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不空和尚碑》唐嚴郢撰,徐浩書。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現在西安碑林。

徐浩書《不空和尚碑》全稱《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唐嚴郢撰。唐建中二年建於長安。《金石萃編》載:碑高八尺三寸五分,廣四尺一寸八分,字共二十四行,滿行四十八字。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此碑為徐浩去世前一年所書,此碑是為紀念印度高僧不空三藏的業績而建立的。此碑書法點畫沉著、厚重,結字穩健,略有拙味,骨力洞達,與徐浩年高或有關係。 歷代對這件碑刻評價很高,但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如趙崡《石墨鐫華》說:"今觀《不空和尚碑》雖結法老勁,而微少清逸。"李後主說:"徐浩得右軍之肉而失於俗。"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徐浩寫此碑時已七十九歲,結法老勁,圓熟端莊,少清逸之氣。《唐書本傳》云:「始浩父嶠之善書,以法授浩,益工。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星池編》云:「唐之工書者多,求其三葉嗣名者,惟徐氏雲。」包世臣《廣藝舟雙楫》謂:「會稽如戰馬,雄肆而解人意。但對他的字表示不滿的人也有不少。如《呂總續書評》云:「徐浩真行書固多精熟,無有意趣。」李煜也說:「徐浩得右軍之肉而失於俗。」米芾甚至說:「《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惡札,全無研媚,此自有識者知之。」所傳書跡,除《不空和尚碑》外,還有《嵩陽觀記頌德感應頌》。《朱巨川告身》等。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傳世墨本以「闍」字未損者為明拓。碑文記述了佛教密宗的傳承歷史,以及榮任唐王朝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國師不空和尚的業績。對於研究佛教密宗傳播,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徐浩(703-782),唐代書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少舉明經,肅宗時,授中書舍人,四方詔令,多由徐浩所書。後進國子祭酒,歷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賢殿學士,封會稽郡公。著有《論書》(又稱《法書論》)1篇。徐浩擅長八分、行、草書,尤精於楷書。他的書法曾得到父親徐嶠的傳授,風格圓勁肥厚,自成一家。歷代對徐浩的書法褒貶不一。《新唐書·徐浩傳》形容他的書法如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唐代呂總《續書評》認為他的真、行書,固多精熟,無有意趣。徐浩傳至今日的墨跡有《朱巨川告身》,大曆三年(768)書。「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憑信,類似任命狀。此《朱巨川告身》字體肥圓,筆勢沉著雄渾。徐浩書寫的碑刻中,楷書有《大證禪師碑》,大曆四年書,碑在河南登封嵩岳寺;《不空和尚碑》,建中二年(781)書,在西安碑林。隸書有《嵩陽觀聖德感應碑》,天寶三年(744)書,碑在河南登封;《張庭珪墓誌》,天寶五年書,1977年在河南伊川縣出土。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唐 嚴郢撰《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字帖


附:徐浩·論書

《周官》內文教國子六書,書之源流,其來尚矣。程邈變隸體,邯鄲傳楷法,事則朴略,未有功能。厥後鍾善真書,張稱草聖。右軍行法,小令破體,皆一時之妙。近世蕭、永、歐、虞頗傳筆勢,褚、薛已降,自《鄶》不譏矣。然人謂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歐得其骨,當矣。夫鷹隼乏彩,而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翬翟備色,而翱翔百步,肉豐而刀沈也。若藻耀而高翔,書之鳳凰矣。歐、虞為鷹隼,褚、薛為翚翟焉。歐陽率更雲,蕭書出於章草,頗為知言,然歐陽飛白,曠古無比。

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用筆之勢,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小促令大,大蹙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斯其大經矣。筆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側。側豎令平,平峻使側,捷則須安,徐則須利,如此則其大較矣。

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永師登樓不下,四十餘年。張公精熟,號為草聖。永師拘滯,終著能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盡美。俗雲:「書無百日工。"蓋悠悠之談也。宜白首次之,豈可百日乎!

此文是徐浩用來教育子孫的家訓,所以言辭肯切,諄諄善誘。唐代中期崇尚豐肥,書法追求闊大溫厚的氣象。李肇《國史補》說:「懷素工瘦,張長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勁難工"。徐浩即以「肥勁」為標格,既強調豐腴,又強調骨力,由此可見唐中期書法美學思想的嬗變。而在這之前漫長的時期,書壇上是以「瘦硬」為美的。另外,作者所說書「宜白首攻之"的告誡,也精警有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陳振濂:書法與國學
明朝末年王鐸書法評論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