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襄樊之戰張遼奉命救援曹仁,為何遲遲沒有到達戰場?是害怕關羽嗎

襄樊之戰張遼奉命救援曹仁,為何遲遲沒有到達戰場?是害怕關羽嗎

三國梟雄曹操,戎馬一生,經歷過無數的大場面,甚至親自經歷過幾場,令人損失慘重的大敗,例如赤壁之戰、宛城之戰等等,但是這些戰爭都沒有把他嚇垮。可是,有一場他沒有親臨前線的戰爭,卻嚇得他亂了方寸。這一戰不是其他,正是襄樊之戰——當時名將關羽先是兵圍樊城,困住了曹仁,之後曹操派于禁前來救援,又被關羽借漢水泛濫之機一網打盡,於是于禁投降,龐德被斬。因為此戰,關羽從此威震華夏,曹操卻嚇得提出了遷都暫避其鋒芒的想法。

當然了,曹操並沒有真的遷都,他在蔣濟和司馬懿的建議之下,派使者說服孫權,與自己聯手對付關羽。可是曹仁也不能被捨棄,所以他還得繼續派人增援。這個時候,與于禁同為五子良將的張遼和徐晃,接下了重任。《三國志·張遼傳》記載:「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翻還救仁。」《三國志·徐晃傳》記載:「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

可是,最終的結果,卻並非張遼與徐晃聯手,大破關羽,而是「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史料中提到,當初張遼屯兵的合肥,與樊城相距620公里,而當時最快的騎兵,急行軍的話,一日夜能行三百餘里,也就是說,張遼增援,如果日夜兼程,大約需要四五天,只是白天行軍,十日之內也能到達。而于禁敗後,徐晃也沒有直接行動,畢竟他麾下多為新兵,無法與關羽抗衡,只能等待機會。也就是說,張遼原本有趕上救援的機會。那麼張遼為什麼遲遲沒有到達前線呢?難道是因為張遼害怕關羽嗎?

答案是否定的,張遼作為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之首,不管是武藝還是謀略,大約都不輸關羽,而且武將聽令行事,不可能因為害怕,就故意延誤戰機。說到此處,也許還有人會提出這樣的見解,那就是張遼與關羽情同兄弟,他不想在戰場上與關羽交手,不知該如何面對。這樣的說法更是站不住腳——他們二人既然分屬不同的陣營,自然早就想到了立場問題,不可能公私不分,畢竟在那個時代親父子、親兄弟為不同陣營效力,都是常有的事,他們各為其主,不會相互怪罪。

再者說,在忠與義之間,張遼早就做出了選擇——《三國志》注引《傅子》中提到,當初關羽暫居曹操麾下時,關羽對張遼說,自己報了曹操不殺之恩後,一定會離開,「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也就是說,如果一定要在對曹操的忠,和對關羽的義之間,做出選擇,張遼會堅定的選擇前者。

那麼,張遼為什麼遲遲沒有到達前線呢?小編認為,張遼應該真的不是故意的。當時徐晃被派往樊城的時候,剛剛結束了漢中之戰,他開始直接率大軍前往。可張遼之前一直在負責鎮守合肥,大軍開拔需要準備糧草等輜重,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合肥一直是東吳的目標,縱使當時孫權已經稱臣,他也不能掉以輕心,防守的安排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再者說,急行軍適合突襲,卻並適合遠程作戰,而且襄樊戰場是膠著狀態,所以張遼的增援,應該是常規速度。

這樣林林總總算下來,從張遼接到命令,開始準備,到率軍到達襄樊戰場,最起碼得二十天,甚至一個月,這種情況下,他怎麼還可能趕得上這一場戰爭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大清最讓乾隆神魂顛倒的妃子,初次見面就連續寵幸,名字家喻戶曉
諸葛亮隱居隆中,神秘莫測?郭嘉的隱居之地,更具神秘色彩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