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最糊塗的戰略,1200萬百姓流落他鄉,20年後重回故鄉
抗日戰爭中,為了打倒日寇,我們的人民是什麼招數都想得出來的。因為軍事技術方面的劣勢,我們國家的人民就出現了很多種奇怪的作戰方式,其中有一些還卓有成效,就例如地道戰、游擊戰等,都是結合了我國人民長期以往的經驗的。
有好招式,也就有昏招,軍隊在抵抗日本侵略者時也使用過自損三千招數,其中最糊塗的莫過於炸開黃河花園口堤壩,企圖水淹日軍。當時為什麼會使用這種招數呢?
這次事件發生在日軍全面侵華的第二年,在第一年時,日軍的攻勢非常迅速,他們接連佔領了華北地區,東南沿海一部分。隨後他們繼續準備佔領華東地區,此時,北方地區已經淪陷了大半。日軍的下一個戰略目標毫無疑問就是湖北的武漢,武漢是南北溝通的中轉站,一旦奪取武漢,就能直下江南,對中國南方造成威脅。
河南在湖北的南部,地處中原地區,整個省都是平原地帶,易守難攻。當時鄭州的鐵路已經投入使用,他們如果率先入侵鄭州,這條鐵路就成為他們快速到達武漢的最有利的武器。
但是的國民黨高層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找出什麼有用的辦法,在危急情況中,有人提出用黃河水來阻擋日軍進攻腳步。這個計劃風險、代價都很大,犧牲了半個河南地區,當時河南的士兵對這個計劃非常抗拒,堅決反對。
軍方只好招募其他省份的士兵來偷偷的挖黃河堤壩,當時正好處在雨季,黃河的堤壩沒有了防洪作用,一下子黃河水就淹沒了整個河南東南部,確實很有效的阻擊了日軍的進攻腳步。但是因為事先沒有和老百姓們預警,河南、安慧、江蘇三個省份40多個州縣全部鬧了洪災,洪水在這個平原地區上肆虐為亂。
據統計,當時的受災群眾達到了1200多人,超過1000多畝農田被黃河水淹沒,農民們既失去了農田的莊稼收成,還被迫流離失所,不斷遷徙。
這場水災雖然有效的擋住了日軍進攻武漢的步伐,放滿了節奏,為武漢會戰贏得了喘息的時間,但是百姓對軍方的行動可是充滿了怨言,問題還沒完,在這一次洪災之後的10年時間中,河南流域乾旱少雨,直到建國後的50年代,黃河才慢慢的恢復生息,重新成為一條溫和的母親河。
※李雲龍的原型是王近山?陳賡大將說出另一人,這人更像李雲龍!
※美軍師長為何在戰場上向志願軍敬禮,原來是因為「冰雕連」的原因
TAG:摸金上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