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自信些,為何解決不了人際恐懼,心理諮詢起什麼用?

?自信些,為何解決不了人際恐懼,心理諮詢起什麼用?

王金現


1

在公眾場合,或者遇到陌生人時,不由自主地感到局促不安和緊張害怕。不敢瞧對方的眼睛,不敢說自己的想法,甚至自己的一舉一動都不得體,一言一行都顯得傻裡傻氣。然後氣不敢出,面色紅赤,脖子發抖,渾身顫慄,不能自制。

內心的聲音全都是自我否定的:我不行。我不夠好。我很傻。我很笨。我沒有能力。我沒有見識。我長得難看。我聲音不好。沒有氣質。

更要命的是,對方似乎一眼就能看出我這些不好來。從陌生人的眼神中或者情態中,就能讀出對自己的嘲諷和鄙夷。

?自信些,為何解決不了人際恐懼,心理諮詢起什麼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很想很想要自己表現得更好些。於是,在內心連續不斷地設想各種可能的場景與情形。反覆地預演自己應對或者回應。或者設想對方會對自己有著怎樣的要求,內心要求自己努力按照那個標準去做。但在行動之際,比如開口講話時,還是不知道自己要怎麼做才是好的,才是對的,時常舉措失當,狼狽不堪。

甚至在行動之前,就已經預設了結局,註定是糟糕的,失敗的,不被人喜歡的,被拒絕的。

更有甚者,在遇到陌生人之前,就被預設的可怕的災難性的結果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開始逃避人際交往。或者乾脆拒絕跟人來往。


2

怎麼可能不跟人交往呢?內心還是想要有朋友,有交際。可是那種緊張害怕怎麼解決?

於是,不停地反思自己的缺點,責備自己,苛求自己,然後陷入到無法自拔的抑鬱情緒中。

?自信些,為何解決不了人際恐懼,心理諮詢起什麼用?

只有不停地吃東西,似乎才能讓自己感覺好一點。可是,吃過東西之後,又對自己不滿意。對自己的體型感到厭惡。

過度手淫。在性的刺激或者幻想當中,才能感覺到自己還活著。之後就是內疚和自責,對自己更加感到不滿意。

沉迷於網路遊戲,或者頭腦的幻想當中。在虛的的世界裡,暢想自己的逼格。對現實的世界不屑一顧。

積極一些的,參加演講表達方面的培訓,希望能夠找到自信。或者健身,讓自己的體型更好些,似乎能給自己帶來些舒服的感覺。

總之,能量全消耗在了內在的心理活動當中了,或者消耗在糟糕的感受里,在跟人相處時,仍然深受局限,不能如願。


3

這些內在的羞恥感,對自我的消極意象,難道是與生俱來的嗎?不是的。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信些,為何解決不了人際恐懼,心理諮詢起什麼用?

在我的諮詢過程中,我通常對來訪者假設這樣一個情形:一個小孩子,急著拉肚子,但卻解不開褲帶。然後拉了一褲襠,又臟又臭。請問,如果你是這個小孩。你的照料者會有怎樣的反應?

一類是帶羞辱的照料者。小孩子體驗到的是恥辱感,同時覺得自己很糟糕,很不好。

二類是責罵的照料者。罵小孩笨,要求他要如何如何。小孩子體驗到的是羞恥感,同時感覺自己能力不足,達不到他人的要求。

三類是冷漠的照料者。對小孩子拉在褲襠里的事情,不管不問。讓小孩子自己處理。小孩子體驗到的是無助和冷漠,同時感覺自己是弱小可憐的。

因此,一個人對自己的消極意象和糟糕的內心體驗,完全來自早年照料者對待小孩某種行為失當的回應。而不是小孩子自己與生俱來的笨和傻。正是照料者的不恰當的回應,才給孩子的內心留下了無法抹去的烙印。


4

在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客體關係。它包括三個要素:客體表象,內在體驗,自體表象。通俗些講,就是孩子跟照料者之間的互動方式,以及帶來孩子的內心體驗。

?自信些,為何解決不了人際恐懼,心理諮詢起什麼用?

這就是一個人最初的人際模式。它的特點,是不受時空限制,就是說它是無意識的,是沒有時間空間觀念的。它會成為一個人一生的導航地圖。有心理學家稱作「圖式」。

就是在成年人的人際關係中,在交往的過程中,會一直把早年客體意象,自體意象、內在體驗,照本宣科地投射到現實的世界中去,反覆上演、重複早年的客體關係。

對於人際恐懼的人來說,由於早年照料者對小孩子某一行為的失當的回應,在小孩子內心形成了特定的客體關係。比如對陌生人的恐懼,糟糕的內心體驗,我不夠好的感覺,完全是早年經歷和客體關係的再現。

換句話說,在公眾場合或者遇到陌生人時,沉睡在無意識中的早年的客體關係模式,就接管了當事人的意識。這個模式就是:陌生人是令人恐懼的;自我是不好的,笨的;內心體驗是糟糕的。不僅重複早年的模式,而且結果也預設早期所得到的。總之,就是把當事人限制在內心世界當中,沉溺於舊的內心體驗里,完全無視現實,不能活在當下。


5

那麼,心理諮詢能夠幫到這樣的來訪者嗎?答案是肯定的。

怎麼幫呢?

簡單說,心理諮詢,就是由諮詢師扮演一個新的客體,跟來訪者本人,即作為一個人的那個來訪者,營造一種新型的客體關係,在彼此的互動過程中,帶給來訪者別樣的內心體驗。

?自信些,為何解決不了人際恐懼,心理諮詢起什麼用?

作為整合取向的心理專家,我是暖爸諮詢師。

我不會局限在行為上增強來訪者的自信;不會局限在認知層面去改變來訪者的客體表象或自體表象。我會在雙方營造的安全而又充滿信任的關係中,帶給來訪者矯正性的情感體驗。會讓來訪者自己,作為一個人,一個健康的人,去發展出自己的人際功能。

比如,我會讓來訪者自己,以現在的身份和角色,在想像中,去到那個拉了一褲襠屎的小子身邊,去照料那個拉進褲襠里的小孩,來訪者會怎麼做呢?

通常,來訪者會體驗到一種憐憫,委屈,難過。然後說,自己會幫那個小孩換洗衣服,會包容他,畢竟是個小孩子。如此,來訪者就可以自己去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就會對自己慈悲溫柔。那麼,來訪者就有可能成為不一樣的自己。

而完成這些,需要一個艱辛的過程,不是上面這些文字說的這麼簡單。歡迎你向我尋求專業的幫助。歡迎讀者在文章後面發表自己的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金現心理諮詢師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的父母經常說:孩子,若不是為了你
?面對孩子忽然不上學,很少有父母這樣做

TAG:王金現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