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族GQ》報道總監何瑫:好故事會擊穿壁壘將人們連接在一起
11月2日,2018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QQ分論壇在南京江蘇大劇院舉行。《智族GQ》報道總監何瑫以《從文章到講故事——社交賦能下的內容生產》為題,分享了《智族GQ》的深度內容生產經驗。
多年以來,《智族GQ》所生產的長篇深度報道以其深入全面的採訪、優雅流暢的寫作,在社交傳播中構建起了品牌辨識度。作為整場論壇唯一的外部演講嘉賓,何瑫闡述了《智族GQ》報道團隊所理解的內容生產理念:「真正出色的故事,根本無需擔心它的長度。好故事是自帶傳播屬性的,它能夠擊穿行業、地域、年齡、性別等種種因素的壁壘,成為所有人都願意與人分享的內容,甚至成為一種社交手段,將人們連接在一起。」
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是一年一度最高規格的合作夥伴大會,今年組織了21場高峰論壇、30場高端商務交流活動、2萬平米前沿科技及全球創意展區,350位商業領袖、500家主流媒體、12000位科技文創行業引領者出席了本次大會。
以下為何瑫演講全文:
大家上午好,我是何瑫,在《智族GQ》擔任報道總監。今天這場論壇的主題是「新內容、新社交」,如何生產具備高傳播屬性的優質內容,是每一個從業者時刻都在思考的事情。今天在這裡,我也結合我個人和GQ報道組同事們的從業經歷,來跟大家探討一下,什麼樣的內容是好的內容。
GQ報道組所生產的每一篇文章,都會通過GQ報道這個平台進行發布。GQ報道所生產的文章,是什麼樣的文章呢?從不同的角度,會有很多種不同的闡述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創作基於長時間、多角度採訪的真實故事。它有一個區別於普通文章的、非常清晰固定的內核,就是要從寫文章變成講故事。而這些故事往往會與時代產生非常緊密的勾連。我們有一句Slogan:記錄人物的浮沉和時代價值的變遷。
那這些故事,具體是什麼樣的呢?可以舉一些例子:剛才我們看到了101女孩的表演。在《創造101》總決賽播出的第二天,我們推出了一篇文章《楊超越變形記》。我是《創造101》的忠實觀眾,從第一期直到最後一期,每期都要看好幾遍。但我在節目期間注意到了一個現象。在這個夏天,楊超越或許是整個國家話題熱度最高的一個人,我每天在朋友圈裡能看到幾十篇關於楊超越的評論,但我看不到哪怕一篇採訪過楊超越本人的文章。所有人都在拿著有限的視頻材料對楊超越進行無限的腦補。
作為一個內容從業者,我認為一個健康成熟的內容生態,不應當出現這樣的空缺。在節目播出到一半的時候,我們去了杭州,不僅採訪了楊超越本人,還採訪了她的父親、校長、老師、同學、閨蜜、公司老闆、節目製片人、總導演、編劇、剪輯、選管、劇照師……方方面面和她相關的人。文章發布之後,迅速成為了一篇全網爆款。但我想說的是,流量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所有人都在基於二手素材製作內容的時候,誰生產出了基於一手信息的故事,誰就具備了稀缺性,構建了起競爭壁壘。這就是好故事不可替代的價值。
這就是我和我的同事們每天都在從事的事情。我們會到達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找到故事的主人公,找到和主人公相關的形形色色的人,進入他們的生活,理解他們的人生,寫出一個又一個故事。對我們來說,好故事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從事這件事的心態,那就是:看在上帝的份上,給我一個好故事吧!
為此,我們願意花費非常多的時間精力。很多情況下,這個過程是漫長、艱難、瑣碎的,但在某些瞬間,你會感受到一種巨大的快樂,感受到探索世界、探索人性的樂趣。我還記得操作《楊超越變形記》期間,有一天,我和同事洪蔚琳一起去了楊超越從小長大的村子,去找她的父親。她的父親在距離村子30公里的一個鋼鐵廠里打工,每天晚上九點鐘才下班。我們便在他家平房的門口等他回來。村裡沒有路燈,眼前一片漆黑,突然有兩隻狗叫起來,而我們連那個狗到底在哪兒都不知道。
聽著狗叫聲,突然又颳起了風。借著月亮和星星微弱的亮光,我們在風聲中看著她家門前有三棵樹,而且只有三棵樹。在那一瞬間,我們徹底理解了楊超越那種改變命運的渴望。
我看到她家門前有三棵樹,而且只有三棵樹。幾天之前我采楊超越本人的時候,她跟我說她小時候非常痛苦,就是經常父母要上班,她就一個人坐在自己家門口。我看到這三棵樹才有了一個非常立體直觀的感受,在那一刻,我理解了楊超越想要改變命運的渴望。
對於我們的工作來說,這是一個關鍵性的時刻,它意味著我們真正捕捉到了故事的核心。在那一瞬間,雖然我的外表很平靜,但內心卻是欣喜若狂。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生命體驗。對我而言,這種爽到極致的時刻會在兩種情況下出現,一種是在我找到好故事的時候,另一種就是在我把故事寫完的時候。其實這種快感每次大概只能持續幾分鐘的時間,但是為了獲取這種短暫的快感,我們願意為之付出更多。
相信大家聽到剛才這段經歷之後,會對楊超越的故事,產生新的感受。也許你仍然無法認同她,喜歡她,但你很有可能會更加地理解她。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理解一個人,其實不是因為她真的那麼討厭,而是每一個人都是複雜的、立體的,有多個面向的。而因為種種原因,大家已經習慣了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只看到了人和事的某一面,然後便得出了一個斬釘截鐵的結論。而一個站得住腳的好故事,恰恰就是要打破人們的刻板認知,向讀者們揭示這個世界更為豐富多元的樣貌。
比起普通的文章,故事會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元素。它要有動作、有場景、有情節、有細節。能夠真正打動人的,永遠是充滿力量的細節,而不是大而化之的理念,也不是枯燥艱深的數據。而獲取這些細節的過程,往往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的,也許在文章中只是一兩行字,但背後都是大把大把的時間。
我可以舉幾個例子:今年的電影票房冠軍,是《我不是葯神》。這個故事是有真實原型的,但他的真實狀態和電影中呈現出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為了搞清他的狀況。我的同事靳錦一個人去印度出差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再比如,在遙遠的新疆,有一個叫周遠的人,他因為一起冤假錯案在獄中度過了幾十年,後來案件重審了,他被無罪釋放,但因此失去的人生卻再也找不回來了。為了了解他的故事,我的同事於蒙去他新疆的家中採訪了近一個月,在那裡度過了聖誕節、元旦和自己的生日。
而我自己呢,曾經有一次我出差了大約40天,連續去了七八個城市,很巧合的是在那幾個城市住的酒店長的都很像。很多個早上我醒來看看天花板,得花點時間仔細想一下,我今天到底是在什麼地方?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這種投入巨大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的做事方法,在當今這個時代,能找到活路嗎?畢竟,現代人都很忙,工作節奏很快,心情很焦慮,很沒有耐心。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時會在文章開頭寫上這樣一行字——本文共計4500字,大約5分鐘可以讀完。這樣的做法裡面包含了一個預設,就是人們沒有耐心讀長文章,文章應該寫的短一點。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看法。
然而,普遍的看法,是否就一定是對的看法呢?我個人是非常懷疑的。並且我的這種懷疑有著具體事實在背後做支撐。例如《楊超越變形記》這篇文章,長達一萬三千字,是GQ報道公眾號的第一篇文章,一個新號,幾乎沒有粉絲,但這篇文章發布24小時後,閱讀量就突破了60萬。
這可能和很多人對傳播的固有認知是不符合的,甚至是矛盾的。我不敢說文章不能寫得太長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但是我認為這個思路至少很不全面。文章的長度只是判斷文章質量的指標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指標,你更不能拿這個指標來判斷一個文章它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有傳播效應的文章,這是一個非常片面的判斷標準。真正出色的故事,你根本無需擔心它的長度。好故事是自帶傳播屬性的,它能夠擊穿行業、地域、年齡、性別等種種因素的壁壘,成為所有人都願意與人分享的內容,甚至成為一種社交手段,將人們連接在一起。
今天是周五。今晚會播出一檔非常成功的網綜,《奇葩說》。《奇葩說》上一季的奇葩之王,是肖驍。所有的選手裡面,他一定不是思考能力最強的,也一定不是邏輯最好的。但是你會發現他在這個舞台上,可以打敗很多拿過國際辯論賽冠軍的選手,成為奇葩之王。
為什麼呢?因為辯論咖們是在講道理,而肖驍是在講故事。他最擅長的就是把他的觀點包含在一個故事裡邊,去讓觀眾自然而然的接受。
我相信你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經驗,比方說你跟你的女朋友,或者跟你爸媽,或者跟你的老闆,當你想要去說服他們,想給他們傳遞一個信息,傳達一個觀點的時候,如果你是直接去跟他講,這個往往效果都不會太好。因為人性是反說教的。但是如果說你把你想表達的故事融入到一個故事裡邊,他相對來講接受起來會容易很多。
並且,這種傳播的影響更深,壽命更長。很多吸引眼球挑動情緒的10萬+爆款文章你可能過了三天就完全忘記了,但一個好故事,可能過了一個月,半年,甚至一年,你仍然會記得。為什麼一些經典電影過了幾十年仍然散發著魅力?因為他講了一個好故事。為什麼公元前六世紀誕生的《伊索寓言》到今天仍然在全世界廣為流傳?因為它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在向人們傳遞做人做事的道理。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而情感卻可以做到這一點。」而講一個好故事,就是傳遞情感進而影響別人的最好的方式。這就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情,為了找到好故事,我每一天都在接觸各種各樣有意思的人,觀察、記錄、書寫他們的命運。在這個過程中,我在探求感受人性的奧秘,這讓我覺得充滿了樂趣,我為之深深著迷。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內容,如果這十幾分鐘的內容能夠使你有所觸動,那可能恰恰是因為,我是在用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向你傳遞我的想法,而不是講道理,列數據,擺觀點。這就是故事的魅力所在。謝謝大家。
TAG:GQ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