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拍賣場上的一些重量級中國書畫作品

拍賣場上的一些重量級中國書畫作品

黃庭堅 砥柱銘 手卷

《砥柱銘》卷銘文本身長8.24米,共計82行407字,但加上歷代題跋,總長近15米,這些題跋成為這幅藝術品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齊白石 松柏高立圖 ·篆書四言聯

《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為歷年公私所見齊白石繪畫及書法尺寸最大的一幅,畫作縱266厘米,橫100厘米,所匹配的篆書「人生長壽,天下太平」對聯,單幅縱264.5厘米,橫65.8厘米。畫面氣勢宏偉,有松柏圍英之喻。與之匹配的篆書四言聯,則渾厚自然、端莊大氣,且文意極佳:「人生長壽,天下太平」,堪稱齊白石書畫之絕精神品。

王蒙 稚川移居圖

《稚川移居圖》所畫題材為東晉葛洪移居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上有與王蒙同時或稍後的七位大學者的題詩,包括王冕的老師韓性、「元四家」倪瓚、陶復初、陳則等。該作品曾為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珍藏,晚清入藏蘇州過雲樓顧氏家族。當代中國書畫鑒定大家啟功、徐邦達、傅熹年曾高度讚揚此畫。上海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專家鍾銀蘭認為,該作品比北京故宮所藏王蒙同題材的《葛稚川移居圖》更為精妙。

王羲之 草書 平安帖手卷

絹本草書《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縱24.5厘米,橫13.8厘米,共4行,41個字。帖上並沒有作者的名款,但從題跋處看,歷史上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王羲之所書。展開這幅草書帖會發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該帖屢次易主,41個字的周圍蓋滿了幾十方收藏鑒賞印章,今天的人們正是通過這些身份證明,推測它的悠久過去。2000多年前,「書聖」王羲之已是眾人追捧的明星,如今,只有41個字的草書《平安帖》,又以平均每個字700多萬元的身價成為史上最貴單個漢字。

李可染 1964年作 萬山紅遍

《萬山紅遍》將李可染全新的藝術手法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紅為畫面主調,但墨色依然是重要的背景和輪廓襯托。畫面的邊角幾乎全被填滿;濃重的墨、色連同其他中間色調佔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在擠之又擠、不能再擠之下才留出了飛瀑、白牆、雲氣等極其狹小的空白。恰恰是因為周圍濃郁色彩的映襯,這些擠出來的白才顯得愈發明亮奪目、攝人心魄;黃賓虹所說的「靈光如炬」,就正是此意。常有觀眾誤以為李可染在這些「擠白」的地方使用了白色顏料,其實,這不過是可染大師所營造的視覺幻象罷了。

徐悲鴻 1951年作 九州無事樂耕耘

《九州無事樂耕耘》是一幅農耕題材的作品,這種人與動物相結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鴻的創作中是極為少見的。畫中牛與三個人依次漸遠,漸小,乃取用西畫中焦點透視的原則,但忽視了遠景的描繪,僅以數筆鬆散的淡墨表現出泥土地的模糊影像,進而使視覺焦點仍集中在農耕場景上。畫面右側是一棵樹榦粗壯的柳樹,其樹杈呈「V」字型向上生長,不過畫面只截取了柳樹的局部,將畫面分割成三部分,造成空間分布的豐富性。同時,柳樹與人牛隊伍又基本上是垂直的,這就使整體構圖雖簡單,但在穩定中富於變化,變化中趨向穩定,拓展了中國畫的空間表現力。整幅將西畫中的造型方法和中國畫的筆墨相結合,既有準確生動的造型,又有靈活多變的筆墨,乃為一幅結合中西畫法精髓的寫實主義佳作。

傅抱石 1964—1965年作毛主席詩意冊頁

《毛主席詩意冊》八開冊頁繪於1964至1965年間,是傅抱石藝術生涯最後的傑作。以毛澤東詩詞為題作畫,傅抱石始於1950年。1956年,他與關山月合作,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山水《江山如此多嬌》。傅抱石曾說過:「我第一次讀到毛主席的名篇《沁園春·雪》心情無限激動。那氣魄的雄渾、格調的豪邁、意境的高超、想像力的豐富,強烈地感染著我。」在毛澤東詩詞的感召下,《毛澤東詩意冊》以無比精湛的繪畫技巧,極其鮮明的繪畫風格,大膽而富於變化的構圖,瑰麗而沉毅的色彩,充滿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成為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的名篇。 毛主席詩意冊,計八頁,五頁鈐印「甲辰所作」印者,作於1964年,三頁鈐「一九六五」印,即為該年所作。

齊白石 辛未(1931年)作 山水冊

這套冊頁畫白石老人目之所見,心之所想,情感真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決不同於缺乏真實感受的摹仿之作。1931年,齊白石已進入創作盛期。所謂盛期,是指老人「衰年變法」後,藝術上全面成熟的時期(約30—40年代)。他這一時期山水畫的突出特點,一曰簡少—物象簡少,突出主體,省略瑣碎,以勾勒為主,不用複雜的皴法。二曰新奇—構圖、造型、筆墨、色彩、點景人物,都奇異不同尋常。白石欽佩有「有奇思」的石濤,「怪絕倫」的金農,自己也主張「掃除凡格」。三曰粗拙—他自嘲「咫尺天涯幾筆塗,一揮便了忘工粗。」但實際上能做到粗中有細,拙中有味。此冊充分了這些特徵,堪稱齊氏大寫意山水的代表。

張大千 嘉耦圖

《嘉耦圖》,以荷花入畫,寓意佳偶天成。畫中精工細緻的描金朱荷,在墨綠漬染的田田茂葉的襯托下,富麗堂皇而無匠俗之氣,濃陰中的雙棲鴛鴦色彩斑斕、悠然自得。全畫氣度宏大、層次井然,是張大千潑彩潑墨畫法的代表作。

徐悲鴻 1938年作 巴人汲水圖

《巴山汲水圖》與現存徐悲鴻紀念館的同名作品為姐妹篇,該作長300厘米,寬62厘米,構圖匠心獨到,是徐悲鴻以西方寫實手法改良中國畫的典範之作,《巴人汲水圖》將藝術家的探索、時代風貌和藝術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吳彬 十八應真圖卷

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手卷,著錄於《秘殿珠林續編》,引首為乾隆題「遊藝神通」四楷書,卷中鈐乾隆諸璽並行書題跋。此外,宣統鑒藏印一方。清宮舊藏、散佚之跡明晰可辨。吳彬作品傳世稀少,大多為博物館收藏,流散於民間的可謂鳳毛麟角,而入藏清內府並著錄在《石渠寶笈》《秘殿珠林》中共十八件,其中有乾隆題跋者僅此一件。卷中的乾隆題跋行書流暢,每一位羅漢都有描述性的吟詠。

宋 漢宮秋圖手卷

此宋人《漢宮秋圖》,見於清皇家書畫著錄書《石渠寶笈》,圖卷為南宋初宮廷院畫佳作。整卷繪殿宇迴廊,竹樹紛披,池橋河汀相間,湖石舟楫映帶,其間人物聚離動息,各自顧盼,觀之氣息幽倩,古意昂然,其典雅工麗的風格,沉穩勁峭的技法,深得南宋初李唐劉松年之三昧。乾隆皇帝非常看重這件作品,為其御題引首及詩作。

任伯年 華祝三多圖

任伯年是中國近代傑出畫家,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長、任渭長、任預)之中,成就最為突出。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他重視繼承傳統,融會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豐富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華祝三多圖》是任伯年已知的單件最大尺幅、最具代表風格的作品,也是可以作為其最高成就的巨制。從題材上來說,《華祝三多圖》是為上海富商方仁高70大壽所作。

王蒙 秋山蕭寺圖

元代王蒙《秋山蕭寺圖》為龐萊臣舊藏,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秋山蕭寺圖》,已被《珊瑚網》、《佩文齋書畫錄》、《式古堂書畫匯考》、《虛齋名畫錄》、《歷代著錄書目》、《中華歷代名畫記》、《名畫集勝》等著錄。元代繪畫流傳至今鳳毛麟角,這幅佳作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

徐揚 1760年作 平定西域獻俘禮圖手卷

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為拍賣市場上所出現的清代宮廷藝術繪畫中一件最重要的拍品。該作品以寫實的筆法描繪了一個歷史時刻的片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同時,這幅畫上「乾隆鑒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等五璽俱全,讓其具有了更高的價值。

錢維城 雁盪圖手卷

《雁盪圖》是乾隆皇帝欽點狀元錢維城手卷代表作,是錢維城一生最著名的兩幅長卷之一,列入《石渠寶笈》。錢維城擅長山水畫,《石渠寶笈》收錄他的作品有160多幅,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錢維城作品的賞識程度。《雁盪圖》是錢維城在創作全盛時期,花費極大精力為「供御」傾心締構的一件傑作。

黃胄 1981年作 歡騰的草原

該畫繪於1981年,表現的是新疆柯爾克孜族人民正在進行傳統體育項目「馬上角力」的場面,畫面描繪了7位女性、9條牧羊犬、70多匹駿馬,如此眾多的表現對象,畫幅尺寸達46平尺,集中了黃胄在人物畫、動物畫兩方面的高深造詣。黃胄以《歡騰的草原》為題材僅創作了兩件作品,一件現珍藏於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另一件則是此次上拍的作品,曾於1984作為國禮由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贈與美國實業家哈默。

王翚 康熙庚寅(1710年)作唐人詩意圖手卷

王翚此圖,寫江南景色。起首平林清曠,坡陀相續,淺沙遠水,天遙日暮。坡岸之間,蹊徑蜿蜒,山勢漸起,村舍列列映帶於喬木茂樹之間。小道之上,人騎往來,碧溪盡頭,歸鴉翔集。晚靄生處,崗嶺遂峻,疊壑層岩,逶迤有磅礴之勢。其間喬松積翠,山寺藏幽,其下芰荷送香,平疇交遠,大江與青山,遠而不見盡頭矣。其末以落照結,故意境益見祥和。自題作於庚寅,是為康熙四十九年,石谷七十九矣。其時天下太平,而石谷亦名震宇內,世態與心態皆可見於畫里。其跋中自稱「構思經營,覺指腕間沖和自在,賞識者應能靜會」。

李可染 1974年作 韶山

李可染《韶山》曾是1996年秋季中國嘉德《新中國美術作品》專場的封面作品,該作品創作於1974年,尺幅巨大(141.5 243.1cm),構圖完整,經過多次加工,成為李可染的經典構圖和革命聖地山水創作的集大成之作。

八大山人 1705年作 竹石鴛鴦

該圖為立軸中堂,濶65cm,高約120cm,以墨筆作於明代灰紙之上。款題乙酉春日寫。八大山人。下鈐「八大山人(白)」、「何園(朱)」;又鈐「真賞(朱)」於是右下角。構圖取對角倚斜之勢,上留天頭,下著斜坡,畫兩鴛鴦依偎於巨石之上;右上危壁兀立,上平下斜,有芙蓉紮根壁上,旁見側出,偃仰敷榮;實景相對之間留空,恍若有萬頃碧波,極目難測。分章布白,巧妙取勢,咫尺之間,意象蕭遠。

吳冠中 1988年作 獅子林

尺幅達144×297cm的《獅子林》是吳冠中先生點、線色彩系列中留存民間的最大尺幅作品,畫中假山均以線條勾出,直線、折線、曲線及弧線等等的組合,雅緻大方,變幻莫測。假山形狀各異,有的玲瓏剔透,有的氣勢磅礴,有平易近人之情,有光怪陸離之狀,千奇百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大量線條的運用使畫面極富東方神韻,不過運筆並不追求傳統意義上的筆鋒和頓挫,而是流暢、明快、飄逸的。在疾徐揮灑間凸現的節奏感、韻律美,在大片色塊烘染下產生的富有平面感的張力,使畫面產生一種全新的美感。

陳栝 嘉靖癸丑(1553年)作 情韻墨花手卷

陳栝《情韻墨花》是乾隆十分喜愛的明代作品,乾隆自書詩十首,前後鈐蓋印章三十餘方,可見珍愛至極。陳栝是中國繪畫史上開宗立派人物陳道復之子,因英年早逝傳世作品少。清朝皇宮收藏錄《石渠寶笈·續編》共著錄十件作品,便包括這件,足見其珍貴。

曾鞏 局事帖

《局事帖》為水墨紙本,尺寸僅29×38.2厘米。根據《古書畫過眼要錄·隋唐五代宋書法》一書考證,該帖為曾鞏在熙寧十年(1077年)之前留下的墨跡,書法筆劃清勁,字體修長,為曾鞏存世罕見的墨寶。

李可染 1959年作 長征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詩詞是畫家常用的創作題材之一。此幅《長征》中,景物橫向展現,重山疊積,如犬牙高低,參差錯落,雄奇壯麗。紅軍隊伍沿狹窄山路從左往右橫越畫面。畫家成功地將毛澤東詩詞中的革命豪情與浪漫色彩視覺化。畫中山體以濃墨重色寫成,塊面厚實穩重,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間。從深濃墨色過渡到留白,色調的明暗變化,平衡了畫面厚重的體積感。全幅結構規整,筆墨精嚴,氣象萬千,是一幀文學性、藝術性與時代意義結合的精品佳作,是新中國美術史中的里程碑,也是畫家個人創作歷程中的重要代表作。

張大千 戊申(1968年)作 愛痕湖

此件絹本《愛痕湖》為張大千1968年所作巨幅絹本潑彩,寬76.2厘米,長264.2厘米,畫面描繪的是遠眺瑞士亞琛湖所見,與張大千平生巨構《長江萬里圖》創作於同年,為張大千《愛痕湖》系列中最精彩、尺寸最大的一幅。該作品於20世紀60年代曾獲展於紐約、波士頓、芝加哥等地的著名畫廊,2003年又獲展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兩種文化之間》(Between Two Cultures)大型中國現代藝術展,是藝術史界共認的張大千潑彩山水最精彩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 的精彩文章:

碑帖欣賞:趙孟頫行書《蘇軾古詩卷》
國外繪畫:端莊之美 肅穆之美

TAG:書畫藝術收藏 |