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的孝道觀

佛教的孝道觀

導讀

在11月4日的周末講堂中,廣州光孝寺常住悟恆法師為大眾開示佛教的孝道觀,講述佛教傳入中國以來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衝突與融合,闡釋佛教孝道觀的三大特點,並回答大眾提問,令大眾更加明白佛弟子應如何行孝,如何利益眾生。

辭親割愛、出家修行,這在古代很多人看來,就是一種悲觀主義,是一種逃避,談不上孝道,可以說是不忠不孝的表現。因為按照傳統文化的儒家觀點,每個人都要贍養父母,要盡好家庭責任,否則就是不孝。《孟子》中寫道:不忠不孝,是禽獸也。一個人如果不忠不孝,跟禽獸沒有區別。因為儒家是講究仁、義、禮、智、信,講究三綱五常的。出家人則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表面看來什麼都不管。這是一個很另類的存在,跟傳統儒家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孟子說這話的時候,佛教還沒有傳進來,那麼在傳統文化的約束力久已形成的情況下,佛教傳入之後必然會面臨很多挑戰。任何一個外來文化想在我們中華大地紮根發展,它自身必須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否則絕對會被漢族文明所同化。我國歷史上曾遭受很多次入侵,有一些入侵者甚至在一段時期之內統治中國,但最終他們都成為一個受到漢化的民族而融入到中華民族當中,這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與生命力。

佛教作為外來的文化,誕生於印度,紮根生長於中國,祂不但沒有被同化,反而牆內開花牆外香,肯定有其獨到之處。

比如說,很容易引起爭議的孝道觀。佛教真的不講孝嗎?佛陀不示範孝行嗎?佛陀的戒律對出家的師父、皈依的居士難道不強調孝義嗎?肯定不是,任何一個能傳承千年的宗教,絕對都是要提倡真善美。

東晉廬山慧遠大師也對佛教的孝道觀進行過闡發,因為那時候有人提出佛教的修行人不遵守禮制,慧遠大師認為,出家和在家的佛子,在孝道的表現形式上是不同的。出家修行者是「方外之賓」,因此可以不隨順世俗的禮法教化,可不禮拜王者。而在家修行者,即處俗修道之人則應當遵守世俗的禮法,應當奉上,應當尊親,應當奉行忠孝之禮。而剃髮出家是表明修道篤誠之心,也是以特別的身份化導世俗的需要,同時給賢明的志士開顯了一條解脫的大道,並不違背世俗傳統,當然也不會違背傳統的孝道精神。

除了慧遠大師以外,還有許多祖師大德對佛教的孝道進行闡述,以消除世俗對佛教的誤解,歷來有大孝事迹記載的佛教徒更是不計其數。大家自己想一想,佛教有什麼地方教人不孝嗎?在在處處都教導我們要報恩,要利益一切眾生,孝道精神當然也是我們特別重視的。

如果大家想學習更多關於孝道經典,也有一些可以推薦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了報四恩的思想, 還有《摩訶摩耶經》(一名《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盂蘭盆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善生經》、《父母恩難報經》、《父母恩重經》等等,都是宣說孝道的佛經。但是大家要注意,有一本叫做《父母恩重難報經》的,不是佛所說,是後人所造,不要去流通。

佛教孝道觀的特點

主要有三點,第一個是以「報恩」為基礎,許多寺院以報恩為名字,可見這個行孝是為了報恩,這也是佛教孝道觀的基本思想之一。行孝就是為了報恩,你報恩了也算是行孝了,這兩個是合二為一的。

第二,以「深廣」為特色,即深刻、廣泛。深刻是指來世的解脫,不僅僅要照顧現世的生活,來世的解脫也是我們作為佛教徒應盡的義務。孝養父母,以順為先,不管是生活方面、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的,我們都要布施,法施、財施、無畏施。無畏施是什麼呢?主要都是精神層面的,這就更全面,更深刻了。

第三,以「圓融」為歸宿,即出世間和入世間相融合。不是說像我們理解的出家後什麼都不管,兩手一拋,這叫不負責任,叫逃避,這是消極。你作為一個佛弟子,一個出家法師的擔當,你貴為人天師表,如果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管,那真的是禽獸,跟動物差不多了,你還有什麼資格去教化別人呢。佛經和戒律裡面有很多都關於孝道方面的內容。戒經上面就說了「孝名為戒」。所以,佛教是提倡孝道的,並且做的更圓滿、更深刻、更廣泛、也更圓融。

這些就是我們佛教孝道觀的特點。

總之,佛教作為一個印度的宗教傳入中國,在長達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它初期遭遇了很多的質疑和批判。但是「真金不怕火煉」,不管你怎麼批判,不管你怎麼質疑,因為我的智慧是最究竟的,我們的德操品行是最完善的,是最圓融的,所以經得起考驗。然後佛教也逐漸的跟我們傳統相融合,生根發芽,枝繁葉茂,一直影響我們到現在。佛教,我們通常說中國傳統文化分儒、釋、道三家。儒是儒家,釋是我們佛家,道是道家,它構成為我們文化的基因。

佛經裡面提到過,佛陀身體力行過,祖師大德、我們法師們,也依然保持著這種孝道傳統,更何況我們行孝的手段,行孝的眼光,考慮得更為深遠。現世雖然出家了,但是父母有困難,我們還會盡到自己作為子女的義務和責任。更多的時候,我們自己努力修行,修行之後,僅僅為自己嗎?不是的。推己及人,先做好自己,然後惠及自己的親人,以及跟我有緣的大眾,或者是跟我無緣的大眾,普皆迴向,這就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每天都在迴向。因為佛經上面講,「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諸佛妄言」。出家功德利益非常之大,不僅利益自己,還利益你累世的冤親債主,但前提是你在真修行,你的心是真的在道上,如果不在的話,那不是佛說錯了,是你自己沒做好。

答疑解惑

1問:師父您好!想問一下,如果有紋身的話能不能出家?

答:有紋身,如果能洗掉你就把它洗掉,如果確實洗不掉,在出家前,會有一個發露懺悔,你把它懺悔掉,懺悔一下就行了。

2問:阿彌陀佛!感恩師父!我想請問一下我們在家怎麼樣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呢?

答:關於在家誦經的問題,不管是《地藏經》還是凈土方面的經典,任何一部佛經,如果家裡條件允許,比如說家裡有佛堂,長期供有佛像,我們就有一套完整的儀軌,如果時間也允許,家裡人也不反對,你就可以按照儀軌來;如果說因緣不具足,也確實給自己定了功課,每天都要誦一部《金剛經》,這個時候你要善巧方便,就是說其他的你不能保證,但要保證誦一部經。誦一部《地藏經》大概也就一個半小時,每天要抽一個半小時,沒有人打擾你的時候,你就要恭恭敬敬的;第二是清靜無污染,你這樣誦經才會有功德,才會跟諸佛菩薩感應,才有加持力。

3、師父您好!我想問一下,您剛剛講的行孝道是不是說,我們以身作則,自己去行持正法,才是真正的孝道,我可以這樣理解嗎?

答:簡單的講,我們佛弟子行孝是怎麼行孝?我們的行孝是要求更高的,因為我們的導師是聖人嘛,是佛祖嘛!我們要把握兩個層面:第一個,就是說別人能做到的,我們要做得更好,比如說社會上我們對父母盡孝啊,衣食住行方面照顧得很周全,別人能做到,我們佛弟子更加要做到;第二個,別人做不到我們也要做到,別人不懂佛法,沒有很多辦法,不懂得如何去更深廣地利益父母。我們學佛知道,我們學佛不但是利益自己、還要利益父母、超度父母,累生累劫的冤親債主可以超度,現世的父母,自己好好修行,多做功德多迴向,以期他來生有一個好的去處,直至解脫,是我們佛弟子獨有的,就從兩個方面把握。

問:如果父母在心靈上或精神上有困擾,我們作為子女的話要去幫助他,這也是一種孝道吧?

答:肯定是啊!這個叫無畏施,什麼叫無畏施,懂嗎?有困惑了、有擔憂了,有恐懼了,有害怕了,你以種種善巧方便、以種種開導,然後使父母或是其他眾生,心裏面解除這個恐懼,這就是無畏施。這個也是屬於行孝呀。孝道包含的範圍太廣了,孝順孝順第一個要順著父母的意,第二就是父母所擔憂的,父母所恐懼的問題,你能幫他解決,統統稱之為孝。

4、阿彌陀佛!感恩師父!弟子想問一下師父,在誦經禮拜的過程當中,如何能如理如法地生起恭敬心?

答:在誦經禮拜等等以及親近三寶的過程中,如何生起恭敬心。其實恭敬心我想每個人面對佛菩薩、三寶的時候,肯定都是有恭敬心,至於生不起來,可能是因為心不清靜,或者是心裏面妄想妄念太多,有可能你的心就打妄想去了,壓根兒沒有想著要恭敬。所以這個問題關鍵在於你在做佛事親近三寶的過程中保持自己身心的清靜,如果你做到之後,自然而然這種恭敬心就油然而生了,而不是說你心裏面長著一顆恭敬心,然後在這個場合時候你把它拿出來。所以平時要聽經聞法,親近聞法多熏修,使自己恆常時間保持在這種正念,這種歡喜的狀態之中,然後再來誦經、拜佛,親近三寶聞法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沒有那麼多的煩惱,也沒有那麼多的業障。清靜了自然就有恭敬心,謝謝!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每天一套耳部按摩操,補養氣血,提高免疫力,補腎延年
久卧傷氣:熬夜補覺,越補越累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