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一遼國叛徒來到宋朝獻上一計,導致北宋數年後慘遭滅國
北宋末年,宦官童貫奉命出使遼國。出生燕雲故地的遼國大臣馬值秘密拜見童貫,獻上了「跨海聯絡女真(即金國),合擊遼國,收復燕雲」的計劃。童貫聞言大喜,將馬值帶回北宋面見宋徽宗,皇帝不僅欣然採納這個計劃,還將國姓賜下,馬值改名為趙良嗣。自此「聯金滅遼」計劃開始成型,北宋卻也開始了加速滅亡的進程。
一、收復燕雲、聯金滅遼
「聯金滅遼」計劃,是指北宋末年時期與金國約定一起消滅遼國。原本有遼國隔在金國與北宋中間,三方基本形成一個穩定的和平局面。但這個盟約踐行之後,遼國滅亡,金國與北宋之間從海上聯通變為了陸地直接交壤。兩年之後,北宋也被金國滅亡。
那麼,為什麼北宋朝廷要採納「聯金滅遼」這樣一個計劃呢?答案很簡單,因為燕雲十六州。
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送給了遼國。自此,中原王朝失去了對付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天然屏障,同時燕雲十六州也代表著中原王朝的尊嚴,所以收復失土成為後來歷代中原皇帝的夢想。
到了北宋末期、遼國開始衰落,宋徽宗採納趙良嗣的計劃,設法繞道渤海、與金國取得了聯繫。並於1120年簽訂了「海上之盟」,約定北宋和金國合擊遼國,滅遼後燕雲地區歸還北宋,北宋納貢於金國。
二、誤判實力、計劃失敗
儘管在我們現在的眼光看來,金國如此強大,北宋應該聯遼抗金才是。但在遼金尚未開戰的時候,北宋卻普遍認為遼國強大、金國弱小,且北宋認為自己本身的實力也不錯,所以「聯金滅遼」計劃得到了最終的採納。
沒想到在聯金滅遼中,金國以強大的軍事實力橫掃遼國,僅用不到5年的時間便攻陷了其都城上京在內的遼國半數國土。而北宋由童貫率領的20餘萬禁軍卻在遼國殘軍面前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滅。最終還是由金軍出面,才勉強收回六座空城。金國與北宋之間的軍隊實力可見一斑。
當然,在這裡,我們也要為趙良嗣正名一下。從表面上分析,確實是趙良嗣提出的「聯宋滅遼」,導致了北宋的最後滅亡,但是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聯金滅遼」,北宋的結局會是怎樣?依照當時金國的野心,不外乎也是金國獨自消滅掉遼國,最後再試探北宋,最終將北宋滅亡。「聯金滅遼」計劃,不過是加速了北宋滅亡的結局罷了。
三、北宋滅亡的最主要原因:重文輕武
北宋滅亡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重文輕武。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因為是武將出身,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所以北宋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有效防止將領擁兵自重、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同時,卻也導致了武官的積極性受到致命的打擊,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和國防力量。
另外,自從「澶淵之盟」開始,北宋每年向遼納貢,宋朝與遼國開始友好交往、近百年再未發生大規模戰爭,維持了一個基本和平的局面。士大夫久不知兵,軍備廢弛,北宋禁軍的戰鬥力逐漸下降。
因為這兩點,使得童貫的20萬大軍被遼人的殘兵敗將輕易打敗。而也正是因為這個結果,使得金人覺得北宋像極了一隻待宰的羔羊,最終於公元1125年,金國毫不猶豫地撕毀和約,大舉南下進攻北宋。而在接戰中,大宋一觸即潰,不到兩年,北宋滅亡。
而趙良嗣本人,則在金軍南下之前便被罷官遠貶,金軍南下之後趙良嗣被梟首示眾,其妻子、兒女流放被流放。嗚呼哀哉。
※吳三桂為何最終選擇投清?除了陳圓圓,還有這兩個原因
※這把槍曾讓日軍陷入恐慌,後日軍寧願冒死搶它,也要丟掉自己武器
TAG:協虎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