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航母爆炸怎麼辦?逃命要緊!看著數百億美元打水漂
原標題:核動力航母爆炸怎麼辦?逃命要緊!看著數百億美元打水漂
企業號航空母艦,是全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為企業級航空母艦的首艦。企業號在1958年開始建造,在1960年下水,最後於1961年服役,2012年12月1日退役。企業號在美國海軍服役51年,是海軍在役最長的航空母艦。企業號服役不久即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封鎖古巴海域,然後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曾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環球航行一圈。
1965年企業號由大西洋調往太平洋艦隊,先後七次派往參與越戰,並在戰爭結束前夕參與西貢的撤僑行動。除大型戰爭外,企業號也參與冷戰時期多場地緣政治事件,在其一生服役生涯中其足跡遍布全球。1969年1月14日,檀香山以西70海里處。當時「企業」號完成戰備後離開加利福尼亞州阿拉美達基地的母港,正準備開赴東南亞參加越南戰爭。
從海軍專門委員會調查事故的報告中可以看出,事故原因是在給艦上飛機裝彈時,飛行甲板尾部發生了爆炸。一架飛機機身下懸掛的導彈由於受到發動機尾焰的炙烤,被加熱到很高的溫度,導致爆炸,接著附近機群中的炸彈和導彈也相繼被引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福萊斯特」號大火的翻版,區別只在於「企業」號上發生的爆炸和火災離艦艉較遠,掛載彈藥的飛機較少,並且這些飛機也沒有落入火災區域。因此「企業」號飛行甲板發生爆炸的次數要少,因而在火災中遭到破壞也小。
「企業」號大火簡直就是「福萊斯特」號大火的翻版
火災發生前「企業」號已調轉方向,試圖藉助風力來彈射飛機。火災發生時,該艦繼續轉向,想借風力把大火吹向艉部,離上層建築和其它飛機遠一些部。然而火勢越來越旺,爆炸聲接二連三,飛行甲板上相繼發生了8次爆炸。火焰開始蔓延進入內艙,但火勢比「福萊斯特」號大火要小。火災發生後約1小時,飛行甲板上的大火雖被控制,但甲板下的火焰繼續猖獗了數小時。
烈火和濃煙不斷在蔓延
一開始,「企業」號的船員在滅火中採用的是遠距離水炮,裝有2個噴頭,可噴射滅火劑,由一名艦員操作。但這種裝置每隔4分鐘才供給少量滅火劑,滅火作用不大,所以當飛機燃油起火後,又誘發了炸彈爆炸,炸壞了遠距離水炮的軟管,破壞了壓縮空氣瓶的密封性,使其失效。此外炸彈爆炸還破壞了水管和泡沫管,水和泡沫流得到處都是,此後要想滅火的確難度很大。當時擔負警戒的兩艘驅逐艦距離「企業」號只有15米,使用了自己艦上的水管來滅火。在此過程中,甲板上的未爆彈藥也被不斷清理出來。大多數艦員與火災進行了頑強的鬥爭,但有些軍官和水兵在驚慌失措中紛紛跳入海中,不少艦員被直升機救起。這場事故導致27人死亡,120人受傷,另有資料稱24人死亡,85人或300人受傷,說法不一。
甲板上的大洞清晰可見
「企業」號遭到了嚴重損壞,鋪設裝甲的飛行甲板上出現了3個大大洞,其中一個佔滿二層甲板和艦舷。右舷開了一個直徑為4.5米的大洞,甲板上另一個大洞接近8米。在高溫作用下,一部分飛行甲板變形。艦的甲板內部也受到了破壞,但核動力裝置沒有受到損害。15架噴氣式飛機損毀,「企業」號的損失(飛機除外)為640萬美元,每架損失的飛機價格為500-700萬美元。大火當天,「企業」號以12節航速返回基地,此後在兩家大型船廠進行修理,歷時3個月。
大火被撲滅後甲板上的慘狀
經歷大火的「企業」號返回珍珠港
事故發生後,「企業」號艦長宣布,如果該艦艦員沒有吸收「奧里斯坎尼」號和「福萊斯特」號的經驗和教訓的話,那麼也許該艦的損失和後果會更為嚴重。事實上,該艦90%的艦員在專門的消防學校已經學習過半年,學校的教學大綱已經吸取了過去航母火災的教訓。
鑒於「福萊斯特」號和「企業」號航空母艦的事故,美海軍雜誌經常刊載關於提高航母生存力的文章。文章認為,航母的生命力是一個綜合的複雜概念,反映了艦的重要性能,如不沉性、防火性和抗爆性等。根據美國人的觀點,航空母艦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難以處理防火問題。事故經驗也表明,由於一系列原因,不可能完全評估出航母的抗爆性能。
首先,每次爆炸的規模相對不大,在飛行甲板上爆炸的炸彈一般有300-400千克黃色炸藥的裝葯。由於裝甲飛行甲板具有較大的防穿透能力,即使甲板上出現了大尺寸的破壞,對航母的危害也不大。其次,爆炸是表面的,露天的,威力要比封閉空間爆炸要小。最後,爆炸是在空氣中而不是水下發生的,因此與艙室被淹毫無關係。艙室被淹沒可能會影響到艦上武器和設備,甚至會影響全艦的安危。根據上述理由,已發生的事故還不能全面評估攻擊航空母艦的抗爆性。但可以指出的是,在現有條件下這種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可以承受8-10次航空炸彈的爆炸。
※中俄軍工一進一退:俄羅斯盡顯頹勢,當年一人抗美的霸氣已不再!
TAG:迷彩的青春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