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市場大反彈、美股收跌,風水輪流轉開始了?
2018年迄今,市場都在問一個問題——究竟亞太或新興市場的拐點何時到來?美股真的會「風景獨好」嗎?
似乎上周市場嗅到了一絲「拐點」的氣息——11月亞太市場迎來「開門紅」。截至上周五(11月2日)收盤,滬指漲2.70%,深成指漲3.96%,創業板指漲4.82%。其中北上資金大幅凈流入近180億元,創歷史新高,人民幣在兩日內大漲近千點。此外,韓國KOSPI指數飆升3.53%,恒生指數大漲4.21%,日經225指數大漲2.63%,MSCI新興市場股指日內漲幅接近3%;相比之下,儘管美國企業財報數據不差,加之貿易摩擦傳出利好,但這仍對美股無濟於事——標普500指數和道指分別下跌0.63%和0.43%,納指更是下挫1.04%。
儘管各大機構仍認為美股將出現「可交易的底部」,但態度無疑更趨謹慎。「從2017年四季度開始,隨著加息漸強,估值擴張(QE推動)已經不再是支撐美股上行的動能,盈利擴張是主動力。現在關注的重點是,美股盈利見頂後是否能夠維持在這個水平?而且我們預計未來公司回購的動能將會下降。」資深全球宏觀交易員、熵一資本總經理周志彤在億金峰會期間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儘管近期的美股回調不一定代表美國經濟、企業盈利出現問題,但板塊的分化至少敲響了警鐘。周期性板塊大幅跑輸防禦性板塊,而且在過去一周美股出現反彈的過程中,前者表現也弱於後者。」渣打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告訴記者。同期,亞太市場在10月也經歷了大幅資本外流,儘管新興市場的估值已經很便宜,但未來能反彈多少,機構認為仍需要觀察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包括選舉壓力過後美國會否改變對貿易談判的口徑,同時也需觀察新興市場各經濟體的自身韌性、企業盈利,未來美股的波動加劇也或將造成一定溢出效應。
亞太股匯終迎狂歡
當市場情緒被壓抑過久,一則利好就徹底激發了做多的熱情。
北京時間11月1日(周四)晚間,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日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特朗普稱,美方重視美中經貿合作,願繼續擴大對華出口。兩國經濟團隊有必要加強溝通磋商。習近平稱,中美經濟團隊要加強接觸,就雙方關切問題開展磋商,推動中美經貿問題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當日晚間,人民幣空頭被「暴打」。美元/離岸人民幣(CNH)從6.9805一路掉至最低的6.9121,人民幣暴漲近700點,次日最終收於6.898附近。
「雖然今年空頭很克制,但畢竟還是有不少空倉,周五多數空頭都進行了平倉。臨近年末,不少機構為了保住業績,只能加速平倉,否則虧損更為嚴重。」某外資行外匯交易主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也提及,11月7日央行將通過香港金管局在香港發行3個月、1年期央票各100億元,這將提升央行對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的把控性和透明度,因此人民幣做空或投機就更為困難。
羅伯遜也對記者提及,今年預計美元/離岸人民幣將在6.93左右,「破7」可能性很小,且目前做多美元對人民幣的「風險補償」並不理想。
匯市的反彈也伴隨著股市的大幅反彈。A股北上資金凈流入量創歷史新高;MSCI新興市場股票指數日內漲2.9%,接近2016年3月來最大單日漲幅。
其實,整個10月,不僅美股回吐了全年所有漲幅,墨西哥、南非和韓國等新興市場股市也經歷了雷曼危機後的最差10月,外部不確定性導致市場缺乏「買氣」始終是新興市場萎靡不振的主因。
IIF(國際金融協會)研究顯示,近幾日情況有所回暖,中國和韓國市場吸引了多數資金流入,這主要是由於「買跌」策略驅動,畢竟估值仍具有吸引力以及持倉處於「低配」狀態。「但至於能維持多久,這仍需要看全球融資條件會變得多緊、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如何,以及美國貿易和外交政策如何影響新興市場。」
外資「搶籌」消費、金融股
10月初開始,由於市場情緒有所轉差,外資從A股的「凈買家」變成了「凈賣家」,但11月2日北上資金大幅凈流入近180億元。那麼外資究竟在買些什麼?
記者梳理後也發現,滬股通下十大成交活躍股包括:貴州茅台(600519.SH)、中國平安(601318.SH)、招商銀行(600036.SH)、恆瑞醫藥(600276.SH)、海螺水泥(600585.SH)、伊利股份(600887.SH)、中信證券(600030.SH)、興業銀行(601166.SH)、長江電力(600900.SH)、工商銀行(601398.SH)。核心依然圍繞消費+大金融板塊,而如貴州茅台等此前遭遇過大幅拋售,一度跌停。機構也認為,11月2日的相關板塊反彈,仍然是受益於人民幣「暴力反彈」和油價下挫,同時市場交易的邏輯還在於消費的韌性將會在減稅降費後釋放。
瑞銀資管中國股票基金經理施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政策的轉折點已領先於基本面轉折點出現,基本面的底部預期在明年,過程會有反覆,但目前大部分的風險已經釋放了。
不過,也有外資機構對記者表示,鑒於部分大消費概念股的盈利下滑顯著,外資主動買入的力度將會隨著短期的「暴力反彈」有所減緩,未來大消費板塊的不確定性增強。
具體數據顯示,公募在三季度大量賣出在二季度增倉幅度最大的板塊。被公募減倉幅度最大的板塊分別是白色家電、化學製藥、飲料製造(白酒)和電子,配置上分別環比下降了2.3、1.4、0.7和0.7個百分點。當然,國內機構出於年末考核壓力兌現部分收益,也加劇了近期消費股的波動。
2018年第三季度,A股企業盈利同比增長4.3%(低於二季度的15%),剔除金融後同比增長8.6%(低於二季度的23.5%);中小創的軍工、通信和計算機出現顯著的收入回升,其中計算機板塊營收增長保持20%以上的增速。瑞銀證券也認為,鑒於外部不確定性仍未消除,機構在配置戰術上應偏向於防禦型板塊,建議超配銀行、保險、必需消費、公用事業和能源以及受益於基建支出增長的建築板塊。
美股盈利見頂、波動加劇
當然,對於亞太市場而言,美聯儲貨幣政策和美股波動始終是一個必須監測的變數,而美股盈利的可持續性則決定了牛市還能持續多久。
「目前美股盈利見頂的態勢顯現,但進入熊市的可能性不大,攀升至3.2%左右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並不一定利空美股,四季度美股仍可能攀升,目前這輪漲勢仍然可能看到明年二季度。」富達國際投資解決方案設計總監布克爾(David Buckle)對記者表示。
不過,多數觀點也認為美股波動性將加劇。上周五發布的美國10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新增就業25萬人,遠超預期的19萬,失業率保持在3.7%,連續兩個月創1969年12月以來最低,美聯儲最為關注的平均時薪增速同比為3.1%,是2009年4月以來首次「破3」。數據公布後,美債收益率大漲,30年期收益率創逾四年新高,美股由漲轉跌,代表10月造成美股拋售的邏輯完全復刻重現(市場擔憂經濟數據將推動美聯儲加速加息)。
「隨著美聯儲加息,企業回購的動能未來可能會減弱,業績擴張的可持續性將成為未來美股行情的主動力,而今年下半年開始,美股不同行業間的業績擴張已經出現了顯著分化,儘管不能確定未來盈利是否一定拐頭向下,但美股波動率一定會攀升。」周志彤告訴記者。
羅伯遜也對記者表示,美股的波動並沒有影響美聯儲持續加息的計劃,美聯儲預計聯邦基金利率將在2020年達到3.4%的水平(目前為2%~2.25%)。不過近期的美股拋售已經讓市場的通脹預期下降,衡量通脹預期的指標「美國10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已跌至2%,是今年1月來的最低點,該指標於10月5日在2.18%觸頂,同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於10月9日在3.25%處觸頂。
各大機構近期表示,如果美聯儲比市場預期更激進地推動加息,這可能持續加劇美股的波動性,屆時需要關注新興市場受到的溢出效應。
※製造業PMI連續26月位於景氣區間,專家稱經濟平穩增長基礎已形成
※一財直擊比爾?蓋茨記者會:像個「中國通」一樣列舉中國減貧數據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