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時怎樣區分滿人漢人女子?從一個器官就可分辨,非常不一樣!

清朝時怎樣區分滿人漢人女子?從一個器官就可分辨,非常不一樣!

原標題:清朝時怎樣區分滿人漢人女子?從一個器官就可分辨,非常不一樣!


在像《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這種電視劇中,有一個細節非常惹人注目,那就是許多皇后、嬪妃的耳朵上,打著三個耳洞,而兩個耳朵一共打了六個耳洞。其實,這是滿族婦女的一種標誌。而對漢族婦女來說,一般都只打一對耳孔。在清朝,耳環又被稱為「鉗」,因此,這種一個耳朵打三個耳洞的做法,便叫做「一耳三鉗」。可以說,從清初到清末,用耳朵這個器官上有多少個耳洞,就可以區分滿族和漢族婦女了。


所以說,在清朝,判斷一個女人是不是滿族人其實很簡單——只要看她一個耳朵上有多少洞就可以了。滿族人起源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部落,所以他們延續了古代女真人的傳統習俗,人人要佩戴耳環,無論男女都有自己的耳環。到了明朝末年,佩戴耳環逐漸成為一股潮流,許多女真女性為了彰顯自己的美貌和地位,便去追求更加珍貴的耳飾了。他們耳朵上的耳環由銅逐漸變成金、銀,甚至變成珍珠、珊瑚和玉。而到了大清入關之後,滿清男子便不再佩戴了,而女子則根據地位高低,有不同的佩戴形制和材質。


一般來說,不管滿族婦女是什麼出身,她們每個耳垂都要在小時候紮上三個耳洞,而且她們只能戴三副適合自己身份的耳環。這樣富有的滿族婦女戴著玉或珍珠的耳環,家境貧寒的婦女戴著銅耳環,以此來區別於漢人。每次大清天子在選擇秀女入宮時,首先看到的是她們的耳洞,如果這裡佩戴了錯誤的耳環,不僅不能被皇上選中,這個女孩的父母和親戚還將受到責罰。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許多流傳下來的清朝皇后畫像,畫中人物基本戴著三對珍珠耳墜。這些耳墜做工精細,每對耳墜上都有兩顆巨大的上等東珠(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松花江產的淡水珍珠),中間隔著一層薄薄的金箔,這幾乎成為了皇太后與皇后的標配;而皇貴妃、和貴妃的耳飾,則採用的是二等東珠;妃子門的耳飾,則採用了三等東珠;如果是嬪,則耳飾採用的是四等東珠。而在普通的王公貴族家庭里,婦女們也經常戴著各種各樣各種材質的耳環,但等次上肯定不能與皇妃嬪妃們相提並論了。


而令人費解的是,滿人婦女的這種象徵,並沒有隨著他們逐步被漢化而改變。儘管清朝統治中國已有二百多年之久,滿族與漢代的融合不斷加深,清朝的統治者卻不願將這種滿族婦女的傳統習俗傳播開來。乾隆就曾經說:「八旗婦女一個耳朵佩戴三個耳鉗,原來就是我滿洲的舊例,斷不可更改!」到嘉慶和道光年間,滿漢婦女的這一標誌劃分變得更加的嚴格。在光緒皇帝時,裕隆皇后仍然是三對東珠耳環。因此,「一耳三鉗」是區分滿族漢族婦女的標誌,也是他們不忘滿州文化傳統的一個標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最害怕的四個人,一人讓他差點投靠袁紹,一人他沒見就想溜!
三國人物最好聽的8個名字:人如其「名」,見「字」如畫!

TAG:真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