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戰士一人與美坦克師纏鬥八小時創下中外軍事史上的奇蹟
原標題:志願軍戰士一人與美坦克師纏鬥八小時創下中外軍事史上的奇蹟
譚秉雲,1923年11月13日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白沙鎮一個農民家庭;1948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的戰鬥中,冒著敵人猛烈的炮火,不畏艱險跳進河裡為突擊部隊推船架橋,在激烈的戰鬥中頑強戰鬥了幾個晝夜,榮立三等功;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保家衛國隨部隊入朝參戰。
《志願軍英雄傳》與《抗美援朝英雄紀念集》均記載:「譚秉雲,四川省江津縣人…… 在金化東南三九0高地阻擊敵人,戰功卓著。以手雷擊毀敵人坦克三輛,打退敵人坦克群的進攻,阻止敵人八個鐘頭未敢前進一步,對部隊、機關、後勤的安全轉移起到了重大作用。1951 年9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民機關特決定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英雄』。1952年10月 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那是1951年5月的下旬,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已經七個多月,就在這短短的七個多月時間裡,志願軍官兵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起了五次戰役。在第五次戰役的後期,「聯合國軍」利用我志願軍前突太猛、戰線延伸太長的機會,出動大批機械化部隊,猖狂北犯,企圖與一支已突破我軍北漢江防線的摩托化部隊會合,以切斷江南我軍後撤之路。
接替麥克阿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驕橫地向記者宣稱,他將要創造一個類似於他的前任麥克阿瑟曾經創造的「仁川登陸」那樣的輝煌戰例,而這一次吃虧的,不是北朝鮮人,而是中國人。
這個令中國軍隊頭痛的美國陸軍四星上將不光口頭上驕橫,在戰場上也確實給我志願軍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局面,可以說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境地。尚在漢江以南的我志願軍大部隊、機關和後勤部門奉命火速北撤,以免被敵人圍殲。
為確保漢江南岸的我志願軍部隊安全渡江,譚秉雲所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某部從東線星夜疾進,趕到金化東南40公里處的390高地,緊急構築工事,以阻擊進犯之敵。他們的任務簡單而明白:不惜一切代價,為大部隊安全過江爭取更多的時間!
譚秉雲作為老兵又是班長,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深知這次阻擊任務意味著什麼。趕到390高地後,即刻帶領全班戰士到指定地點構築工事。5月24日傍晚,譚秉雲讓戰士們留在山腰上的戰壕里,自己帶著新戰士毛和到390高地下面的公路巡視。並在公路旁邊挖起了散兵坑。譚秉雲選擇這地方,是因為這一段公路很窄,一邊是小河,另一邊是山岩。河岸和岩壁都很陡峭,打壞敵人一輛坦克,其餘的坦克很容易被堵塞。
一切準備停當後,譚秉雲睜著警惕的眼睛,注視著公路盡頭。不知過了多久,只見遠處的天幕掠過一道道光柱,一陣引擎聲也由遠及近,譚秉雲判斷是敵人的坦克到了。隨著那些龐然大物從遠處疾馳而來,毛和有此緊張地問:「班長,看清有多少輛坦克了嗎?」。
「還看不清楚。」譚秉雲說,隨後又安慰毛和:「別緊張,沉著氣!」
話雖如此,可坦克每前進一米,譚秉雲的心就揪緊幾分。五米、三米,毛和只見班長手一揚,手雷疾速飛出,成弧線向當頭的坦克砸去。「轟!」的一聲巨響,手雷命中目標,但也是只將坦克的前燈炸爛,坦克一邊毫無目標地開炮,一邊繼續向前駛。
譚秉雲急了,心裡只有一個念頭:絕不能讓這傢伙過去!他不顧一切地衝上公路,朝坦克追了過去,對準它的屁股甩出了第二顆手雷,猛烈的爆炸聲中,坦克癱瘓了。譚秉雲也被一塊彈片擊中。毛和飛快跑上公路,抱住譚秉雲大聲喊叫:「班長,班長!」這時,一串炮彈在他們身邊炸開。譚秉雲一把推開毛和,急聲叫道:「快,快打第二輛!打!打!」譚秉雲一個翻身滾到公路上,端起自動步槍對著坦克猛烈掃射。為的是吸引敵人的火力,讓毛和有機會靠上前去將坦克炸掉。
果然,敵人轉動炮塔,炮彈、機關槍子彈一齊朝譚秉雲這個方向打來。趁此機會,毛和繞到坦克後面扔出手雷,將坦克炸毀。譚秉雲迎面跑了上去,看見後面的一長串坦克正拚命倒車逃跑。
眼前這段公路已經被成功堵塞住了,其餘的坦克不會輕易進到這裡,要想收拾它們,必須到前面去截擊。於是,譚秉雲向前走了大約100多米,他看中了路邊一處地形。這又是一個打伏擊的絕佳位置,一邊是山岩,一邊是陡坡,陡坡接近路面的地方長著一籠籠密密簇簇的野葡萄,躲在裡面,既能隱蔽,又能觀察到南面公路上的動靜,即使被發現了,這裡也是一個死角,炮彈、子彈打不著他,想用履帶壓他也不可能。
譚秉雲躲藏到選好的地方,讓毛和回去多準備些手雷,自己單槍匹馬在等待敵人到來。天亮了,美機從空中對390高地進行狂轟濫炸,山頭上碎石泥塊飛濺;地上,一串坦克拉開十來米的距離,「嘎嘎啦啦」地碾了過來,濃濃的塵土伴隨硝煙鋪天蓋地籠罩了公路。
譚秉雲手裡只有一支槍和三顆手雷,此時的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要對付的是美軍的一個重坦克師,更不可能清楚,他將要創下的奇蹟的價值和意義。只見他扒開葡萄藤,爬到前面的公路邊上,撥出手雷的插銷,將手雷向從他面前馳過的第一輛坦克的尾部擲去。當手雷還在空中打滾的時候,他又飛快地回到了葡萄叢中。
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過後,譚秉雲探頭望去,挨了手雷的坦克已燃起了火光,公路上一片混亂,大炮機槍一個勁地胡亂掃射。後面的坦克都在拚命地倒車,美軍裝甲部隊北進的道路被譚秉雲成功地堵住了。
一個月後,在志願軍英模大會上,27軍軍長邱會作緊握著譚秉雲的手說:「譚秉雲呀,你這位孤膽英雄,是天底下最大的救命菩薩呀!你把美25師堵住了8個鐘頭,我們的大批同志才得以安全地撤過北漢江啊!」
譚秉雲的英雄事迹上了《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廣為傳頌。可是譚秉雲所在的家鄉川東地區,由於建國初期交通不暢,消息閉塞,家鄉人民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出了一位保家衛國的大英雄。1953年譚秉雲轉業回到闊別巳久的家鄉,某天他上街辦事時碰上了一個在縣委機關工作的朋友。朋友問《人民日報》上登載的那位反坦克英雄譚秉雲是不是他。這一問才驚動了縣裡的領導,領導把譚秉雲叫縣裡,驗看了證件、勳章。為慎重起見,又發電報到譚秉雲所在部隊核實。得到部隊證實,家鄉人民才知道《人民日報》上的反坦克英雄譚秉雲就是江津人自己的優秀子弟。
TAG:高山流水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