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第41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它憑啥被稱作「最強北斗」?

第41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它憑啥被稱作「最強北斗」?

11月1日23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四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這是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第十七顆組網衛星,也是北斗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史嘯 攝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該衛星在全面兼容北斗二號短報文服務基礎上,容量將提升10倍,用戶機發射功率降低10倍,能力大幅提升。同時它能提供星基增強服務,將按照國際民航標準,實現更高精度、更高完好性的導航。

長三乙火箭起飛

記者從北斗「大本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了解到,作為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高軌首發星,該衛星被昵稱為「吉星」(GEO軌道衛星的諧音),也被公認在北斗家族中「功能最強」。除了具備傳統導航衛星功能,它身懷多項絕技,具有廣闊應用前景與劃時代意義。

助力自動駕駛的太空基站

「吉星」的第一項絕技,要從最近很熱的自動駕駛說起。

要想自動駕駛,車輛必須實時、精準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如果僅憑藉衛星導航定位,會有幾米甚至十幾米的誤差,汽車分分鐘開上馬路牙子。這就需要在地面建設基準參考站,進行「地基增強」以消除定位誤差。基準參考站要把衛星定位信息與實際位置間的誤差實時「廣播」出去,周邊用戶才能據此去粗取精,獲得精密定位信息。

那麼問題來了。一座基站只能覆蓋周圍幾十公里,如果大量建設基站不僅耗資巨大,也無法保證熱點地區的全覆蓋。這時,「吉星」的衛星精密單點定位業務將發揮明顯優勢。

據五院北斗三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劉天雄介紹,工作在地球靜止軌道的「吉星」,可以向地面穩定地廣播導航差分和完好性增強信號。只需以現有北斗導航衛星地面站為參考,得出各地導航誤差,再通過「吉星」將信號播發給用戶,即可實現動態分米級、事後厘米級的定位服務,足夠汽車自動駕駛、船舶精準停泊等場景使用。

讓民航接收的信號更靠譜

火箭吊裝。史嘯 攝

面向民航用戶提供衛星導航服務星基增強,是「吉星」的另一項本領。

與自動駕駛、精準農業等應用場景不同,民航對導航信號完好性有嚴苛的要求。所謂「完好性」,通俗來說就是給我的導航信號要靠譜,萬一不靠譜,也要儘早告訴我。

航班在航路上飛行時,導航信號偶爾中斷還好說,可如果在飛機起降過程中,導航信號消失或出現偏差,誤導飛行員操作,後果不堪設想。「吉星」會通過兩個頻點播發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標準的星基增強信號,進一步提升衛星導航定位精度,同時增強導航信號的完好性。萬一導航信號出現問題,「吉星」也會在6秒安全時間內,通知用戶切換其它導航信號。

此前,只有美國、歐洲等極少數國家和地區具備向民航提供星基增強業務的能力。「吉星」一旦提供此項服務,意味著我國在衛星導航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將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提升北斗導航系統的國際地位。

短報文功能「簡訊」變「微信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災區通信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救援部隊利用北斗短報文通信發出信息,將災情和受災位置報告給救災搶險指揮部。北斗「既知道我在哪、又知道你在哪」的導航、通信一體化優勢,給各應用方留下了深刻印象。

十年過去了,北斗短報文通信功能已廣泛應用到各行業,特別是在保護我國漁民、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吉星」不僅在導航信號上兼容北斗二號,在短報文通信功能上也有了新突破。單次可發送千餘字元,實現了從「簡訊」到「微信」的跨越,足以將突發情況一次性說清楚;還支持圖片發送,應用場景將更為豐富。同時「吉星」的接收信號能力也大幅增強,可使用戶終端進一步小型化,並能與手機號互聯,用戶體驗將大大提升。

為了承載強大的功能,五院為「吉星」配備了東方紅三B(導航)衛星平台,這是我國現役規模最大的衛星平台之一。不過,各種通信載荷給整星的電磁兼容帶來極大挑戰。劉天雄表示,研製團隊集智攻關,高水平地解決了該難題,使「吉星」成為通信、導航一體化設計水平最高的衛星。另外,大平台裝載的充足燃料,以及一系列可靠性設計,也讓「吉星」的設計壽命創下了北斗家族的新高。

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除註明外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提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物理 的精彩文章:

關於黑洞信息悖論——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
那些你從未見過的神奇物理化學實驗,今天全給你整理了!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