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精品推介—明代龍泉窯刻花紋玉壺春瓶

精品推介—明代龍泉窯刻花紋玉壺春瓶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

龍泉窯釉色蒼翠,北宋時多粉青色,南宋時呈蔥青色,沒有開片在器皿轉折處,往往露胎呈現胎色,瓷釉厚潤,裝飾上很少刻花、劃花,而流行用貼花、浮雕,例如在盤中常堆貼出雙魚圖案,在瓶身上貼出纏枝牡丹圖案。

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至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傳世的龍泉青瓷下限至清康熙年間,燒造歷史達七、八百年之久。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胎骨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處見赭褐色窯紅,胎微出燒,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層透明,釉表光澤很強。裝飾花紋較簡練,常見紋樣有魚紋、蕉葉、金枝、荷花等。裝飾風格趨於奔放。處於南宋鼎盛時期的龍泉青瓷,形成了自已獨有的藝術風格,顯示了獨特的魅力。

到了明代,龍泉窯生產規模已漸縮小,但仍集中在大窯一帶。過去文獻上把這一時期的青瓷稱為「處州窯」,是不確切的。在明初一段時間裡,龍泉的制瓷匠師們曾經一度努力恢復宋代龍泉青瓷的藝術風格,把元代破壞了的民族優良傳統復興起來,燒制出一些白胎厚釉的產品。如正統(1436—1449)年間顧仕成的作品,形制端整,釉厚色青,可以代表當時的燒制水平。

玉壺春瓶又稱玉壺賞瓶,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流行地區廣,沿用時間長,宋以後歷代各地窯場均有燒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基本形製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

玉壺春瓶最早出現在宋代,以後歷代都有燒制,但每個歷史時期的造型和裝飾都略有不同。從宋至清,年代越晚,瓶的頸部越短,腹部越大、越圓,圈足越寬。釉彩裝飾在宋代目前僅見北方窯口的品種,如定窯的白釉刻花、磁州窯系的白地黑彩或褐彩等;元、明時主要有青花、釉里紅、白釉(元代為卵白釉、明初為甜白釉)等;到清代又增加了粉彩及其他顏色釉等品種。

玉壺春瓶又與梅瓶、賞瓶並稱為「瓶中三寶」,是器物美學發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許多瓶類都是以這三種造型為母本延伸創作出的。三種瓶型相比,玉壺春的造型最為經典。清新挺俊的身姿、曼妙的曲線更顯女性陰柔的豐滿與纖細,所以不少收藏家也習慣稱其為「女性瓶」。

近日深圳永樂有幸徵集到一件明代時期的龍泉窯刻花紋玉壺春瓶;該器物高:35cm,口徑:12.4cm,底徑:12.4cm;造型呈撇口外卷,束頸,溜肩,垂腹,圈足。釉色凝重沉穩,呈青翠色,釉面均勻瑩潤,玉質感較強,胎質細膩,胎體厚重,瓶身刻有花卉紋飾,畫面蘊涵吉祥寓意,底部削足墊燒。使該器物整體器型更加俊秀、舒朗、雅緻,玲瓏有致。堪稱明代龍泉窯青瓷的典型器。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升值空間。

龍泉窯是中國瓷業史上最後形成的一個青瓷名窯,其文化內涵豐富,生產規模極為壯觀,是南北兩大瓷業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範,是官民瓷業相互關聯、相互激蕩的結果,是中國青瓷工藝發展的歷史總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永樂文化 的精彩文章:

1953年貴州茅台酒值多少錢
精品賞析—王振鵬二十四孝圖冊頁

TAG:深圳永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