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探測小行星帶的「黎明號」飛船,因燃料耗盡失去聯繫

探測小行星帶的「黎明號」飛船,因燃料耗盡失去聯繫

和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一樣,美國宇航局的「黎明號」太空望遠鏡終於耗盡了所有的燃料,結束了長達11年的探索主帶小行星維斯塔(Vesta)和矮行星穀神星(Ceres)的任務。

探測小行星帶的「黎明號」飛船,因燃料耗盡失去聯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上圖,根據NASA黎明號航天器在385公里(240英里)的高度採集的圖像,模擬了矮行星Ceres上的Occator隕石坑。該隕石坑以碳酸鈉為主的白色礦床為特徵,可能是次表層熱液活動的結果。

黎明號計劃於10月31日向美國宇航局深空網路報到,但沒有探測到任何信號。在飛行控制人員消除了通訊中斷的其他可能原因後,他們得出結論,飛船終於耗盡了肼燃料的供應。

如果沒有推進劑,航天器就無法將其高增益天線對準地球,也無法將其太陽能電池板對準太陽。它保持在圍繞著穀神星的穩定軌道上,但我們已無法聯繫它了。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飛行任務主任兼總工程師馬克·雷曼(Marc Rayman)說,「我們對黎明號提出的要求是巨大的,但它每次都滿足了挑戰。很難與這艘令人驚嘆的宇宙飛船說再見,但現在是時候了。「

黎明任務的首席研究員卡羅爾·雷蒙德(Carol Raymond)表示,「科學家們將深入挖掘飛船的寶貴數據,研究行星是如何生長和區分的,以及生命在太陽系何時何地形成的。」

她說:「Ceres和Vesta對遙遠行星系統的研究也很重要,因為它們提供了對年輕恆星周圍可能存在的條件的一瞥。」

探測小行星帶的「黎明號」飛船,因燃料耗盡失去聯繫

另一個模擬的視圖,這張照片集中在七月號隕石坑,在那裡黎明號飛船探測到隕石坑嚴重遮擋的北坡上有冰的跡象。

2007年9月27日,黎明號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利用低功率離子推進,該航天器於2009年藉助火星軌道加速,並於2011年7月滑入圍繞維斯塔的軌道。

宇宙飛船發現,Vesta是地球上發現的一種特定隕石的母體。黎明號還在其表面檢測到富含碳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顯然是由撞擊物體沉積的。

經過一年多的近距離觀測,黎明號啟動了離子引擎,於2012年9月駛向穀神星,並於2015年3月達到了第二個目標。宇宙飛船發現,小行星帶唯一的矮行星曾經是一個海洋世界,在那裡鹽和其他沉積物表明過去曾經有水暴露在表面上。

NASA的科學主管托馬斯·祖布欽說:「今天,我們慶祝黎明任務的結束,它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成就,給了我們的至關重要的科學數據。黎明從維斯塔和穀神星收集到的令人震驚的圖像和數據對於了解我們太陽系的歷史和演化至關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空探索 的精彩文章:

NASA拍攝貓爪星雲不可思議的細節
火星上的生命可能存在於地表之下

TAG:太空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