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朱立群:一位國關學者的敏銳、求索與責任

朱立群:一位國關學者的敏銳、求索與責任

朱立群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由她生前師友編輯的《從歐洲安全到中國外交——朱立群文集》。文集共收錄14篇文章,基本涵蓋了她的主要研究。

推動中國國關理論研究的「實踐轉向」

學術上敏銳、學問上求索,這是外交學院院長秦亞青在該書序言中對朱立群的評價。在研究中,朱立群總能敏銳捕捉國際關係領域重大問題,努力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最有意義的是,她探索運用實踐理論闡釋中國與國際體系的關係演化。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日益增強,西方出現了種種針對中國的悲觀論調,朱立群認為這種思維模式源於近幾十年西方主流國際關係理論的內在邏輯。為此,她探索以實踐理論破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的內在矛盾和對立,試圖為正確把握中國與國際體系的互動,確立一種新思維框架。《社會結構的實踐演變模式——理解中國與國際體系互動的另一種思路》《中國與國際體系:雙向社會化的實踐邏輯》《從結構—施動者角度看實踐施動——兼論中國參與國際體系的能動性問題》等文,集中反映了她對這一理論前沿問題的探索。

國際關係實踐理論基本要義有三點:第一,堅持實踐的本體論地位,強調國家等行為體的實踐,是國際社會存在的根本方式和國際關係的本質特徵。第二,強調國家等行為體的實踐,產生權力、利益、規範、觀念、文化等國際社會因素,形成了國際體系或者說結構。而實踐是持續不斷的過程,國際體系或結構也必然隨著行為體的實踐進程不斷演化。第三,國際體系或結構,與國家等行為體相互依存、雙向互構。前者在一定時空條件下制約和框定後者,後者基於自身主體性、位置性和策略性而進行的實踐施動,又維持、強化或改造著前者。

與西方主流理論不同,國際關係實踐理論從關注靜態轉向關注動態,從關注結果轉向關注過程,從關注如何「想—知」轉向關注如何「做—知」,從而將個體與整體、主觀與客觀、物質與精神、結構與行為體等統一於實踐進程中。實踐理論打破了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範式的束縛,不僅有助於闡釋中國與國際體系的關係,也為中國更好地發揮能動性、參與塑造國際體系提供了學理支持。令人惋惜的是,實踐理論的探索剛剛起步,朱立群卻不幸離世,這不能不說是國關學界的一個遺憾。

提出複合中心圓和中國外交戰略文化三概念

朱立群的學術訓練來自於歷史學科,強調對具體細節的求證。隨著在國關領域研究的深入,她越來越重視擺脫事件細節,超越經驗層面,努力從概念抽象和邏輯論證上把握國際問題的深層規律。例如,對21世紀初北約和歐盟雙東擴的研究,她提出複合中心圓概念,以闡釋並理解歐洲的新安全結構。她概括出來的複合中心圓的歐洲安全結構,具有交疊而不重合、等級有序、內外有別、開放性與邊緣模糊相結合、多邊主義與制度化控制等特徵。關於中國外交的影響因素,她力圖在紛繁複雜的現象背後,探索中國外交國內因素國際化的影響路徑和演變模式問題,提出「觀念轉變」「領導能力」與「中國外交變化」構成現階段中國外交變化動力的解釋模式。

在關於中國外交政策辯論的英文文章中,朱立群以三個概念闡釋中國的外交戰略文化:勢、身份和戰略。勢既包括天下大勢,又包括現有權力格局;身份既包括體系內的他者定位,也包括自我認同,更包括身份背後的權利義務認同;戰略既包括戰略目標、戰略原則,更具體到地區秩序構建乃至國內民族主義的關切等。深入本質的概念抽象和層層推進的邏輯分析,使朱立群的研究具有很強的學理性,也因此得到國際學者的關注。學理範疇的思考需要研究者在事實材料基礎上,具備概念化、抽象化以及邏輯化的能力;既能近望樹木,又能遠觀森林。在功利和浮躁盛行的環境中,能保持這種高品位的學術追求讓人敬佩。

從歐洲安全到中國外交的學術轉向凸顯家國情懷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朱立群把精力更多轉向中國外交研究。《觀念轉變、領導能力與中國外交的變化》探討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轉變,特別是改革開放實踐對觀念及社會基礎的重大影響。《中國外交的「中庸」特色》是對中國「中庸」特色外交政策的系統總結。《外交環境變化與中國外交能力建設》則分析了當前內外事務緊密糾纏、外交事權分散、外交運作日益透明,給中國外交運行環境帶來的新變化,提出中國外交能力的建設方向。

從歐洲研究、國際關係理論轉向中國外交研究,這種研究轉向看似突兀,實則體現出朱立群的家國情懷。歐洲研究和理論研究背後的真實關切都源於中國,基於如何能夠更好地維護和塑造中國的和平發展。情系家國、放眼天下的情懷,源於她的人生經歷。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朱立群,親歷了中國與國際社會關係的巨大變遷。她的求學治學經歷,恰與中國從國際體系的邊緣者變為有影響力的融入者這樣一個歷史過程同步。身處這樣的大背景下,緊跟時代脈動,再加上經世致用的學術情懷,影響了她的學術旨趣。一定意義上說,這部文集不僅反映了朱立群的學術軌跡,同時也是一個鏡像,折射出一代中國國關學者共同的心路和研究歷程。

(作者單位: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魏後凱:在新時代再創新輝煌
孫應帥:美國 「聯俄制華」「聯朝反華」的風聲不可信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