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爵排最後、當官總被貶,朱元璋為何不待見劉伯溫?原因僅四個字
劉伯溫和諸葛亮都被世人稱作不世出的王佐之才,他倆的智謀近乎妖術,上能觀星運算、窺測天數,下能運籌帷幄、對策天下,兩人都成功輔佐明主建立不世功業。有人甚至說劉伯溫就是諸葛亮的轉世,劉伯溫繼承了諸葛亮的曠世之才,接過諸葛亮的衣缽,輔佐君王一統天下。這當然也說得通,畢竟諸葛亮的確沒能完成自己最終的心愿,幫助劉備匡扶漢室、吞吳滅魏。老百姓便把這個遺願寄托在了劉伯溫身上,誰讓他們倆這麼像呢。
劉伯溫和諸葛亮的才識的確很像,但劉備和朱元璋卻迥然不同,劉備把諸葛亮當做股肱之臣,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全部託付給他,諸葛亮在蜀漢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並且掌握蜀漢實權,成了蜀漢實際上的掌控者。反觀劉伯溫,處境就比較尷尬了,朱元璋並沒有像劉備信任諸葛亮那樣信任劉伯溫,也沒有把大明江山託付給劉伯溫,當然也沒必要。反而在朱元璋功成名就之後,處處刁難劉伯溫,似乎怎麼看他都不順眼。
朱元璋不待見劉伯溫,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朱元璋建國之後論功行賞,武將這邊徐達封五千石魏國公,李文忠、常茂(常遇春之子)、馮勝、鄧愈皆是三千石公爵。理論上講,武將是刀口舔血的營生,多給點也是應該的,但架不住朱元璋手下的名將太多,攤也得把功勞給攤小了。但反觀文臣那邊,叫得出名號的也就李善長跟劉伯溫,其中李善長跟劉伯溫的功勞可不相上下,但李善長卻是四千石的公爵,而劉伯溫只是個兩千四百石的伯爵。
首先俸祿上相差就比較大,更重要的是明朝公爵世襲罔替,而伯爵並不世襲,這個差別就忒大了。論功行賞方面排擠劉伯溫倒也罷了,當官也不讓劉伯溫好好當,御史中丞的職位挺適合劉伯溫,可惜位置還沒坐熱,就被劉伯溫打發回家了。說實話劉伯溫一介書生,跟李文忠、馮勝這些武將比起來,威脅要小多了,但為何朱元璋老不待見劉伯溫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四個字,還是朱元璋自己說的。
洪武三年北方突然傳來李文忠的捷報,明軍遠征漠北大捷。朝中上下一片歡騰,朱元璋自己也十分高興,於是群臣紛紛向皇帝道賀。就在群臣道賀的時候,本來挺高興的朱元璋突然臉生慍怒,沖著御史台的下級官員劉炳怒道:「爾本元臣,今日之捷,爾不當賀也。」劉炳不過一個低級官員,自然沒資格承帝王一怒,其實這話是朱元璋說給劉伯溫聽的,劉伯溫身為御史中丞掌控御史台,御史台上表道賀肯定有他的授意。「爾本元臣」正是朱元璋不待見劉伯溫的癥結所在,劉伯溫是元朝元統元年的進士,也做過元朝的官,正所謂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劉伯溫作為元朝的臣子,幫著朱元璋滅元朝,在朱元璋眼中就是不忠之臣,這樣的臣子怎能討明太祖的歡心呢。
※皇帝新婚當晚,揭開新娘頭巾之後,皇帝就哭了:朕怎麼忍心下手!
※明朝一支特殊軍隊,世代在此堅守六百年,才換來後人如今的特權
TAG:人王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