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希特勒在中華民國有哪些高端粉絲?

希特勒在中華民國有哪些高端粉絲?

原標題:希特勒在中華民國有哪些高端粉絲?


知識界,如蔣廷黼、雷海宗等,曾向希特勒「深深地脫帽致敬」


據媒體報道,德國近日即將再版希特勒之自傳《我的奮鬥》。希特勒死於1945年,依照德國版權法,版權保護在作者死後70年失效,成為公版書。為防止該書被右翼分子利用,德國政府將於2016年1月推出《我的奮鬥》學者注釋版,「加入大量標註並放進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對希特勒的言論進行批駁和辨析。

在《我的奮鬥》中,希特勒曾將中國人歸為「劣等民族」,認為相信「一個黑人或中國人」能加入德國生活,是「錯誤的」。1934年,中國駐德公使劉崇傑對此表示抗議,德國政府承諾會在再版時刪掉這一段。①不過,希特勒對中國人的蔑視,並不影響《我的奮鬥》一書在民國熱銷。1930年代,該書先後有多個中譯本問世。1935年,商務印書館在《申報》上刊登「希特拉《我之奮鬥》」的新書廣告,還得到了時任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作序推薦。羅在序言中讚歎「希特拉之崛起於德國,在近代史上為一大奇蹟」。②該序雖被魯迅撰文嘲諷,卻也可見知識界當日對希特勒的推崇。


除羅家倫外,地質學家丁文江、歷史學家蔣廷黼、法學家錢端升、政治學家陳之邁等,在1930年代,也都曾對希特勒頗存好感,主張效仿義大利、德國、蘇聯、土耳其等國的獨裁體制,實現國家統一,以挽救民族危亡。譬如,希特勒上台不久,錢端升即觀察到,「德國的勞、資團體雖未能如義大利的組織整齊,但比別的國家也向來高出一籌……也將全國一切生產會社,如德意志商業協會等置於民社黨人領導之下……民社黨將德國一切的政黨或歸併於國社黨,或則禁止其存在……德國的憲法雖尚未變更,而國權則已統一於一黨……」③錢端升希望中國也能如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德國一樣,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獨裁政府。


到了1940年代,中國面對日本侵略節節失利,知識界又出現了一個以歷史學家雷海宗、莎士比亞專家林同濟、劇作家陳銓、政治學家何永佶、哲學史家賀麟為代表的「戰國策派」(他們所辦雜誌名為《戰國策》)。雷海宗等信奉尼采思想,鼓吹「民族至上」、「國家至上」,及「英雄崇拜」,並在雜誌上刊登希特勒語錄。戰國策派雖然不是法西斯主義者,但卻有很多推崇、鼓吹希特勒的言論。如何永佶在《希特拉的外交》一文中,開篇即引用《我的奮鬥》里的話「內政的任務是如何製造國家的武力;外交任務是如何保障這個已製造出來及在製造中的武力,並在戰爭時找尋作戰的盟友」,並稱讚「這是希特拉對於政治一針見血的名言,充分表明希氏的政治天才與灼見」。何永佶甚至說,「研究希特拉之外交的人們,不由得忘記他道德上的缺憾,而對於他的聰明、機警、敏捷,深深地脫帽致敬!」④


民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我之奮鬥》


政界,如力行社及張學良等,都曾期望蔣介石做「中國的希特勒」


在政界,最早提議學習希特勒和法西斯的人是劉健群,時為軍事委員會政訓處處長。1931年前後,他起草《改組國民黨的芻議》,建議蔣介石,「國民黨仿效義大利墨索里尼的黑衫黨的組織,一切惟領袖之命是從,其組成人員,以著藍衣為標誌」。⑤其後成立了被認為有法西斯性質的「三民主義力行社」和「中華民族復興社」。力行社先後由滕傑、賀衷寒、劉健群等任書記;復興社有劉健群、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桂永清、酆悌、鄭介民、曾擴情等13名骨幹,多出身於黃埔一期。直到晚年,鄧文儀依舊視德國為當年「歐洲的中流砥柱」,「運用國家社會主義武裝德國人的精神思想,促使德國復興進步。」


蔣介石也一度對希特勒及法西斯產生濃厚興趣。但國民黨信奉三民主義,蔣自己亦是「總理信徒」,因此在公開場合,蔣曾多次表示法西斯主義不適用於中國。為了借鑒法西斯主義中對中國有利部分,蔣介石將其抽象化,總結法西斯的三個特點,「第一是民族的自信。凡是一個法西斯蒂一定相信自己的民族是一個最優秀的民族……第二是要一切軍事化,凡是法西斯蒂,其組織,其精神,其活動,一定統統能夠軍事化……第三是領袖的信仰。法西斯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絕對信任一個賢明和有能力的領袖……」⑥期望以此約束黨員。


張學良游歐歸來後,也相信只有法西斯主義才能救中國。他「對於希特勒與國社黨領導德國的復興,以及墨索里尼與藍衣社領導義大利振衰起弊的成就,不僅是欣羨,而且說起來,頭頭是道。他認為中國的富強復興,應以德、意為借鑒……他口頭上常表示,不僅是以委員長為,為領袖,而是親切的長輩。」⑦他說,「在德國正逢希特勒崛起,加深我的想像——一個受壓迫的國家,如果希望更生。必須萬眾一心、精誠團結之外,還需要一位能幹的領袖來領導。」⑧國民黨元老張繼也推崇蔣介石,希望他成為「中國的希特勒」。

希特勒在德國所開創的政治模式,滿足了許多人尋求抗日救亡路徑的需要。如1934年,桂永清、酆悌在鄭州視察,聲稱,「法西斯是極權的政治形式,大權集於一人,一言出口,重逾立法,隨機應變,行動敏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竟能一躍而起稱霸世界者,正由於實行了法西斯統治……法西斯運動是中國救國救民的唯一良策,是民族復興的唯一途徑。」⑨力行社《前途》、CC系的《社會主義月刊》,是當時宣傳德國法西斯主義的重要刊物。


與希特勒在中國大量收穫擁躉同時,1930年代中期,中德關係也走入了蜜月期。1936年前後,蔣介石几次致信希特勒,洽談經濟合作事宜。在信中,他讚揚希特勒,「先生為德國力增光榮,時深欽佩」「德國民眾仰賴大總理堅毅有方領導之力,能與困苦艱難中發奮上進,獲取其繼承光榮歷史而應有之民族地位,良為〇〇之所欽佩也」⑩。這種讚譽,並不全是客套的外交辭令。


略言之,希特勒以政治強人的形象,俘獲近代中國諸多政學界人士之「芳心」,所反映的,乃是當日國人的一種「病急亂投醫」的心態。



1937年,孔祥熙訪德,與希特勒合影

注釋:


①(美)柯偉林:《德國與中華民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1、192頁;②《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567頁;③錢端升:《民主政治乎?極權國家乎?》,田曉青主編《民國思潮讀本》第3卷,作家出版社2013年,第546頁;④何永佶:《希特拉的外交》,李帆主編《民國思想文叢:戰國策派》,長春出版社2013年,第300頁;⑤曾擴情:《何梅協定前復興社在華北的活動》,《文史資料選輯 合訂本》第4卷,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第199頁;⑥單世聯:《中國現代性與德意志文化(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71、172頁;⑦劉健群:《銀河憶往》,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第233、234頁;⑧《張學良自述》(1957年),竇應泰編著《張學良遺稿》,作家出版社2005年,第102頁;⑨卞西九:《法西斯組織內片斷憶》,《華文史資料文庫》(第8卷 政治軍事編),第403、404頁;⑩陳紅民:《蔣介石與希特勒關係論》,《史學月刊》1996年第4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匯 的精彩文章:

解密印尼為什麼要屠殺數十萬華人?
戚繼光時代的倭寇有多少是中國人?

TAG:歷史百家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