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情滿滿+話癆,原來你是這樣的白居易
?
白居易,一個已經離開世界,卻依然活在我們語文書里的人物,你是否真正了解他呢?
如果說他是一個嘮叨的文藝青年,你會相信嗎?
九江琵琶亭白居易石像
白居易和元稹,知音難遇
白居易,可是語文課本中一個非常有分量的人物,可曾想到,他的人生竟然始於一段不快樂的婚姻。
白居易的母親,嫁了一個年紀足可當爹的丈夫,早早守寡,孩子還小,生活壓力苦不堪言。她只能帶著白居易兄弟,開始寄人籬下,也因此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白居易兄弟自小就經歷了人生中的各種磨礪。
白居易在少年時進入長安,試圖以科舉翻身,得到了一些長輩的幫助。可是,他的運氣和家世並不算好,磕磕碰碰地考了十幾年,直到三十多歲才成功當上「公務員」。
就在這時,白居易遇到了身世背景都和他極為相似的元稹,兩人對於詩文的看法也非常相似,於是就成為了知交。他們的交情非常深厚,兩人各自被貶謫的時候,彼此都為對方考慮,也寫下了「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之類的詩文,來思念老友。
白居易跟元稹的友情,並非矯情。那是一個慢慢的時代,是微信電話泛濫成災的現代社會,所不能理解的時代。
?
被貶謫的白居易——真香定律,一會好一會壞
如同其他的唐代官員,白居易曾在京城為官、也曾外放到地方。在他正常外放的時候,心情會比較好,他甚至會把自家製作的長安口味的餅,送給朋友們嘗嘗;但是在他貶謫到江州的時候,也就是《琵琶行》寫成的那幾年,他的心情起伏很大,顯得有些分裂。
有的時候,他告訴元稹: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餘食物,多類北地。
江州的魚很鮮美、酒也很香醇,其他的食物和他在北方吃過的差不多,感覺不錯。
但是他有時又寫詩給元稹說:鼎膩愁烹鱉,盤腥厭鱠鱸。
看著在鍋子里剝嘟剝嘟煮著的燉鱉,覺得好噁心好哀傷,看到盤子里的鱸魚,又覺得好腥臭好討厭。
有時候,他即使吃了可口的白米飯配冬莧菜(當時叫葵菜),也還是要在詩的最後幾句來個回馬槍:「憶昔榮遇日,迨今窮退時。」意思是:「唉,我以前多麼風光啊,結果現在竟淪落到吃野菜。」可是他明明就吃得很飽,就差沒說:真香!
鱸魚、野菜和白飯搭配的口味應該不差,被他寫成這樣,真是太對不起盤中的美味。
不知元稹讀完,會不會覺得頭痛,前一封信還說生活不錯?下一封又在感嘆飯食好油膩,生活好哀傷,莫不是老白的更年期提前來到?
白居易是個啰嗦鬼,什麼都可以寫成詩。早上起來吃了蔬菜配飯會寫詩、中午喝了茶會寫詩、下午陪孩子玩會寫詩、晚上太太叫他穿暖一點也會寫詩……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得以窺看這個男人反覆的心思,體會他當時的生活。
在江州安頓下來之後,白居易已經比較適應南方的飲食了,於是他吃著鱸魚喝著酒,又開始放話了:「老家沒這美味,幹嘛一直想回家?(故園無此味,何必苦思歸?)」
真香定律!
?
千古佳話終落幕
江州位在湖南一帶,而後,白居易又被派去四川附近的忠州。這次,他和弟弟白行簡一起從江州出發,途中與元稹見了面,接著就溯長江而上,赴忠州上任。
忠州不像江州有那麼多鮮魚,他隨即又寫信給元稹,說這裡土地貧瘠,生計艱難,吃飯只能吃「飯下腥咸白小魚」。明明很在乎飯菜的質量,他卻偏偏要傲嬌一下:飽暖饑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空虛。
翻譯成現代用語就是:「讓哥哀傷的不是吃不飽穿不暖,是空虛!」這種文青情調,放在今日也不陌生。
好在這貶謫的日子,白居易只熬了一年,就被召回長安,兩年後轉任杭州刺史,後來又去了蘇州。在江南的七年他很舒服,有錢有地位,也就不再抱怨飲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派恬淡悠遠、與世無爭的態度。
後來,他重返中央,擔任了刑部侍郎、河南尹等重要的官職。白居易晚年一直住在洛陽,並在洛陽卸任,再到人生落幕。
一千三百年前的這個男人,在他人生不同時期,都喜歡作詩碎碎念,通過他的詩文,甚至能遙想當年他的食案上,都擺過哪些食物。
白居易是一個性情中人,別嫌棄他啰嗦,他啰嗦的話都是極美的詩文,一般人可還學不來呢?
編輯:Joy 格式:黃牛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