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什麼?別說問題弱智,他祖上真的不姓「孔」
孔子祖上姓「子」不姓「孔」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禮·遇中國」跨國文化交流活動中,與北大孔慶東教授交流頗多,成了「兄弟」。他說他姓「孔」,我名字有「方」,合稱「孔方兄」。更有意思的是,他一說到孔子,滿嘴都是「我們老孔家」。
(在火焰 山與孔慶東[左]合影)
孔子真姓孔么?
找出我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孔子祖上姓「子」不姓「孔」》,從史料上來看,孔子祖上真的不姓「孔」,而姓「子」,也就是說,凡稱「我們老孔家」者,其實遠祖都不姓孔——這一結論最早是孔門自己人考證出來的。
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文章,就來論這個理。
據《孔庭摘要·本源》記載,黃帝傳了三代到帝嚳,帝嚳有個兒子叫「契」,堯、舜時為司徒。因為輔佐帝王教化百姓有功,被封到商地,賜給子姓。這就是說,孔子的祖先不姓「孔」,而姓「子」。
(孔子畫像)
契傳了十四代到天乙,也就是成湯,推翻夏朝而統治天下。到盤庚時改商為殷,所以孔丘曾說「丘,殷人」。按照這一說法,孔子當為黃帝、少昊之後。
《孔氏姓源》中有氏世系圖譜:玄囂(少昊)——蟎極——帝嚳——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振)——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天乙(湯)——太丁——太甲——太庚——太戊——河直甲——祖乙——祖辛——祖丁——小乙——武丁——祖甲——康丁——武乙——太丁——文丁——帝乙——微子啟——仲思衍——宋公稽——丁公申——涓公共——弗父何——宋父周——世子勝——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紇——丘(孔子)
排下來,孔子就成了少昊第四十八代孫。說孔子是黃帝、少昊後裔,可能有學者認為很牽強,是附會的說法,無稽可查。但書中稱的「丘,殷人」,是微子啟之後,《天下第一家》作者李鵬程、王厚香認為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史記·孔子世家》開篇即說:「其先宋人也。」宋國的始祖是微子啟。
微子啟,是商王帝乙的長子,商代最後一個王紂王的庶兄,子姓。孔子自然也就是商人的後裔了。商代的開創者是商湯,為古之聖人,孔子自然也就是聖人的後裔了。
(早期農耕)
《呂氏春秋》記載,微子啟的母親為妾時生微子啟,後來其母被扶正,生帝紂。這麼說來,微子啟就現代人所謂的「小娘養的」。
帝乙立紂為王,封微子啟為卿士。「微」是啟所封國名,「子」是爵名,「啟」是其本名。《史記·宋微子世家》作微子開,是為了避漢景帝劉啟之諱。
微國在哪?中國史學界觀點不一。
有人認為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十五里的微子鎮,有人說在河南商丘一帶,還有人表示應在原山東壽張縣西北的故微鄉。但下面這段歷史大家的觀點還是比較一致的:
(微子啟畫像)
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微子啟是殷朝帝乙的長子,帝紂的庶兄。紂王即位後,不務國政,淫佚奢侈,微子多次進諫,紂都不聽,最後率領一家老小逃到外邊去了。
這在當時是一件不忠不義的事情。而當時的大臣箕子仍然勸諫紂王,紂王不聽,被貶為家奴;比干冒死直諫,結果被紂王剖心而死。相比起來,與紂王同父異母的微子啟的行為,確是很不光彩的。
不只如此,微子的行為還有更為時人不齒的地方。
( 微子祠)
史書上還記載,微子離開紂王之後,投奔了西伯姬昌,在周武王伐紂克殷後,還手持祭器來到軍門,袒胸露肉,兩手綁在背後,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謝罪求告。交出當時祭祀時沾酒用的祭器,表示交出祭祀權,表示真心投降。
這是不是賣國求榮?而投降的好處便是,武王釋放了他,並恢復了他原來的爵位,連子孫也得到了好處。
武王死後,成王繼位,之後發生了管叔、蔡叔之亂。周公平定管、蔡之亂後,大封諸侯,封微子啟於宋地,建立宋國,以代殷後。
(周武王畫像)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認為,微子啟「仁義賢能」,想來應該是因紂王的暴虐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賢能影響了司馬遷的歷史觀點,認為微子啟的行為並無不妥之處。而按照當時的觀念,作為紂王的兄弟,卻不能選擇與國家共存亡,這是不能原諒的,後代學者對此也多有批評。
後來包括孔氏在內的後人都認為孔子為聖人之後,沒有不道德的行為發生,無非就是大家族常用的「貼金」手段,為自己找一個高貴的血統,維護聖人的形象。
孔氏宗譜上稱孔子是黃帝、少昊的後代,誰能說得清?連姓氏都是可以變化的,不要說祖宗了。
(山東曲阜孔府)
※喀拉峻草原的全羊宴
※中國重名最多30個名字中有27個是單字,起名愛取單字與一說法有關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