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報銳評人工智慧:從「搶飯碗」到「造飯碗」

軍報銳評人工智慧:從「搶飯碗」到「造飯碗」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王燕敏

(言論)人工智慧新觀察:從「搶飯碗」到「造飯碗」

王燕敏

2017年被業界稱作AI元年,2018年這個概念更是異常火爆。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就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讓更多軍民備受鼓舞、信心滿懷。

平時討論中涉及較多的一個話題是,人工智慧將「搶」走多少人的飯碗?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眼光審視,這個問題變得更有探討價值。

擔心憂慮中有收穫。麥肯錫諮詢2016年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世界大約會有8億人因為人工智慧而失業。對此擔心憂慮,當在情理之中。

數字背後,我們更關心哪些「飯碗」將被「搶」走?大數據分析顯示,帶有「員」「助理」「中介」等字樣的職業更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這是否意味著,這些職業恰恰也是軍民融合最容易切入的領域呢?軍民融合從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期,提高各類操作員、信息員、助理員、中介機構的軍地通用度,達成軍地相互間的人力資源共享,既十分必要也更容易做到。

大勢所趨中搶先機。在英國,人工智慧取代了80萬個弱技能的工作崗位,卻創造了350萬個新崗位,而這些新崗位平均年薪比舊崗位高1萬英鎊。《紐約時報》調查發現,人工智慧方興未艾的今天,美國就業人數反而到達了歷史最高峰。

可見,從「搶飯碗」到「造飯碗」,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大勢所趨。「造飯碗」,軍民融合貢獻率能有多大?在同樣屬於新興領域的海洋、太空、網路空間、生物、新能源等領域,無疑大有可為。諸如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國防動員、社會服務和軍事後勤等傳統領域呢?實踐證明,人工智慧同樣大有可為。傳統領域的人工智慧版升級改造,軍民融合同樣不可忽視。

融合之路前景廣闊。深入學習領會習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一系列重要指示,我們強烈感到,人工智慧具有多學科綜合、高度複雜的特徵;加強人工智慧同保持和改善民生的結合,以軍民融入+人工智慧添薪續力,大有可為,前景廣闊。

須知,人工智慧誕生之初就是融合的產物——AI作為智能的模擬、延伸和擴展,是機器和人的融合。從更寬泛的人類學層面和更本原的哲學層面看,這種融合其實就是軍與民的融合、人文與科技的融合、西方實證科學與東方古老智慧的融合。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造飯碗」和「找飯碗」?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壯闊前景已經告訴我們,懂融合、會融合、善融合者勝,而勝者必有軍人素質,必有文人情懷,必有實證科學的嚴謹,必有東方智慧的靈動包容、天人合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