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清華1年,顏寧這次回國都聊了些什麼?
「搞科研就是一山望著一山高,哪怕到了喜馬拉雅山看到珠穆朗瑪峰,又會想去月球。」 10月29日,在2018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閉幕式上作了報告之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顏寧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要說長久以來支撐堅持科學研究的內在動力,最淺顯的層面就是成就感,「每個個體總是想讓自己與眾不同」。
「然而,事實上做科研更多時候是想不到有什麼成就感的。」在採訪中,顏寧補充說道:「其實就是想把問題搞明白,有時候你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了,更多的問題又出現了。我現在的夢想就是,能把細胞層面的時空解析度這整個工作過程給揭示出來,但我覺得這輩子可能都做不完。」
2018年6月底到9月初,短短70天內,顏寧團隊已經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連發3篇論文。對此,顏寧表示,這其實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前面播了十年的種子,現在終於收穫了,「如果只是靠以前的晶體學,我真覺得我再做個二三十年也不一定做出來。但是因為有了電鏡技術的革新,我的學生又特別給力,花了五年的時間才做出來」。
據介紹,目前她在普林斯頓帶了1名博士生、9名博士後。「我出去開會很頻繁,但不需要很操心,所以我處於一種很幸福的狀態。」顏寧非常滿足地告訴記者,這也是她感到在普林斯頓工作的一大優勢——可以收到更多優秀的博士後申請。對於很多博士生畢業選擇出國,她覺得每個人在求學生涯中,應該有一段海外的經歷,能夠讓人打開視野。
一年前,顏寧離開任教10年的本科母校清華大學,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職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一度引發熱議。「在普林斯頓的一個感觸就是,那邊的行政管理非常有效,井井有條,這個國內可以借鑒。」據顏寧介紹說,因為清華過去十年改革走得比較靠前,和國際接軌非常好,赴美前後並沒有覺出太大的區別,「在兩校學習、工作20多年,它們都是自己最熟悉的環境,清華和普林斯頓對我來說一樣親切」。
作為擁有51萬「粉絲」的「微博控」,顏寧坦言這是她的解壓方式之一:4000多條微博有的是在零碎時間發的,但更多的反而是在寫論文時發的,「有些問題想不明白了,就隨便寫點東西去,這樣也讓我換換腦子」。
「做我們這一行,說實話屬於壓力比較大的,大家看我在微博上很輕鬆,但在背後熬夜工作、跟學生討論問題到頭大,以及做不出來東西時的那種焦慮,其實別人是沒辦法真正感知的。」顏寧認為,關鍵要做好自己的心理調節,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比如她還會選擇電視劇、看小說。
當談及心目當中的科學家應該是什麼樣子時,顏寧表示,周圍有很多「不一樣」的科學家,既有組樂隊瀟瀟洒灑的也有終日緊張兮兮的,既有不修邊幅的也有像模特一樣時尚的,還有比藝術家還藝術家的科學家……科學家是多元化的,公眾不應該對科學家有一個刻板的認識。
「換個角度來說,這不是科學家的幸福嗎?」顏寧認為,科學家有充分的掌控自己時間的自由,可以自主安排工作時間和休閑時間,這也是很多科學家放棄其他領域的高薪,堅守自己「一畝三分地」做研究的原因之一。(文/科協改革進行時)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澳大利亞一名女子在聖靈群島遭到鯊魚襲擊
※阜外醫院最新一項研究顯示 強脊患者冠脈更易鈣化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