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研還需行政推動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是教育部「以園為本教研製度建設」項目基地單位,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逐漸感受到區域性教研缺乏行政力量的推動很難落到實處,這引發了我們就如何實施行政推動促使教研產生實效的思考與實踐。
釐清財權人關係形成行政推動
南海區現有幼兒園371所,其中大部分是民辦幼兒園,民辦園在經營管理上,大多是投資者說了算,不免有的民辦園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標,較少把精力放在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幼兒園的內涵提升上。
為此,我們實施行政推動所有幼兒園教研齊步走,爭取政府重視、制定政策規劃、配備教研人員、落實教研經費、搭建對話平台、實施有效指導。
2003年開始,我們一年一個大變化。在省內我區率先制定了《南海區學前教育「名師工程」規劃》,之後配備了專職幼教教研員,成立區學前教育協會,爭取到了每年10萬元的教研經費,爭取到450萬元發展經費支持,把學前教育「名師」納入到中小學「名師」管理中享有同等的待遇,設立幼師繼續教育專項經費,成立區學前名師工作室,建立幼教聯盟,今年我們還有了省學前名師工作室,建立了省、區名師教研共同體。
有了人力、物力、財力的行政力量推動,南海的幼教教研工作慢慢步入規範、有序、均衡的良性發展軌道。
小課題研究強化教師對幼兒的關注
小課題研究是立足南海幼師專業水平和能力而提出的,以「問題就是課題」為價值取向,以幼兒一日活動為內容,以幼兒為對象,通過教師對幼兒在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發現問題、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其研究的時間小則三個月、一個學期,多則一年。對參與小課題研究的教師,區教育局做到「三個保障」——保障教師每年有自由申報立項的權利,保障教師有選擇個人或小組合作研究的自由,保障教師的研究成果每年有激勵推廣的價值和機會。
通過小課題研究,教師覺得做課題不再深奧了,申報小課題數量一下躍升到現在的100多個,日常教育工作中常見的問題也成了教師教研的熱點。小課題研究既提高了保教質量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成為我區幼兒教師「可望」又「可即」的專業追求。
「名師工程」促進名師到基層送教
南海區學前教育「名師工程」是實現南海幼教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在南海,學前教育「名師工程」的規劃比中小學早了五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堅持研、訓、評三結合的原則,鍛造「名師」為教研開路,具體做法是:
以教研項目推動,為「名師」搭台,讓「名師」唱戲。如「名師教學診斷」教研項目,最初是針對教師研討過程中不敢開口說話提出來的。基於這種現象,我們以「基於問題的教研」為導向,每年組織開展「名師教學診斷」活動,把「名師」的研討課送到村鎮,創設村鎮教師與「名師」對話機制,廣開言路,營造你說我說大家說的教研氛圍,打破傳統的「大話教研」「一言堂教研」的格局。
這種讓「名師」源於基層又服務於基層,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做法,在區教研項目的推動下,不僅為村鎮教研的有效開展指明方向,而且使城鄉教育資源得到均衡發展。
同伴互助營造民主合作教研氛圍
我區承擔「以園為本教研製度建設」項目後,為把該項目做得紮實有效,2007年起,幼教教研員向省教科研單位申請立項,帶頭進行項目的研究。研究立足三個層面(公辦、民辦、村辦)的實驗園,圍繞三條主線——「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研究」「教師培訓與成長研究」及「教研活動方式方法研究」,從幼兒園的需要出發,從改變教師的教育行為入手,通過專家和教研員的專業引領、實驗園間的同伴互助,抓住「研什麼、怎麼研、達到什麼目的」展開行動研究。
十多年來,通過自上而下的推動和自下而上的實踐研究,我區各實驗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園本教研模式,如隨機教研、案例教研、課例教研、自主教研、問題跟進式教研等,建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研製度,營造了民主、開放、合作、共贏的教研氛圍,推動了幼兒園、教師、幼兒的共同發展。
搭建培訓平台拓寬保教人員視野
培訓是最好的「福利」,為教師謀「福利」是幼教教研員應盡的專業責任,我們堅持一個中心(以專業發展為中心),兩條腿走路(走出去、請進來),三個層面落實(專業院校、協會、幼兒園),重點面向四種對象(園長、教師、保育員、保健員)的培訓原則。多年來,在專項培訓經費不足的情況下,爭取領導支持,盤活地方資源,依託區學前教育協會共開展了300多場專項培訓。其中包括行業人員師德師風培訓,園長領導力培訓,教師新入職培訓,骨幹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初、中、高級保育員培訓和保健員上崗培訓等。
我們通過不同層面的系列培訓,拓寬了保教人員的專業視野,增強了保教人員的職業自信,提高了保教人員的教育教學能力,使投資者、園長、教師、保育員在參與培訓中,感受到品牌與質量的提升。
(作者系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研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04日第2版
※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幫每個孩子找到適合的教育
※彭麗媛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屆女童和婦女教育獎頒獎儀式致賀詞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