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流血上市的破曉前夜:風口消亡、巨頭捭闔、資本焦慮

流血上市的破曉前夜:風口消亡、巨頭捭闔、資本焦慮

獵雲網註:2000年那一次創業潮誕生了中國第一批沒有原罪的富豪階層,而2015年創業熱潮再次洶湧而來。CVSource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5年,中國融資企業數量呈一條急速向上的曲線。在2014年經歷了井噴之後,2015年融資企業數量高達9428家。但在2016年,融資企業數量回落到7382家,這是資本寒冬的先兆,亦是市場回歸理性的徵候。資本寒冬到來之際,港交所「同股不同權」閘門打開,「新經濟公司」迅速擠入二級市場大門。文章來源:投中網,作者:柴佳音。

「2000年那一次創業潮誕生了中國第一批沒有原罪的富豪階層,而2015年創業熱潮再次洶湧而來。那一次比起15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當年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機會與15年前亦不可同日而語。投資圈,自然也是一片沸騰。」2015年曾在O2O領域創業的秦先生告訴投中網。

在他看來,2015年的創業投資熱浪襲來有兩個首要因素。一方面是,大量已經賺到錢的創業家對於支持創業充滿熱情,因此,對於有好創意、好團隊的創業項目,並不缺錢,甚至也不缺理解項目的投資人;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也給創業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投資人自然也是這番機遇紅利之下的獲利者。

「在2015年,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項目,更不用擔心沒有好項目。」在某知名FA機構從業5年的李女士記得,在高峰階段,她手頭握著的創業項目就近一千個,經過篩選也有兩百個左右能夠拿得出手的優秀項目,除了創業初期項目,也有一部分發展期的項目。「那時候不是在搞路演就是在做路演的路上。」

那一年,中國私募投資總額曲線剛畫下急劇向上的起點,移動互聯網創業正處於極盛而衰的前夜。

而之後的三年,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潮起潮落,李女士所在的FA機構也歷經了急速的爆發和冷卻。2016年的資本寒冬對創投圈進行了瘋狂的洗牌,很多個人和機構FA過著「發了一整天微信卻約不上一個會面」的日子。

而這樣的窘境,在2018年也未能得到緩解。


風口消亡

CVSource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5年,中國融資企業數量呈一條急速向上的曲線。在2014年經歷了井噴之後,2015年融資企業數量高達9428家。但在2016年,融資企業數量回落到7382家,這是資本寒冬的先兆,亦是市場回歸理性的徵候。

「如果大家都想找捷徑,每個人都是這種思維方式,其實是很危險的。」李彥宏曾在2015年中國IT領袖峰會上發出警告。

紅極一時的O2O是寒冬中倒下的「第一棵大樹」。

2014年是O2O服務元年,發展初期細分領域創業者層出不窮,各類APP紛至沓來。隨後,電商巨頭紛紛發力試水上門服務,平台類電商京東到家、美團、大眾點評、58同城等紛紛布局諸如家政、洗衣、麗人等上門服務,行業熱情快速膨脹。

於是,一場場瘋狂的「燒錢運動」拉開了帷幕。當時還沒有被58合併的趕集網CEO楊浩涌表示,「投資者只看訂單量,你比對手大兩倍,就能做更大的訂單量,然後拿更多的錢。所以所有企業者拚命、不停地融資,但是有一些公司在互聯網寒冬時發現投資人不看重這個,如果你的補貼每個月幾百萬、上千萬地燒訂單,投資人很快就不會再給你投錢了。」

2016年開始,眾多O2O上門服務企業紛紛倒閉,僅有少數企業在殘酷的「廝殺」中存活。2017年2月,京東到家關閉上門服務,大眾點評也於2016年2月將上門服務精簡,只留下家政業務。

縱觀整個行業,倒閉者占多數,上門服務市場遭遇寒冬,行業亟待變革。據天風證券判斷,上門服務市場遇冷的主要原因在於行業信任存在危機、服務質量難以標準化、客戶粘性不強、盈利模式尚不明朗等諸多因素。


巨頭棋子

共享經濟是2016年資本寒冬下的一個特例。

自問世以來,盈利模式尚不明朗,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單車做公益之說偶有聽見,但資本卻趨之若鶩,義無反顧地燒錢推動共享單車行業向前發展。

2017年中旬,摩拜還沒有「賣身」美團,ofo亦未頻頻遭受破產質疑, 某VC機構投資總監在投中網的採訪中如是評價,「當下,摩拜、ofo『寵冠六宮』,而其背後的投資方陣營不一,前者以騰訊為代表,後者則背靠阿里、滴滴。當前AT瞄準的都是共享單車平台上的流量。」

「然而,現階段摩拜和ofo的商業模式僅僅是溫室里的花朵,現實環境下均無法創造利潤,這樣僵持下去除了對資本的內耗外還有什麼?」

據《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創業公司正習慣於棋子的角色。許多創業者認為,如果幹得好,那麼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就需要選擇是接受騰訊或阿里的投資。若不接受,那麼接受巨頭投資的競爭對手就會坐享優質資源,將自己「殺」得片甲不留。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BAT等巨頭公司在投資領域的存在感,確實越來越高了。

2015年起,隨著大公司的實力不斷增強,又有獨立創業投資機構成功退出高額收益的誘惑,眾多企業開始涉足創業投資領域。優秀公司創業投資機構的出手也越來越頻繁,如聯想旗下的四大機構樂基金、聯想之星、君聯資本和弘毅投資;BAT旗下的戰略投資部等等。

2017年年底和2018年年中,國內人工智慧龍頭企業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分別前後獲得阿里巴巴投資。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兩家龍頭企業接受阿里巴巴的投資對他們大有裨益。

對商湯科技而言,阿里巴巴擁有龐大的數據和應用場景,可以為其提供高級別的場景,為其創新型技術應用提供入口;而對曠視科技而言,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新零售等應用場景也可以使其受益。而這種技術落地的場景,都是這兩家企業所不具備的。

但是,也並非每家被投資的企業都能享受到這些「福利」。「比如騰訊投資了幾百家公司,不太可能每家公司都能獲得騰訊的資源,能獲得資源的一定是在戰略上和騰訊非常互補的。」深圳某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葉女士在媒體採訪中表示,比如騰訊投資的遊戲類項目,多數能獲得較大的關鍵客戶導流;小米投資的項目,若能進入其產品生態中,業務就不用愁了。

然而,風雲資本創始合伙人侯繼勇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創業公司在A、B輪之前過早站隊BAT或許不是一個好選擇。

「由於BAT之間會相互排斥,創業公司這時候因為太早期不受重視所以既拿不到投資方的資源,又會遭到另外幾方的排擠。他形象地比喻道,這就像練武功,你在很弱的時候遇到武功第一的人,你也沒辦法學會。只有經過一些歷練,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機會。等進入C、D輪之後,BAT所擁有產業資源對創業公司來說越來越重要時,再選擇站隊可能會更好。」他說道。


資本焦慮

2018年,資本的焦慮還在繼續。

國內某知名AI獨角獸創始人曾在投中網記者的專訪中提到,2018年來自己做的最痛苦的事情便是「拒絕,拒絕,拒絕」。

「資本很聰明,但資本很功利。聰明在於,他們可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精準地判斷企業對於他們的價值。功利在於,他們確實更多情況下,只看當前。」他笑著說。

這句玩笑話,點破了資本的焦慮。

CVSource數據顯示,2018年7月有45起AI領域內的融資事件發生,項目融資總額高達50億人民幣。

大家迎著風口爭相入局的背後,投中網注意到,45起融資中,依圖科技、雲知聲等知名項目的融資金額佔比近80%。資本「廣撒網」瘋狂入局之時,小項目拿錢——抑或是說拿到足夠活下去的錢,正在變得越來越難。

嚴苛的標準致使「好項目真的太少了」的抱怨在投資圈內此起彼伏。當然,遇到好項目,沈南鵬也會說,「我們投得也很不容易,我們還想再多投點。」

紅杉資本中國投出的獨角獸大疆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4月初,大疆無人機以「競價」方式啟動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首輪競價後,申請競價的機構近100家,認購金額超出了30倍。無奈之下,大疆又開啟了第二輪競價。

如此駭人聽聞的融資事件背後,是大疆成熟的消費級無人機產品,及2017全年43億元的凈利潤。這樣的籌碼,足以使得上百家機構心甘情願背負「既得利益者」及「冤大頭」的罵名。這樣的資本,很現實,也很殘酷。

「現在遇到一個好項目,價格都很高,因為(資金)供給方多了。我們做創投上市了也很難賺錢的。」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說道。

大疆CEO汪滔是個「憤青」,大概知道自己性格的弊端,他很少公開發言。但是,兩年前,在罕有的媒體採訪中,他還是忍不住要說點什麼:「這個世界太笨了,不靠譜的人和事太多了,這個社會原來是這麼愚蠢,包括很多很出名的人,或者大家以前當成神、現在也當成神的人,其實level也不高嘛。我也經常在懷疑自己,你這玩意兒是不是有點腦子發昏了?我時時刻刻都在質問自己腦子有沒有發昏,但還是發現,這個世界很笨。」

現在來看,這更像是一種預言性的先知。


流血上市

春光里資本合伙人盧常福確信2018年是無疑的寒冬。

「甚至可以量化一下,零下85度。」他在媒體採訪中說道,「對創業者來說,冬天畢竟不是末日,大家還得吃飯,還得幹活。」

資本寒冬到來之際,港交所「同股不同權」閘門打開,「新經濟公司」迅速擠入二級市場大門。

7月第二周,更是有5家中國互聯網公司集中在香港主板上市,分別是小米集團、映客、齊家網、51信用卡、指尖悅動。緊接著還要奔赴香港的公司還有很多,甚至不乏美團點評等這樣超大體量的公司。

然而,在「流血上市」的質疑背後,朱嘯虎卻認為,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互聯網上市公司總體占整個公開市場市值的比例,還遠遠沒到它應該到的地位,以後會有一大批互聯網公司逐步登陸資本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衛星公司Iridium攜手AWS推出物聯網應用網路,將互聯網連接到「整個地球」
為什麼通用「不許玩手機」?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