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大將被永樂大帝稱為虎將,保衛京師有功獲賜「丹書鐵券」

明朝大將被永樂大帝稱為虎將,保衛京師有功獲賜「丹書鐵券」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將他的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也就是歷史上的「建文帝」。可是建文帝在上台後,實施了削藩政策,最終也導致他的叔叔朱棣在北京發動叛亂,攻克了南京城,之後登基稱帝,史稱「永樂大帝」。

然而,當時身為燕王的朱棣要想成功奪得皇位,是很艱難的,不僅要面對數倍於自己的大軍,還需要得到謀士和良將的幫助。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位良將,他不僅被朱棣稱讚為「虎將」,後來還因為成功保衛了京師,被賜予了「世書」(也就是丹書鐵券)。

他就是楊洪,字宗道,六合人。他的祖父楊政,在明初因為戰功而被封為漢中百戶。後來,他的父親楊王景,在靈璧戰死。楊洪承襲了職位後,調往開平。他善於騎射,遇到敵兵時總是身先士卒。當初,楊洪跟隨朱棣北征征,到達斡難河這個地方,他俘獲了敵軍人馬後歸來。朱棣便說道「:真是難得的將才啊!」便讓人記下了他的名字,並進升他為千戶。

宣德四年,楊洪奉命率精騎二百,專門巡視塞上。緊接著,他又奉命在西貓兒峪築城,留兵戍守,並在紅山擊敗了敵寇。在後來景帝監國後,論前後之功,封楊洪為昌平伯。也先(瓦次的首領)又強迫皇上(被俘虜的明英宗)寫信給楊洪,楊洪把信封好,然後上奏朝廷。

當時景帝的已經即位,他速派使者告知楊洪說:「英宗這的信是假造的。從今以後,即使是英宗寫的真信,你也不要接受。」於是楊洪堅守城池,直到也先率兵逼近京城,皇上急命楊洪率兵兩萬,進入京師來負責保衛。

在楊洪趕到以後,賊寇已經撤退。楊洪與孫鏜、范廣等奉命追擊逃走的賊寇,他們在霸州擊敗了也先軍隊,還俘獲阿歸等四十八人,奪回了賊寇所掠奪的百姓和牲畜數以萬計。到達關口時,賊寇返回再戰,殺死明軍數百人,楊洪的兒子楊俊也差一點被殺。

在賊寇離去後,楊洪因為戰功而被封侯,並奉命率領他的部下留在京城,監督京營訓練,兼管左府事務。朝廷因楊洪是大將,對他所提的建議也大多都予以採納。楊洪還曾上書陳述抵禦賊寇的三條計策,又奏請裁汰三千名諸營的將校,不能讓羸弱之人充斥軍中,朝廷也都一一聽從了他的意見。

景泰元年,于謙認為邊境的情況緊急,目前又尚未平息,應當命令楊洪等上奏方略。於是,楊洪提出四個建議,皇上就下令兵部商議執行。都督宮聚、王喜、張斌事先都因為罪過而被下獄,楊洪和石亨推薦了他們三人,並說這些人都熟悉戰事,請求皇上讓他們戴罪立功,皇上也都下詔同意,但是言官卻藉機彈劾他們結黨擾政。

皇上因為國家正處患難之中,急需用人,因而擱置不問。等到英宗回朝以後,楊洪與石亨都被授予奉天翊衛宣力武臣,並給予世襲憑證(丹書鐵券)。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楊洪佩帶著鎮朔大將軍印,仍然負責鎮守宣府。他的堂侄楊能、楊信充任左右參將一職,他的兒子楊俊擔任右都督,掌管軍營。

楊洪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家父子二人的官級太過於高,又手握重兵,而且軍營中自己的親戚太多,擔心這樣下去勢頭太盛,難以任職辦事,而且令皇上也不放心,便主動上書請求退休,並請求把楊俊等人調到其他地方。皇上不答應。

八月,楊洪因病應詔回到京,在一個月後便去世了,他被追贈為潁國公,謚號為武襄。他的妾葛氏用上吊來殉夫,皇帝很是感動,又下詔追贈她為淑人。

楊洪久經沙場,對軍隊的管理十分嚴厲,因此他的部下兵強馬壯,他也是當時邊將之首,可他卻從未亂殺無辜。楊洪又十分重視讀書,他曾經請求在宣府設立學校,用來教育諸將的子弟。

楊洪作為明朝的一位良將,不僅能夠帶兵打仗,拱衛京師,還治軍嚴厲,並且從不濫殺無辜,實在是罕見的好將帥。

後來,楊洪又有自知之明,懂得明哲保身這個道理,及時向皇帝請求退休,從而讓朝廷消除了顧忌之心,比起其他那些有勇無謀的大臣,他的做法實在是明智之舉。身為武將,楊洪還重視後人的讀書教育,為自己家族培養了許多才俊,縱觀明朝的其他將領,能夠像楊洪這樣的恐怕是少之又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憫農》的作者是誰?他不僅寫詩厲害,官場也很得意
清朝文字獄使得一門新學術興起,至今它在學術界都還佔有重要地位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