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說實話,我討厭看到陳曉卿的《風味人間》在這個季節上線。

秋末冬初,配上李立宏的嗓音,點十份外賣,正是毀我減肥大業的好時候。

果然不出所望,節目開篇便端上一盤油脂清甜的阿爾泰手抓肉。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阿爾泰手抓肉

接著就是內蒙古奶桶肉、馬肉闊爾扎克、南屏火腿……從羊肉,到馬肉,再到豬肉,滿眼都是肉。

無論是6年前的《舌尖上的中國》,今年夏天熱播的《人生一串》,還是大洋彼岸的《主廚的餐桌》……

你會發現,關於美食的節目總是「無肉不歡」。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主廚的餐桌第一季》

到了電影中,這個肉,它甚至能跟主角搶戲。

李安定是深諳其道之人,在[飲食男女]的開頭,以肉勾人。

松鼠魚、東坡肉、汽鍋雞皆歷歷在目,口水直流。老朱與三個女兒的故事,皆可拋在腦後。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飲食男女],東坡肉

肉之所以能在影視中成功出賣色相,是因為人對「肉味」的難以把持。

那麼在所有供人飽腹的食物里,我們又為何偏偏對肉上癮呢?

這恐怕要從人類為何吃肉說起了。

因為物競天擇 橫掃飢餓

如果不吃肉,這個地球可能並不存在人類,只有一群不會思考的類人猿。

但這偏偏是個物競天擇的世界,所有的生物都被大自然安排得明明白白,包括人類。

遠古時期,當時大陸或許尚未漂移分裂,植物堅韌、粗壯,類人猿的牙齒無法大量咀嚼。

大概好比生啃樹皮一樣鬱悶,剌嗓子,還不管飽。

不知是哪只餓瘋了的類人猿,啃了塊骨頭,吃了口肉,頓覺像吃了仙丹似得。

不冷,不餓,口感細膩,牙齒無負擔。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2001太空漫遊],一隻猿用殘骨作為工具和武器,獵食動物吃肉

腦容量最多550ml的它們才不明白,肉為身體提供了脂肪、蛋白質和氨基酸。

其營養成分比植物更容易被身體吸收,使體型與智力得到雙重進化。

它們只知道,一口肉抵過十斤植物,打回幾頭野物好過冬。

所以說,吃肉是人類出於生存需要,逼不得已進行的效率性選擇。

然而恰恰是這種選擇,使類人猿的腦容量擴大到600—850ml,出現了早期的人類。

不過肉與腦的關係,絕非簡單的單向能量供給,而是有回應的雙向刺激。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從猿到人的腦容量示意圖

一方面肉供大腦消耗,擴大腦容量,另一方面大腦也發出想要吃更多肉的指令。

直至腦容量達到1200ml以上的水平,像我們這樣的智人才誕生。

但愛吃肉的指令並未被收回,除大腦外,人體的神經、器官都需要消耗熱量。

當然主要還是大腦,即便是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一天,也要燒掉人體20%~25%的能量。

如此看來,人喜歡吃肉,是出於自然規律與生物基因的選擇。

都怪我們長了個費肉的好腦子!

因為大腦作祟 使人快樂

如今人類已經過數百萬年的繁衍進化,腦子也不是從前的那個腦子了。

有時候我深感大腦的可怕,人類可能並不是人類,而是一隻「腦精」。

因為它聰明得操控人體產生一種叫做「食慾」的東西,之後又嫁禍給嘴。

英國牛津大學的兩位科學家研究發現,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更能取悅大腦,刺激它的「快樂中心」。

而這種快樂卻是大腦的一個預設。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風味人間],火腿精華製成的「富貴雙方」,油脂豐厚

早期人類沒有今天這般智慧、發達。

食不果腹,風餐露宿的生活,逼迫人腦寫下一條「為儲存能量而攝取高脂食物」的命令。

它恐懼回到解決溫飽問題的那些日子,強迫這條命令不得更改,代代相傳。

研究同時發現:

食物的濃度越大,大腦中某個區域就越興奮。

為獲得越來越多的興奮,大腦驅使我們將肉做得更香。

煎炸烹炒,生肉變成熟肉,熟肉再添上佐料,甚至發展出烹飪的藝術。

從味覺、視覺、嗅覺等方面,全向取悅我們的大腦。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風味人間],在豬後腿上撒鹽做成火腿

同時我們的大腦也從各方面對食物進行記憶,尤其是肉,常常使人達到難以自控的地步。

於是在[南極料理人]中,廣播里喊出魚籽飯糰和豬骨湯時,隊員們狂奔回基地,急得摔了跟頭,嘴啃地。

堺雅人擦好刀,切牛排時,隊員們兩眼發直,恨不得一口撲上去,發出感嘆:「哦!肉,是肉啊!」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南極料理人],堺雅人扮演的廚師正在為大家切牛排

[笑林小子2:新烏龍院]里釋小龍扮演的小和尚,啃起肉來更是狼吞虎咽,開心得起飛。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笑林小子2:新烏龍院],釋小龍扮演的小和尚大口啃肉

其實科學證明,除去人腦對「肉味」發出的強烈指令外,隨著人體的消化,肉中油脂的一部分,會轉化成為多巴胺。

而多巴胺是使人快樂的腦內分泌物,也與各種上癮的行為有關。

所以心情不好時,來頓肉就好比陷入愛情一樣幸福。

隔段時間不吃,又像戒毒一樣難受。

因為供不應求 代表地位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2000多年前,《論語·述而》里的這句話,充分表達了肉的價值地位。

到今天,它的後半句,還用來形容生活清貧。

在孔子那個年代,肉量稀少,堪比黃金,他本人就常收肉乾(束修)作為學費。

古時,我們以肉祈天拜祖,壯士出征前烹羊宰牛。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電視劇《大秦帝國》,秦昭襄王用肉祭祀,祈求豐收

中國傳統文化中,滿漢全席108道,半數以上皆為肉。一桌子菜擺開,沒有大魚大肉不成席。

尤其在宋代,吃肉,特別是吃羊肉,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會高度。

《續資治通鑒長編》中寫道:

飲食不貴異品,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宋朝皇室對羊肉的熱愛,致使皇家後廚在宋神宗時期,一年用了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羊肉。

由此可以想像,宋朝羊肉貴至「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買嘗」的情景了。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宋朝宮廷宴席,滿桌酒菜必有羊肉

所以在《水滸傳》中,英雄好漢普通聚餐吃牛肉。

一方面它比羊肉便宜,宋徽宗時一斤不超過二十文,羊肉一斤則近一貫。

另一方面,他們這些江湖草蜢也用牛肉,與喜食羊肉的朝廷作對。

但到了宴請,對待身份地位高的人,為表敬重還是要換成羊肉。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1998年版《水滸傳》中的牛肉、燒雞

比如林沖投奔柴進,起初被莊客當作普通配軍,隨便拿盤肉打發他。

柴進得知後,大怒:

村夫不知高下,教頭到此,如何恁地輕意?快將進去。

先把果盒酒來,隨即殺羊相待,快去整治。

一個人身份高低,你只看別人用什麼肉招待他便可得知。

像宋江,到清風山,到穆家莊,均以羊肉款待。至黃門山是牛肉和馬肉,那說明這山頭太窮了。

大膽「腦精」,竟敢騙肉吃

▲1998年版《水滸傳》中帶有儀式感的飯局

不止是古代的中國,在中世紀的歐洲,能享用到肉的人,也是非富即貴。

窮鬼,只有靠蔬菜和麵包過活。

所以說,肉在世界各民族飲食文化中地位極高,曾被視為一種等級與財富的劃分。

於是每吃一口肉,就容易產生自己彷彿擁有全世界的幻覺。

天啊!管飽、快樂又富有,我們真的是在說肉而不是毒品嗎?

沒辦法,我的大腦命令我,必須成為一個離開肉活不下去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來中國拍電影,就不怕晚節不保?
據說,這部新劇是英國版「色,戒」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