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也會導致溫室效應?科學家這樣解釋
文/姿勢分子
近些年來,溫室效應似乎越來越嚴重,導致全球氣候變得愈發惡劣。
溫室效應的誘因有很多,大家熟知的有汽車尾氣排放、工業廢氣排放、焚燒秸稈、耗電量增加等。
如果我告訴你,你吃肉都是在間接加劇溫室效應,你會相信嗎?
這不是開玩笑,而是科學家提出的真實科學理論。
我們通常認為,溫室氣體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有一種氣體導致溫室效應的能力,甚至比二氧化碳還強,這就是甲烷。
有人說:不對啊,甲烷不就是天然氣嗎?明明是燃料,為什麼會導致溫室效應?再說了,我們利用甲烷還嫌不夠,誰會排放甲烷呢?
首先要和大家具體說一下溫室氣體的定義:我們知道,太陽光通過輻射來到地面後,給地球加溫的同時,也會有很多輻射在地面反射後回到宇宙空間。而溫室氣體存在於大氣層中,會把這部分反射的輻射再反射回地面。地面除了太陽直射之外又接受了反射,自然就會變得更熱。
除了我們熟知的二氧化碳之外,氟利昂、氧化亞氮等都是溫室氣體,甚至水蒸氣也是溫室氣體。
甲烷,也是其中之一。甲烷吸收紅外線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其溫室效應也達到了二氧化碳的22倍,足見其威力之大。我們之所以不太了解它的威力,在於它的含量比二氧化碳低太多。
不過,這是以前。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空氣中的甲烷含量也開始增加。
我們吃的牛羊肉,都會對甲烷的排放有影響。
以牛羊為代表的反芻動物,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們放的屁中,有甲烷……
隨著人類對肉類需求量的增加,農民們飼養的牛羊開始增加。在它們發育的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甲烷。
同時,它們的各項活動,都在消耗著空氣中的氧氣,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更可怕的是,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隨著氣溫的提升,人類將面臨一項更嚴重的威脅:西伯利亞凍土層中掩埋的大量甲烷。目前來說,它們儲存在冰蓋之下,還很安全。但隨著全球氣溫提升,難保未來某一天冰蓋不會融化,其中的甲烷進入到大氣層,將會造成更加恐怖的溫室效應。
有人會說:就算這樣,我吃的肉也不多,有那麼誇張嘛?
首先,一頓吃的肉不多,但是我們很多人還是天天吃肉的,加在一起多不多?
即使一個人吃的不多,全世界幾十億人,每天吃多少肉?
積少成多,就變得可怕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食品公司提出了新的概念:清潔肉。
所謂清潔肉,不是肉質清潔,而是不會產生溫室效應。這種清潔肉是通過生物反應器培養的細胞來生產肉類,而不是直接飼養動物。沒有活體動物,就不會產生溫室氣體了。
而且,清潔肉不會排便,不會吃太多的草。它們不需要像活體一樣在運動過程中向空氣中排放熱量,還不會感染細菌病毒,可以說是非常好的食品。
目前來說,清潔肉的技術還是發展得不錯的,唯一的問題在於成本還比較高。隨著科技的發展,清潔肉的價格或將來到和其他肉類價位持平的程度。到那個時候,或許清潔肉就可以普及了。
(人山人海,相遇不易。創作艱辛,如果您覺得小編這篇文章還可以,請點擊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快陪我一起探索有趣的科學世界吧~)
※秋天來了,蚊子都消失了?其實它們可能還藏在你家
※暗能量或許就是空間本身,突破暗物質的束縛,或許可以超越光速
TAG:科學求知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