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最傳統的「跪拜禮」,現在沒人會了!

中國最傳統的「跪拜禮」,現在沒人會了!


文:票非人




跪拜禮是中國一項歷史傳統極其悠久的禮節。直到現在,一些農村地區,還流行晚輩向上輩磕頭致敬的禮節。




現代社會,人們普遍的看法是,屈膝下跪是一項有辱尊嚴的做法。故而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諷刺一個人沒有氣節,也會形容他是「奴顏婢膝」,似乎跪下是喪失人格。




其實最初跪拜的禮節,並沒有這種意思。




中國的古禮萌發並形成於先秦時代。那時人們日常起居,還沒發明出凳子,平時都是直接坐在坐榻或者席子上,臀部沒法著力,就雙膝跪地,再將臀坐於腳上。










跪拜禮就是在跪坐的基礎上演化出來的。人們在跪坐時,為了表現敬意,便將腿部打直、臀部抬離腳和小腿,形成了只跪不坐的姿勢,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了跪的禮節。




拜則與人類本能有一些關係。原始人在自然環境中捕獵時,往往得將頭部抬高,以便觀察形勢。如果把上身俯低,頭部低下,則是一種很危險的狀態,容易受制於人。那麼,向別人俯低上身、把頭低下,實際上代表了我把生命安全都交給你、對你絕對信任的意思,這是一種最高等級的禮數。拜也分許多種方法,有的是跪拜,有的是揖拜



後來跪與拜結合起來,就成了最莊重的禮節。中國最早的關於禮制的典籍《周禮》規範過九種跪拜的禮節,其《春官·大祝》篇說:「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這「九拜」裡面,以稽首、頓首、空首為正拜,是跪拜禮節內的最基本類型。




稽首是最基本、等級最高的跪拜。「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亦緩緩至於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前」。頭磕到地面後,要留一段時間,「稽」就是稽留、稽遲的意思。這種跪拜,多用於晚輩向長輩、臣子向皇帝、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等非常重要的場合。










頓首,動作與稽首基本相同,只不過頭點地時間極短,一觸即抬。多用來同輩之間的禮節。《水滸》中提到,江湖好漢見面後互行跪拜之禮,都是用的頓首禮。所以現在一些農村地區祭祖時,頭一磕地就抬起來,實際上並不合跪拜古禮的意思。




空首,是指拱手於胸前,然後跪地,以頭觸手。所以也叫拜手禮。這是一種禮數稍輕的禮,用於不是太莊重,不需要重禮的時機和場合。




古代皇帝接見大臣,並不是什麼場合都要求以臣子跪拜。皇帝即位、冊封皇后、太子等,舉行大的朝會,皇帝在禮儀性場合頒布重大的詔命,臣子們一般要集體跪拜,表示莊重尊崇。而一般性的議事,並不是自古就有。



秦漢以降,重要的大臣和皇帝議事,都是賜座的。直到隋唐,低級的臣子晉見皇帝需要俯伏奏事,但高級臣僚,在皇帝面前也是有座的。唐太宗有一次正在玩鸚鵡,魏徵進來奏事,他見皇帝漫不經心,想趕緊聽完繼續玩,就不緊不慢地坐著與太宗議論政事。太宗把鸚鵡藏在懷裡,魏徵故意說的時間特別長,後來把鸚鵡活活悶死了。











宋朝以後,大臣上朝議事,就撤去了凳子,只能站著和皇帝說話。明朝也執行了這樣的辦法,皇尊臣卑的趨勢更加固化。到了清朝更甚,前朝還只是大臣給皇帝、太子跪拜,清朝則要求,凡是皇室諸王,大臣見了一律下跪。如果日常見面,跪拜一下打個招呼倒也罷了。最怕的是當面奏事,也要跪著回稟。而很多重要的大臣,往往都上了年紀,長時間跪稟則難以忍受。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康熙皇帝命王大臣議喪禮於永康門外。當時皇室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都坐著議事,負責議禮的大學士和九卿都跪著回話。太皇太后的大喪,需要議論的事非常多,從早晨到說的中午,年老的大學士們都頂不住了,老臣王熙七十多歲了,膝痛難忍,屢屢歪倒。康親王傑書叱罵他不守禮數,給事中高層雲憤然說:「這種禮制苛刻如此,不要也罷!」




高層雲遂寫了個奏章,說大學士都是皇帝的輔弼大臣,宗室諸王應該以禮待之,怎能動不動讓他們下跪,這太有失國體了。




當時清朝正處於尊崇滿族勛貴的頂峰期,這本奏章一上,無異於揭龍鱗。滿朝大臣都為高層雲捏了把汗。誰料康熙皇帝居然接受了他的意見,下詔說,以後開會討論政事,大臣不得向宗室諸王下跪。清朝跪拜過頻之風這才稍有抑制。




作者:

票非人,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禽獸帝王,喜歡鋸人和生煮活人,親手砍下愛妃的大腿做成琵琶,比起商紂王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世民最喜愛的皇子李恪之死,竟是一場為了鞏固皇位的陰謀?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