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天龍三兄弟武功卓絕,他們聯手能打敗掃地僧嗎?金庸是這樣設定的

天龍三兄弟武功卓絕,他們聯手能打敗掃地僧嗎?金庸是這樣設定的

「天龍三兄弟」喬峰、段譽、虛竹三人,個個武功卓絕,每個人的武學造詣都足以稱霸天下,不過在《天龍八部》中武學成就最高的毫無疑問是少林寺中的掃地老僧,很明顯他比別人高出一大截,那麼如果天龍三兄弟聯手,能夠擊敗掃地僧嗎?可以說仍然沒有可能性。

有人將天龍八部中的人物做出了「一僧二掛三老四絕」的排名,「一僧」就是指掃地僧,「二掛」指的是段譽和虛竹,「三老」指的是逍遙派三老者天山童姥、無崖子、李秋水,「四絕」指的是蕭遠山,慕容博,蕭峰和鳩摩智,掃地僧的武功被公認最為厲害,其次是段譽和虛竹,再次是天山童姥、李秋水和無崖子,然後才是蕭遠山、慕容博、蕭峰和鳩摩智,這個排名是比較公允的,也是基本沒有異義的。在這些人之外再進行一些排名的話,那就應該是慕容復、丁春秋、段延慶、游坦之、玄慈等人了,那麼「一僧」中的掃地僧的武功究竟有多厲害呢?其實我們將掃地僧和他們其中一些人的交手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先看掃地僧的首次出手,這位老者上來就硬扛被天下武林人士奉為武功頂尖的兩大高手「南慕容、北喬峰」,這兩人武學修為享譽已久,而且正值當打之年,然而掃地老僧只是一個動作,甚至都稱不上是出手,就硬生生地將兩人折服,且看書中描繪:

慕容復氣往上沖,喝道:「那我便接蕭兄的高招。」

蕭峰更不打話,呼的一掌,一招降龍十八掌中的「見龍在田」,向慕容復猛擊過去。他見藏經閣中地勢狹隘,高手群集,不便久斗,是以使上了十成力,要在數掌之間便取了敵人性命。

慕容復見他掌勢兇惡,當即運起平生之力,要以「斗轉星移」之術化解。

那老僧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佛門善地,兩位施主不可妄動無明。」 他雙掌只這麼一合,便似有一股力道化成一堵無形高牆,擋在蕭峰和慕容復之間。蕭峰排山倒海的掌力撞在這堵牆上,登時無影無蹤,消於無形。

蕭峰心中一凜,他生平從未遇敵手,但眼前這老僧功力顯比自己強過太多,他既出手阻止,今日之仇是決不能報了。

蕭峰降龍十八掌打遍天下無敵手,武功何等高強?又正年輕氣盛俾睨天下之時,然而掃地僧並未大張旗鼓地出招阻擋兩人,只是雙手合十,剛猛無敵的降龍十八掌在掃地老僧這裡力道如泥牛入海,消失的無影無蹤,兩人知道這位掃地僧人比自己強太多,不由得頓時折服。

再說慕容博,他的武功和蕭遠山基本平分秋色,兩人交手三次都不分勝負,和蕭峰比或略有不如,但絕不會差太多,然而掃地僧想取他生命卻易如反掌。且看書中描繪:

那老僧點頭道:「那也容易。」緩步向前,伸出一掌,拍向慕容博頭頂。

慕容博初時見那老僧走近,也不在意,待見他伸掌拍向自己天靈蓋,左手忙上抬相格,又恐對方武功太過厲害,一抬手後,身子跟著向後飄出。他姑蘇慕容氏家傳武學,本已非同小可,再鑽研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後,更是如虎添翼,這一抬手,一飄身,看似平平無奇,卻是一掌擋盡天下諸般攻招,一退閃去世間任何追襲,守勢之嚴密飄逸,直可說至矣盡矣,蔑以加矣。閣中諸人個個都是武學高手,一見他使出這兩招來,都暗喝一聲采,即令蕭遠山父子,也不禁欽佩。

豈知那老僧輕輕一掌拍落,波的一聲響,正好擊在慕容博腦門正中的「百會穴」上,慕容博的一格一退,竟沒半點效用。「百會穴」是人身最要緊的所在,即是給全然不會武功之人碰上了,也有受傷之虞,那老僧一擊而中,慕容博全身一震,登時氣絕,向後便倒。

掃地僧的第三次出手對的是慕容復,不過這次更算不上出手,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出手,而是隨便慕容復來打,即便如此,慕容復仍然是自討苦吃,而掃地僧還怕他被動地受傷,猶如對待個小寵物般把他輕輕放下,且看書中描繪:

容復大驚,搶上扶住,叫道:「爹爹,爹爹!」但見父親嘴眼俱閉,鼻孔中已無出氣,忙伸手到他心口一摸,心跳亦已停止。慕容復悲怒交集,萬想不到這個滿口慈悲佛法的老僧居然會下此毒手,叫道:「你……你……你這老賊禿!」將父親的屍身往柱上一靠,飛身縱起,雙掌齊出,向那老僧猛擊過去。

那老僧不聞不見,全不理睬。慕容復雙掌推到那老僧身前兩尺之處,突然間又如撞上了一堵無形氣牆,更似撞進了一張漁網之中,掌力雖猛,卻是無可施力,被那氣牆反彈出來,撞在一座書架之上。本來他去勢既猛,反彈之力也必十分凌厲,但他掌力似被那無形氣牆盡數化去,然後將他輕輕推開,是以他背脊撞上書架,書架固不倒塌,連架上堆滿的經書也沒落下一冊。 慕容復甚是機警,雖然傷痛父親之亡,但知那老僧武功高出自己十倍……

掃地僧的第四次出手,則直接面對的是蕭氏父子,正是這次掃地老僧以血肉之軀硬扛降龍十八掌,肋骨都被打斷了幾根,是其唯一中招並吃了虧的地方,凸顯出了蕭峰及這種掌法的厲害之處。且看描繪:

那老僧道:「慕容少俠倘若打死了你,你兒子勢必又要殺慕容少俠為你報仇,如此怨怨相報,何時方了?不如天下的罪業都歸我罷!」說著踏上一步,提手一掌,往蕭遠山頭頂拍將下去。

蕭峰大驚,這老僧既能一掌打死慕容博,也能打死父親,大聲喝道:「住手!」雙掌齊出,向那老僧當胸猛擊過去。他對那老僧本來十分敬仰,但這時為了相救父親,只有全力奮擊。那老僧伸出左掌,將蕭峰雙掌推來之力一擋,右掌卻仍是拍向蕭遠山頭頂。

蕭遠山全沒想到抵禦,眼見那老僧的右掌正要碰到他腦門,那老僧突然大聲一喝,右掌改向蕭峰擊去。 蕭峰雙掌之力正與他左掌相持,突見他右掌轉而襲擊自己,當即抽出左掌抵擋,同時叫道:「爹爹,快走,快走!」不料那老僧右掌這一招中途變向,純系虛招,只是要引開蕭峰雙掌中的一掌之力,以減輕推向自己的力道。蕭峰左掌一回,那老僧的右掌立即圈轉,波的一聲輕響,已擊中了蕭遠山的頂門。 便在此時,蕭峰的右掌已跟著擊到,砰的一聲響,重重打中那老僧胸口,跟著喀喇喇幾聲,肋骨斷了幾根。

要是一般的高手,中了蕭峰這一掌,基本上就當場斃命了,然而書中卻這樣寫道:

那老僧微微一笑,道:「好俊的功夫!降龍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 這個「一」字一說出,口中一股鮮血跟著直噴了出來。

蕭峰一呆之下,過去扶住父親,但見他呼吸停閉,心不再跳,已然氣絕身亡,一時悲痛填膺,渾沒了主意。

那老僧道:「是時候了!該當走啦!」右手抓住蕭遠山屍首的後領,左手抓住慕容博屍首的後領,邁開大步,竟如凌虛而行一般,走了幾步,便跨出了窗子。

蕭峰和慕容復齊聲大喝:「你……你幹甚麼?」同發掌力,向老僧背心擊去……二人掌力相合,力道更是巨大,那老僧在二人掌風推送之下,更如紙鳶般向前飄出數丈,雙手仍抓著兩具屍首,三個身子輕飄飄地,渾不似血肉之軀。 蕭峰縱身急躍,追出窗外,只見那老僧手提二屍,直向山上走去。蕭峰加快腳步,只道三腳兩步便能追到他身後,不料那老僧輕功之奇,實是生平從所未見……

個人感覺在整部《天龍八部》中,這裡是寫的最離奇的情節之一,掃地僧是一位年歲近百的老者,被蕭峰打斷了幾根肋骨,卻竟然跟沒事兒一樣微微一笑,吐了口血之後,又提著兩個人跑了,而且奔跑的速度竟然連蕭峰(段譽施展凌波微步才勉強不被蕭峰甩下)這樣的人都追不上,豈不是匪夷所思?(這裡不得不說這樣的描繪太不符合醫學常理)

掃地僧的最後一次出手教訓的是鳩摩智,而且這是一次遠距離出手,因為掃地僧正在說法,中間隔著數人,而他一出手又將鳩摩智推出了數丈之外:

原來那無名老僧正為眾人說法之時,鳩摩智突施毒手,傷了段譽。無名老僧袍袖一拂,將鳩摩智推出數丈之外。鳩摩智不敢停留,轉身飛奔下山。

上面掃地僧的幾次出手中我們就能發現,無論是慕容博和慕容復,蕭遠山和蕭峰,還有鳩摩智,沒人能在他的手底下過一招,這裡面以蕭峰武功最高,降龍十八掌也讓掃地僧吃了虧,但是那個時刻比較特殊,掃地僧只是在防禦蕭峰,他的目的是將蕭遠山打昏,而且他也有心試試降龍十八掌的威力,所以才吃了虧。如果他要攻擊蕭峰的話,蕭峰也很難抵擋,因為掃地僧真正的出手只有三次,卻分別擊昏了慕容博和蕭遠山,還遠距離把鳩摩智推出了幾丈遠,這三人與蕭峰並稱「四絕」,換做是蕭峰的話,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基本也是一招被秒了。

我們再看一下天龍三兄弟蕭峰、段譽、虛竹聯合起來有多強,在掃地僧剛出現的時候,也就是在少室山一戰之時,段譽和虛竹都還不如蕭峰,虛竹也就比鳩摩智高一點點,段譽大概能和鳩摩智打個平手,那麼既然連蕭峰都扛不住掃地僧的攻擊,他們兩位就更不行了,所以這時候三人聯手對付掃地僧的話,也就是多讓掃地僧出手幾次而已。掃地僧有氣牆護體,所以很難擊傷他,而他又能遠距離攻擊,所以要想擊敗他是不可能的。

到了《天龍八部》的後面部分時,段譽和虛竹的功力有所增強,特別是段譽 ,他在吸取了鳩摩智的內力之後武功大為精進,可以說這個時候他的武功修為已經勝過了喬峰和虛竹,但是那又怎麼樣呢?從其表現來看他並不比喬峰和虛竹強出多少,既然掃地僧一出手就能秒掉「四絕」中的任何一個,這三人雖然勝過「四絕」,但是也並沒有高出很多,這三人聯起手來雖然威力無比,然而掃地僧若以氣牆護體再實施攻擊,這三人也是難以抵擋的,所以即便天龍三兄弟聯手和掃地僧相比,仍然沒有勝出的可能。

其實在小說的情節設定上,掃地僧是一個不可挑戰的存在,他的作用就類似《西遊記》中的如來佛,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沒有人能降服他,怎麼去收拾他弄出來的爛攤子?不得不請一位高人了,所以如來佛祖出現了,法力無邊的如來佛主伸出一隻手,就讓孫悟空無處可逃,把他壓到五行山下磨練心性去了。掃地僧的出現也一樣,慕容父子和蕭氏父子的冤讎如何化解?慕容博和蕭遠山的故事如何了結?金庸只有請出一位高人了,所以掃地僧就出來很好地辦圓滿了這件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天龍八部」的意思是啥?金庸為啥用它做書名?佛法本意是這樣的
五代十國朝代更迭不斷,為啥到宋朝停止了?趙匡胤改革止變留弊端

TAG:文史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