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海軍擊沉英國商船 英國為何找清朝賠償三萬英鎊

日本海軍擊沉英國商船 英國為何找清朝賠償三萬英鎊

1894年7月25日,朝鮮豐島海面風急浪高。

是日清晨,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吉野」、「浪速」、「秋津洲」在豐島海面與北洋水師巡洋艦「濟遠」、「廣乙」發生遭遇。日本軍艦發出戰鬥信號,向「濟遠」、「廣乙」兩艦發起突襲。「濟遠」、「廣乙」兩艦寡不敵眾,抽身而逃。

就在這時候,一艘滿載清朝士兵的英國商船「高升」號誤入戰場。「高升」號遇到「濟遠」艦時,後者降旗示意避戰。「高升」號卻誤以為是在向自己致敬,繼續東進,直至與日艦「浪速」號碰面。

日艦「浪速」號對「高升」號發出警告,欲俘獲「高升」號。「高升」號上的清朝將士拒絕了日軍的無理要求,拒絕投降。「浪速」號隨即發起進攻,「高升」號全船清軍官兵以步槍進行反擊。

到下午1點多鐘,「高升」號被「浪速」號擊沉。871名清朝官兵葬身海底,只有約200人被游弋在附近的外國船舶救起來。船長高惠悌和幾名外籍船員則被「浪速」號救起。

豐島海戰和「高升」號事件發生後,8月1日,中日雙方同時宣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高升」號不是軍艦,是一艘懸掛英國國旗、船主為英國怡和公司的商船,建造於1883年,凈噸位1354噸,總噸位2134噸。船長為高惠悌,船載6名英國船員,3名馬尼拉船員和64名華工。「高升」號被清朝政府租用,運送清朝士兵前往朝鮮。所以船上除了1100餘名淮軍外,還有14門克虜伯行營炮和大量槍支彈藥,以及約600噸作為援朝部隊軍餉的銀錠。

顯而易見,「高升」號事件讓中國方面損失慘重。彼時中日尚未宣戰,「高升」號上所載清朝官兵,都是久經沙場的淮軍精銳,首戰失利,形成中日雙方在朝鮮軍事力量的失衡。同時,在心理上極大地打擊了清朝官兵。後來,在平壤之戰中,清朝指揮官葉志超不戰而逃,與此不無關係。

而從另一方面,由於「高升」號屬於英國商船,懸掛英國國旗,使得「高升」號事件變得極為微妙。

「高升」號事件發生後,中國、英國、日本展開了一場外交斡旋。

7月26日,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召見了英國駐天津總領事寶士德,向他通報了這件事情。慶親王奕劻則緊急約見英國駐中國公使歐格訥。在總理衙門的記載中顯示,慶親王詢問歐格訥將作何處理辦法,歐格訥說:「此時我不能出斷語,當聽政府之命。既日本將英船擊沉,或竟調水師前往,亦未可知。」

按照這種說法,英國人不排除派出軍艦進行干涉的可能性。這是清朝方面最想見到的結果。畢竟,那時候英國依然擁有排名世界第一的海軍力量。

然而,歐格訥在寫給英國倫敦的報告中卻完全沒有提到「武裝干涉」。歐格訥在報告中說:「雖然我不如親王消息靈通,但我仍有重要理由懷疑中國能否成功地抵抗日本突然和強有力的侵略。」

毫無疑問,歐格訥對中國在軍事對抗中獲勝缺乏信心。事實上,這並非歐格訥一個人的看法,而是整個英國的看法。

公允地說,英國並不希望中國和日本發生戰爭。一方面,英國在遠東最大的敵人是俄國。為了抵制俄國,英國需要獲得中國和日本的支持。中國和日本開戰,不符合英國的利益。另一方面,英國在中國苦心經營幾十年,擁有重大商業利益。中國遭到日本入侵,勢必會損害英國利益。基於此,英國在「高升」號事件發生之前,一度要求中國和日本都撤出朝鮮,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然而,日本對英國的要求置之不理。或許,正在快速崛起的日本覺得,是時候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地位了……

日本的強硬態度,讓英國有些尷尬。怎麼辦呢?英國乾脆宣稱讓中日兩國共同保護朝鮮。

「高升」號事件發生後,英國政府先後在日本長崎和中國上海組織了兩次海事審判聽證會。在聽證會上,日本提交了《關於高升號事件之報告書》,辯稱擊沉「高升」號屬於合法行為。英國基於自己的利益,接受了日本無錯的觀點。

11月10日,英國作出裁定:由於當時已經存在著戰爭狀態,「高升」號為交戰國執行交戰任務,日本軍隊有權扣留或擊沉它,因此,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那麼,誰來承擔擊沉「高升」號的責任呢?當然是清朝政府了。1903年3月,清朝政府不得不向「高升」號的船東怡和公司交付了總數為33411英鎊的「慈善補償」,作為軍事、外交上軟弱無能的代價。

這一天,距離「高升」號沉沒差不多9年了。

【參考資料:《中日甲午戰爭》《英國與中日甲午戰爭》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公主嫁給了誰?大部分嫁給蒙古貴族 只有4個嫁給漢人
唐太宗千方百計想抹去的黑歷史:向突厥稱臣納貢12年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