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和脾虛的人,吃完飯會有這個信號出現,你注意到了么?
在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吃完飯以後,犯懶、犯困,不喜歡運動,犯困,想睡覺的表現。在中醫上來講,這是典型的「食困症」的表現。
「食困症」困擾著很多人,尤其是成年人,進食後,本來打算學習、工作,卻犯困、犯懶,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其實,一般來說,「食困症」不是一種病,是一種正常的表現。進食之後,消化系統的胃、腸等地方需要的血供增加,調動周圍血聚集在消化道,以供消化、吸收精微物質。這樣就會導致周圍血循環減少,人就會出現犯懶、犯困等表現。等飲食物消化吸收一部分後,胃腸道負擔減輕,血供會逐漸恢復正常。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食困症」表現特別明顯,有些人進食後沒有明顯「食困症」表現呢?
1、氣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現「食困症」
從中醫角度來講,進食後,食物在脾、胃進行腐熟、消化、吸收,耗損氣血,對於氣血相當虧虛的人,「食困症」表現就會明顯。對於氣血充足的人,消化食物耗損氣血的表現就不明顯,吃完飯後依然很有精神。
2、脾虛濕困的人也容易出現「食困症」
除了氣血足的人容易出現吃完很困的情況,還有一類人也容易這樣。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尤其是脾虛濕困的人,運化功能不足,無力消化吸收飲食物,「食困症」癥狀更加明顯。
找到了原因,我們就明白了,益胃健脾、補益氣血才是緩解「食困症」的關鍵。家庭保健可以選用艾灸的方法健脾益胃,選穴為足三里、陰陵泉,分別為胃經、脾經的合穴。
大家在家操作時,可選用長約10-15cm的艾條,一端點燃後插入艾灸盒,分別將艾灸盒固定在雙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靜靜等到艾條燃盡,期間如果溫度過高可以將艾條向外取出,溫度低時可以將艾條插入一截,調節到溫度適宜,溫度以溫熱為宜。
脾胃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饑飽無度,飲食不節。經常暴飲暴食,加重脾胃運化負擔,損傷脾胃功能。所以我們平時要均衡飲食,盡量做到定時、定量吃飯,不可以暴飲暴食,才能保護脾胃功能。
總之,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保證周身有足夠的氣血,濡養各個臟腑、組織、器官,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克服「食困症」。
※特別提醒:這個「健康」習慣可能會造成肝損傷
※過了40歲,男人擁有這8個標誌,說明你很健康,長壽大有希望
TAG:壹號專家健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