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一招逼出骨中寒氣!關節冷痛者,記住三個字

一招逼出骨中寒氣!關節冷痛者,記住三個字

(本文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實用中醫外科學》、《實用中醫風濕病學》、《現代方劑手冊》

列位看官,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明顯降溫,不少慢性風濕骨病患者關節冷痛的癥狀又明顯了。所以,很多看官通過各種渠道聯繫我們,想了解一下此方面的調治將養之道。所以,我們撰寫此文,與您解說清楚。

首先,咱們來想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老風濕病患者,會在冷風低溫的刺激下發生疼痛呢?

這個問題,有些人可能覺得太「白痴」了。冷風一吹,怎能不疼?偏偏要問為什麼!這不和問1加1為什麼等於2差不多嗎?

沒錯,看官,越是這樣簡單的問題,深究下去,越可能有重大的發現。

首先說,這種因冷空氣刺激而導致的風濕骨痛,在中醫裡面叫做「痛痹」。所謂「痛痹」,嚴格地說,是「痹病」的一種。它的主要癥狀,就是患處局部的冷痛。這是什麼感覺呢?第一,疼痛很劇烈;第二,疼痛處相對固定不變;第三,關節可能伴隨重著屈伸不利;第四,患處遇熱可以得到緩解,表面上不紅,不發熱。第五,在秋冬季節癥狀明顯。第六,女性患者多餘男性。

這類問題是怎麼來的?兩個字概括,這就是「寒邪」。

看官須知,這個寒邪,可不得了。它能引發太多的疾病。就痹病而言,雖然往往以肝腎虧虛、正氣不足為內因,但是直接的外部誘因,往往就是這個寒邪。你看《素問》裡面就講得清清楚楚:「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寒氣勝者為痛痹」。還有《素問·舉痛論》說得好:「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總之,寒邪入體,主收引,傷陽氣,令氣血為之凝滯,於是就引發了骨痛。

看官,讀到這裡,你是不是應該推知,祖國傳統醫學針對此類問題的調養之道了?

其實,所有精要,就是針對上述病因而產生的。總結起來,三個字,這便是「散、通、和」。

什麼意思呢?先說「散」。這個散,主要指的就是散寒。既然寒邪入骨為患,我們自然就要散寒溫陽了。這是毫無疑問的。

其次,「通」。通什麼?通我們的血。要知道,寒邪正是引發了血的凝滯,才讓機體「不通則痛」的。所以,我們必須養血活血,令血溫通起來。

再次,就是這個「和」字。什麼意思呢?就是要調和營為,固護正氣。衛氣在外,營氣在內,營衛司抵禦外邪之責。如果營衛失和,外衛不固,寒邪就特別容易襲擊我們。所以,這就要養營陰、固衛氣,令營衛調和、正氣充足。

道理,似乎很好理解。祖國傳統醫學是如何實現上面這三個字的呢?在這裡,咱們給您聊一張簡單的臨床驗方,您作以借鑒。組方如下——

桂枝20克,雞血藤20克,制川烏15克,制附子15克,白芍12克,當歸12克,黃芪12克,防風12克,炙甘草6克。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用。這個辦法,最初刊載於1982年的《浙江中醫》雜誌上,比較有代表性。

您看,這裡面的桂枝、制川烏、制附子,是來溫陽散寒的,實現一個「散」字。再用雞血藤、白芍、當歸來養血活血,實現一個「通」字。然後用黃芪固表,配防風來除濕祛風,配當歸養血之能,實現調和營為、固表益氣之效,令寒邪不再襲於人體。這就實現了一個「和」字。全方到這裡,大功告成。

如上方劑,看官必須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應用,切不可不經辨證而貿然應用。切記切記!

總而言之,逼出骨中寒氣,化解關節冷痛,咱們祖國傳統醫學是有思路、有辦法的。這一篇文說,我們把這裡面的道理講述一遍,希望能幫助您了解疾病的來龍去脈,為日後的調養,打下更好的基礎。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一旦出現這十個癥狀中兩個以上時說明你精血已嚴重不足了,特別是換季失眠、脫髮……
古人說「避色如避亂,少吃申後飯」是啥意思?有無道理?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