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七雄的楚國為何不能統一天下?

戰國七雄的楚國為何不能統一天下?

原標題:戰國七雄的楚國為何不能統一天下?


戰國七雄中,楚國疆域廣闊,實力雄厚,又經吳起變法,雖然沒有完全實現中央集權,也漸成諸侯中一大強國。


在中原,率先強大起來的魏國野心勃勃,在公元前353年攻趙國,進圍邯鄲。邯鄲離楚國遙遠,跟楚國那是八竿子打不著,本來楚國大可置身事外,坐山觀虎鬥,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坐收漁翁之利。卻目光短視,偏偏要攪和進來,占那麼一小塊土地,獲取點蠅頭小利,而且當時在位的還是比較賢明的楚宣王。此舉導致楚國的兵力深陷中原紛爭之中。本來,當時楚國已經佔有巴國黔中、巫郡、江州和墊江,卻因為戰略轉向北上中原,沒有溯江而上攻滅殘破的巴國,喪失了西圖蜀國,擴大實力的大好良機。


其實即使楚國不參與中原逐鹿,齊國與秦國也不會放任魏國坐大,魏國會面臨齊國和秦國東西夾攻,若再有趙國中心開花,魏國毫無勝算,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而楚國北進中原,就算能佔領一片領土,這片領土也會成為突出部,承受東、北、西三面壓力。再有中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楚國得尺寸之地也必須集結大量兵力駐守,會牽扯很大精力。這樣一來楚國就沒有餘力西進巴蜀,楚國並不是沒有吞併蜀國之意,而是積极參与中原逐鹿,慢了半拍,送給了秦國一個大好良機。



射殺吳起

秦國戰略就比較清晰,在東線收復上郡和西河郡,穩固了防線之後,立即南下滅了苴國、蜀國和巴國。接著楚懷王又被張儀忽悠,惱羞成怒,與秦國發生丹陽、藍田大戰。秦國趁楚國背棄與齊國同盟,勢單力孤之際,擊敗自己側翼威脅最大楚國。此役楚國損失慘重,還輸了漢中,戰略形勢轉為惡化。而秦國的戰略態勢轉優,可以說是楚國一手送出去的。沒先下手巴蜀,被秦國佔了過去,而秦國沒有巴蜀這一糧倉,大規模東征勢必糧食不足,自然無力東進。貪圖蠅頭小利被張儀忽悠,導致丟了漢中,而秦國擁有漢中,對楚國形成居高臨下之勢。


可見,楚國的出路並不是參與中原爭霸,而是應該儘快吞併巴蜀,佔領漢中,雖然不能滅秦;但是秦東向爭雄會有所顧慮,楚國會有五道出擊多項選擇,隨時能打入關中威脅咸陽 ,防不勝防。然後楚國於西線暫取守勢,東線集中兵力擊滅滅越國,盡量把防線推至秦嶺淮河。也許不足以問鼎中原,但劃江而治還是有可能的。


楚國的戰略簡而言之:中原取守勢,接著西略巴蜀,然後北進漢中,再與秦在西線形成對峙,於是調轉方向東滅越國,最後劃江而待天時。


說了鬥爭的問題,再來說合作。楚國的盟友最好是齊國,當然早先楚國也是這麼做的。哪知楚國後來遇到了八百年難遇的昏君楚懷王。楚懷王被張儀忽悠,以致齊楚聯盟瓦解,說明楚懷王既沒看清秦國虎狼之心,也沒看清齊國和楚國聯盟的實質。


屈原


齊國既能幫楚國牽制魏國,也能保持楚國東線穩定,還不讓越國西進。之所以東線能穩定,是因為楚國疆域廣大,齊國沒有實力滅楚國:一則兵力不濟;二則路途遙遠、運輸不便;三則耗費時日,趙魏燕會避實擊虛。齊國拿不住楚國的七寸。齊宣王時齊國不能滅燕,就已經失去了坐大的機會。所以齊國對楚國沒有實質性威脅。



楚懷王


而楚國拋棄與齊國的聯盟,導致楚國徹底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資格。最終只能被秦國所滅。

本文作者 :仰望星空胖達真人,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陸軍製造航母,日本這個奇葩國家什麼都想得出
最悲壯的城市防禦戰,打退敵人400次進攻,吃光城內所有百姓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