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25年廖仲愷遇刺後,為何胡漢民被列為嫌疑對象?

1925年廖仲愷遇刺後,為何胡漢民被列為嫌疑對象?

作者:金滿樓

1925年8月,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遇刺身亡。事件發生後,國民黨高層內部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據胡漢民的女兒胡木蘭回憶:

廖仲愷在遇刺前一周來胡家,其對胡漢民說:「外間許多人都以為我是某分子,汝意云何?」

胡答:「你從事聯俄工作乃總理所命,乃黨之決策而派你執行之,並非汝私意為之。外間雖有誤會,我則絕對相信你不是某分子,也不會被某所收買。」

遇刺前一晚,廖再度前來,因胡漢民沒在家而落空,廖稱次日再來有急事相告。但次日一早,廖仲愷即被刺死。

1925年廖仲愷遇刺後,為何胡漢民被列為嫌疑對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廖仲愷

胡木蘭的回憶,似有為乃父開脫的意味。作為此案的重要涉及人物,胡漢民在自傳續編中為自己辯誣稱:

當時,中央黨部來電稱廖仲愷遇刺後,胡漢民先找到吳鐵城及陳濟棠一起去醫院看廖仲愷(已死),然後胡去找許崇智,遇到汪精衛也在此。

汪精衛提議把鮑羅廷找來,之後由鮑羅廷提議設立特別委員會,以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為特別委員,統制黨部、政治會議、國民政府各機關職權。

這個委員會,有黨政軍一切大權,汪、許二人並推鮑羅廷為最高顧問。特別委員會下設檢查委員會,專門調查廖案。

次日,胡漢民找到汪精衛,問廖案頭緒,汪不答。

第三天,胡漢民又去找汪精衛問廖案進展,但汪仍不答。

1925年廖仲愷遇刺後,為何胡漢民被列為嫌疑對象?

胡漢民

胡漢民於是對汪精衛說了自己對廖仲愷被刺的看法:

一是軍閥作鬧,二是同志反某,三是自相疑忌。

按:這三點是胡漢民事後追述,其中後兩點因受時代變化影響而說服力並不大,倒是第一點,很值得注意與思考的。

對此,汪精衛仍不作答。胡漢民見汪臉色不佳,又去找蔣介石並將上述觀點說了一遍,蔣認為第一點尤屬事實,並認為軍隊反側需要特別注意。

事後,胡漢民認為,自己之後只是被逐而沒有性命之憂,這番話恐怕是很大的關鍵。

從事情經過看,似乎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胡漢民涉案,而汪精衛等人的做法實際是利用「廖案」將胡「請」出了廣東。

這種對付反對派和競爭對手的做法,如林森、鄒魯等人之後以參加國民外交代表團的名義被派赴北京,也可謂異曲同工。當時,鄒魯也被認為是胡派的得力幹部之一。

1925年廖仲愷遇刺後,為何胡漢民被列為嫌疑對象?

汪精衛

那麼,「廖案」發生後,身居高位、被視為孫中山繼承人之一的胡漢民究竟有沒有嫌疑?其被排除在「廖案」三人特委之外,應該說是一個明顯的信號了。

事後,其堂弟胡毅生因在文華堂攻擊謾罵過廖仲愷的而很快被鎖定為重要追查目標,胡漢民由此被牽連、甚至被懷疑為殺廖主使者,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如汪精衛之妻陳璧君就說:「全市嘩然,謂殺廖君者,必為胡漢民。」

對「廖案」後所受的各種懷疑,胡漢民曾斷然否認,稱對「此案毫不知情」,並謂之「以『莫須有』三個字,置我予死地」。

胡被拘黃埔期間,戴季陶曾說,胡漢民系平和之人,即便其堂弟胡毅生確實涉嫌「廖案」,但也不宜將兩兄弟「相提並論」。

對此,汪精衛也曾在9月15日國民黨中央常會上說:

「胡毅生雖與漢民同志為兄弟,然胡毅生此次謀殺廖仲愷同志舉動,漢民同志事前毫不知情,何能代為負責?」

1925年廖仲愷遇刺後,為何胡漢民被列為嫌疑對象?

中為胡漢民

話雖如此,汪精衛利用「廖案」將胡漢民排擠出洋的決心卻並沒有改變。

胡漢民去國之際,汪對記者發表了以下談話:

記者問:「君與漢民同志同患難共死生二十餘年,近日得毋稍有芥蒂乎?」

汪說:「君曾讀《孟子》否?『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瞽瞍且然,何況於象?

吾輩書呆,即未聞近世革命黨人律身行己之義,何至不讀《孟子》。若因此有所芥蒂於心,死何面目見總理乎?」

這段話尚淺白,就不多加解釋了,讀者可自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吳鼎昌與《大公報》:報紙辦好了,賺錢比做生意還來得快!
在古代,皇后的權力僅次於皇帝嗎?答案是:你想多了!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